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生品德形成具有内隐学习的特点,内隐的、下意识的学习对道德教育有重要意义.学生每天置身于校园中,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对学生品德形成产生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试图探讨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并提出创建对学生品德形成有积极影响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由于隐性教学具有内隐、间接、影响持久等特点,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所起的作用是显性教学不可替代的。以社会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隐性教学的视角探讨大学英语写作课程设计策略,旨在增加学生隐性知识的输入,培养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内隐的、非强制性的方式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因其作用方式的不明确性、内隐性而使其在教育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往往被忽视。目前我国学者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目的性、计划性仍未达成共识,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概念缘起、课程设计两个层面还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内隐记忆,内隐学习,内隐社会认知三个方面对近年来品德心理的内隐研究进行了介绍与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四点展望.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以制度、规章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称为显性管理,显性管理具有强制性,但不能深入到思想深处,对内向型行为的作用有限.隐性管理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个性需求和人格尊严,具有间接、渗透、内隐的特点,可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教育,以间接的方式影响着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6.
内隐学习与运动技能的获得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内隐学习与体育运动密切相关 ,几乎所有的运动技能的获得以及熟练化 ,都属于内隐学习的范畴。内隐性学习是当代心理学家新近提出来的一种学习类型 ,是当今学习和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热点课题。对内隐学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无意识认知心理过程与机制的了解 ,同时 ,对体育训练学和教育教学等诸多实践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课程与哲学、心理学的关系为立足点,从孔德"实证主义"、波兰尼"默会知识"的理论来源与发展;"实证主义"、"默会知识"哲学观及在其影响下形成的行为主义、内隐学习等心理学流派与课程的关系;德育的特殊性等角度入手,探析了高校德育隐性课程的源头。从不同方位、不同纬度对高校德育隐性课程作了梳理,以期通过本文的梳理,加深对隐性课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从而对德育工作的实践起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8.
隐性教育在学校情境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是显性课程 学校课程表列入的有组织的教学活动 以外的非计划 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知识行为情感能力具有潜隐性非预期性!多样性特征 通过隐性教育的渗透使外语学习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外语学习也可从压力 pressure 转换成快乐 pleasure  相似文献   

9.
校园讲座对大学校园文化建构和学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课程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校园讲座因其非计划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我们也将其归入隐性课程的范畴之中.校园讲座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大学校园文化建构和对学生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校的继续教育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实践经验丰富,且有着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内隐学习的要求较为贴合,将内隐学习理论应用于高校的继续教育教学中,将有利于提升其教学质量和水平。不过要在内隐学习理论视域下形成新的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都要做出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