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的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全面系统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必须处理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这四个方面的关系如果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就会有一个相对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一是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和谐社会是把多种多样的社会资源、多种多样的社会结构,用先进的社会规范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朝着绝大多数人认定的目标前进,组成社会交响乐,奏出和谐的动人乐章。根据这样一个要求,和谐文化中至少应该包涵三个“一”。首先是和谐文化应该确立“目标一致”的价值取向。和谐社会只能是奔向一个大目标。南辕北辙谈不上和谐。共同的利益决定我们会共同选择一个目标。其次,和谐文化应当有“步调一致”的理念。方向选对了,如果步调不一致也不行,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再次.和谐文化应当有“统一指挥”的规范。和谐社会是社会的交响乐。一场交响乐的指挥只能有一位。社会的交响乐只能由执政党手执指挥棒。没有这三个“一”的理念就谈不到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3.
人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直接涉及到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紧张,敌意滋生,就将家无宁日,国无宁日。美育作为感性教育、趣味教育、人格教育,对人际关系的协调起着更为特殊的作用.可以说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荆。它可以使人淡泊名利,它可以使人血气平和,它可以使人相互沟通,时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导读平台     
英国著名作家培根说,爱情有时像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像位复仇的女神。法国科学家帕斯卡说,人的精神中如果有浓烈柔美的部分的话,那么它就是爱情。可是,爱是美好的,也是一种魔力。但培根又告诉我们,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所以说,爱要有理智,作为学生,最不应放纵这种感情,而应首先学习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你是无用的,爱就会离你越来越远,没有一个人会爱上一个无用的人;作为师者,不应把学生中爱的显现看作可耻的行为,而应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摆脱这种心理负担。导读平台@青心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人,总得有点精神。如果一个民族没有点精神,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如果一个政党没有点精神,这个政党就会失去人心。如果一个人没有点精神,这个人就会无所作为。1927年,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为了挽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交往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人不与他人交往是不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互往来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这种相互往来的结果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即人际关系,或亲近或疏远或敌对,表现为情感上的相亲或相斥。如果形成的是亲近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使人心情平静、舒畅,而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矛盾就使人感到紧张、焦虑或孤独寂寞。故与人交往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基本社会需要,也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社会角色、形成丰富健全的个性的基本途径。对于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的完成与否与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因此,帮助大学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当前高校教育应给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后.教育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边缘走向中心,“人才兴国”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再次把教师队伍建设推向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没有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专业上的成长。素质教育就不可能可持续发展.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就不可能真正体现。教师也不可能为现今社会和未来社会培养能起推动作用的新人。因此。必须重视教师作为一个人的发展需要。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进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都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就不会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坍塌。因此。要使教师这个职业得到社会的认可。使教师不断激发光荣感,  相似文献   

8.
儒家经典《礼记》有一篇文章叫《礼运》,里面有一段是孔子讲的关于“大同社会”的话,所谓“大同”社会就是儒家和谐完美的理想社会。这个“大同社会”大概有四个要点:第一,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天下为公的社会。也就是说这个社会它是为大众的,不是为个人的,这是它的一个要点;第二,和谐社会应该能把有道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让他们来为社会服务,使得这个社会能够很讲信用,人们都能和睦相处;第三,各种人都能够有他的适当位置来为社会贡献他们的力量,比如说孤寡老人或者是有残疾的人也都能够得到很好的供养。让他们能够很好地生活,这样就可以保证社会每个分子都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第四,和谐社会是诚信的社会,是没有欺诈的,也没有偷盗的,是一个夜不闭户的美好社会。孔子把这种社会就叫“大同”。  相似文献   

9.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塑造教育。幼儿时期可塑性很强,如果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正确的模式对幼儿进行塑造和培养,就会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行为习惯将会对幼儿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他(她)们终生受益不尽,反之就会终生受其累。如果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必然影响身体健康;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必然影响到学习成绩与成才;没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将来定会影响社会风气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良好的道德习惯,就会影响到将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总之,一个人通常都要经过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行为习惯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  相似文献   

10.
在素质教育中要强调德育的首要地位。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就不会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其他各方面也不会有多大发展。一、教师必须明确德育在教学工作中占首要地位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其他各育发展的先决条件。  从智力与德育发展的关系来看,有的人会以为智力来自于先天条件,其实并不尽然,一个人智力的好坏有先天因素,但更在于后天开发。古代方仲永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再聪明的人如果没有虚心好学的精神,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也就不可能使智力得到发展。我们能说牛顿天生就是物理学家、爱迪…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和谐社会不是一个静态社会,而是一个动态过程;和谐社会不是一个平均主义社会;和谐社会不是一个只涉及人与人关系的社会,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朱建飞 《文教资料》2008,(1):158-15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已发生深刻变化,国内与国际环境也已发生深刻变化,和谐社会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和谐校园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缩影,作为一个培养人的重要场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学校作为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1.对自己负责与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负责是一致的 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必然要同各种不同的人发生不同的关系,从而处于不同的地位,充当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每个人如果都能自觉地、积极地、严格地完成自己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责任,社会各项事业就会蓬勃向上地发展,各项工作都会顺利有序地推进,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必然会更加团结和谐。反之,如果人们只是去追求个人的私欲,而忽略自己对外的责任,对于自己应尽的义务敷衍塞贵、玩忽职守,那么。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会紊乱、恶化以至衰败,我们本身也会受到惩罚。良好的责任心是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品质,也是一个人崇高的荣誉,每一个拥有良好品质的人都必须靠这种持久的责任心来维系。没有坚定的责任心,人们就会在逆境中跌倒,在各种各样的引诱面前不能自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一个没有根本利益对抗的社会,一个富裕但贫富差距不大的社会,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创新活力的社会,一个人员充分流动的开放的没有等级的平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应该从相应的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周萍 《江西教育》2006,(1):20-22
主持人: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主体应该是和谐的人,而培养和谐的人需要实施和谐教育。没有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建设就失去了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这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是重要的精神支撑和规范保证,而新时期礼会主义道德建设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因此,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重要内容的教师职业道德(简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谐社会的提出,要求我们把教师道德建设放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这个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社会时代背景中去认识,要求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对和谐社会中的教师道德建设作系统、综合、动态的思考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做出适合生存的反应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心理健康就会受到较大影响,进而会给个人的长远发展带来障碍。社会适应能力和智力有很大关系,但又不是同一回事,社会适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后天的强化训练习得。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漫长而艰难的进化史上,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在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残酷的自然灾害面前,没有合作就难有人类的繁衍生息,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人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其社会性,离开了社会和群体,人就会发生精神障碍,甚至导致身心疾患,使生命和生活质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文化因素深深地渗入其间,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世界千变万化,迫使我们每个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如果一个人从小有较强的选择意识,则当他走向社会面临问题时,就会着力寻找更优化的解决办法,因此,培养学生学会选择、运用选择是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之一,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