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夏仪 《收藏》2007,(5):140-141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及其深远的影响,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学士对其文章及思想都有所研究。吾今年得3篇文献愿与诸君其赏。  相似文献   

2.
山佳 《收藏》2011,(8):84-85
古文献中的《乐经》 先圣孔子整理六经为后人传颂,六经为《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其中之一的《乐经》相传在秦代即已失传,只余五经为历代学习诵读。  相似文献   

3.
张军 《收藏》2011,(2):68-70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此书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早已佚失。唐代颜师古在其所注《汉书》中说,《汉书·艺文志》"非今所有家语"。颜师古此处所指的今本《孔子家语》是指三国时魏王肃收集并撰写的10卷本。著名经学家王肃从自己的学生、孔子后人孔猛那里得到此书。王肃,今山东郯城人,曾遍注儒家经典,是郑玄之后著名的经学大师。  相似文献   

4.
尽管《论语》中涉及到隐士言行的地方很少,但如果把握这些细节,便不难发现这些隐士与孔子的处世观之间的差异,究其原因是孔子的“入世”思想与隐士的“出世”思想的差异,进而归纳了这些隐士的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5.
谢怀召 《武当》2006,(7):39-41
人为何可以学仙? 丹道学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所谓的“成仙”。而学仙的首务必须知道为什么可以学仙,可以成仙,其理何在。如果连金丹大道的基本原理都无从知晓,那么就无从分辨方法的对错与正邪,导致盲修瞎炼,也容易人云亦云,无所适从;或难以树立信心,将信将疑。所以,大多数丹书开篇首先要阐述成仙之理与性命之要。如《性命圭旨》之《大道说》和《性命说》,《三丰全集》之《大道论》,《黄元吉道门语要》之《探性命之源》等。  相似文献   

6.
孔子养生思想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思想源头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世界三圣之一,在中国古代受到儒释道三家的尊崇,尤其是他的中庸思想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卫的言论由他的弟子们整理记录成《论语》一书。虽然孔子本人没有专门论述养生方面的著作,但从《论语》、《礼记》、《孔子家语》等文献所记录的孔子言行中,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他关注生命、重视修养、崇尚健康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陈根远 《收藏》2014,(11):107-110
清代考据学家丁溶有言:"字皆石经之字,句皆石经之句,读经而不读石经,饮水而忘其源。"(丁溶:《唐石经校文序》)这其中的“石经”指的是唐石经,即《开成石经》。《开成石经》始刻于文宗太和七年(834年),开成二年(837年)完成。依次计有《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孝经》《论语》《尔雅》等12种儒家经书,另有《无经文字》《九经字样》附于《春秋左传》之末。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创立了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养生保健理论。本文在对养生进行简要概述的前提下,对孔子“以仁为本”的养生之道、孔予的运用“中庸”的养生之道、孔子的追求“身心并修”的思想等方面分别进行了简要论述。孔子的养生保健思想及实践对现代人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峰 《武当》2005,(1):17-19
太极一词是孔子为《易经》作《系辞传》时提到的,孔子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者,大也。太,大二字古代常通用。大而能小,小又能大,大中含小,小中寓大。大指相对中有绝对。极,指尽头,极点,系无限之义。“乱极则治,暗极必光”,“极则必变,变则化”。变化之道乃太极也。  相似文献   

10.
就《论语》而言,孔子的体育思想观念突出表现为四点:一是提出了"成人"教育的体育主张;二是形成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观念;三是提出了劳逸结合的运动理念;四是提出了"仁者寿"和"食不厌精"的保健观点。这些思想观念所张扬出来的基本精神,便是以人为本,以仁为纲,以礼为准。由于孔子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使得他的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位置。今天看来,这些体育思想观念仍然有着突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为中华民族的现代体育发展提供着丰富的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