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优抚安置制度是党和政府对以军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抚安置对象进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一种制度。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就着手制定全国统一的抚恤优待及退役安置政策,对其主要内容、历史作用的探讨,有助于今天我国优抚安置保障制度的改革。一、建国初期社会优抚安置制度的主要内容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优抚安置工作。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制定了《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革命残废军人优待抚恤暂行条例》、《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这些条例的颁布施行,使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有了统一的优抚法规。1954…  相似文献   

2.
实行军人优抚是稳定军心、固国安邦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现代化军队的内在要求,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受体制机制改革、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保机制转型等社会因素的制约,我国军人优抚还存在法制不健全、关系不顺畅、制度不落实等诸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为此,完善军人优抚法律制度,健全军人优抚社会保障,提高军人优抚待遇水平,建立军人优抚监管机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儒家仁政思想、中国古代天命思想和佛教慈悲思想影响,统治者秉承汉代遗风,以政府行为为主,通过安置流民、赈灾济荒、医疗救恤、社会养老、军人优抚等手段来实现社会保障。这些保障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社会弱势群体,缓和了社会矛盾,为发展社会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确分析优抚安置对象的民生需求,不仅是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议题.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第一,优抚安置对象的基本生活水平较低,各类对象普遍要求提高抚恤补助标准;多重身份对象期望抚恤补助标准叠加;二次服役和超期服役对象强烈要求给予补偿.第二,优抚安置对象的医疗保障水平较低,老龄和伤病残对象普遍要求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第三,优抚安置对象的总体住房水平不高,部分城镇和农村对象迫切要求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四,优抚安置对象的就业问题突出,大多数重点优抚对象要求解决子女就业问题.要保证优抚安置对象的民生需求能够优先得到维护和满足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一是要全力解决优抚安置对象服务管理的资金问题,注重畅通资金筹集渠道;二是要切实提高优抚安置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注重各类对象的差异性与公平性;三是要努力完善优抚安置对象的医疗保障体系,注重提高门诊和住院医疗补助标准;四是要尽力改善优抚安置对象的住房条件,注重农村对象住房需求的特殊性;五是要积极落实优抚安置对象的就业政策,注重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子女的就业和升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罢癃"为汉代的一种特殊人群,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故而国家对其也有许多优抚措施.通过对"罢癃"具体定义的考证,来探究其享有的优抚,并利用荆州松柏汉墓木牍研究汉代户籍中如何登记"罢癃",有利于我们对汉代"罢癃"问题系统地认识,从而进一步了解汉代社会优抚.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中,清军一品二品高级将领有十余人以身殉国。其殉国原因有六点:爱国主义和民族情结,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对惨败于“蛮夷”的羞愧愤闷,武将的特质,清朝对殉难阵亡将领的优抚制度,清朝对“主将不固守”的严惩制度。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的社会保障是一个学界研究还比较薄弱的课题.王文涛先生的专著<秦汉社会保障研究--以灾害救助为中心的考察>(中华书局2007年6月版,以下简称<保障>),则以较长的篇幅、全面系统的分析、诸多的创见而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全书共35万字,除结语外,共分为八章,即绪论、秦汉自然灾害与社会救助、两汉民间互助保障、秦汉时期的特殊福利、秦汉时期的身份性福利、秦汉时期的军人优抚、秦汉社会保障的程序及实效、秦汉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全书对许多问题都作出了精到论述.  相似文献   

8.
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关心民生,重视社会保障,提出并实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涉及灾荒救助、救济鳏寡孤独、养老、优抚优恤等方面,可以说在历代封建帝王中,朱元璋对于社会保障问题最为重视.其所以如此,除了受到传统民本思想影响外,与他注重吸取历朝历代的统治经验和教训,尤其是他出身贫苦以及早年复杂的人生经历有关.朱元璋的社会保障思想表现出较为全面系统、实践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略论明代社会保障政策实施中的弊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社会保障政策主要由荒政、养老、存恤孤贫以及优抚军人等方面组成.其社会保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端,诸如救荒政策不力、养老政策受惠者极少、养济院经营奸弊百出及优抚将士差距甚殊等,导致了明末社会严重的流民问题.这些揭示了明代社会保障政策的不健全性以及明代政权更迭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先生在《新世训》"调情理"篇中,评述了儒道两家对于情与理关系分析的各自特点,从中可以看到冯友兰先生对于儒道两家思想的理解与态度,两家思想虽有不同,但在发展过程之中是相互影响、融合的,因而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思想是接着儒释道思想融合成果——宋明道学讲的。  相似文献   

11.
王鉴 《教育研究》2012,(6):66-71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李秉德先生在自己的学术活动及人才培养过程中,智慧而艺术地展示了他丰富的治学思想,主要包括"冷板凳"坐成"热板凳"、见识与知识同等重要、理论联系实际、个体与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治学思想。总结李秉德先生的治学思想,不仅在于进一步完善其教育思想,而且在于将李秉德先生的教育思想贯彻到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2.
《藤野先生》的主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本文并非主要写藤野先生,是歌颂藤野为主;也不是表现中日人民友谊为主;而是以表现作者寻找救国救民的爱国道路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主的。”这种说法有其片面性。首先,不应把鲁迅写作藤野先生》的思想基础当作文章的主题。作品中体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只是反映了问题的共性——作者写作《藤野先生》及其他许多作品的共同思想基础,不能看成《藤野先生》这一作品的个性。其次,从选材看,《藤野先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好多教育思想在当时有着显著影响。在如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尤其在中学生英语教学过程中,学习和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让学生把英语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内部出现了诸多不良现象,如:士兵惰性滋生;官员腐败贪污;军队欺压百姓等。这些问题对战争产生了消极影响。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包括胡长青在内的部分将军,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如:整饬军纪、思想宣传、伤员优抚政策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军纪松弛的局面,利于正面战场作战,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5.
冯为民 《师道》2011,(4):40-41
朱自清先生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在近30年漫长的教育生涯中,对语文(国文)教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朱自清先生对语文教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语文教育思想是自成体系的。朱自清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集中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自东汉年间传入中国的佛教,经过了与中国的儒、道思想的融合后,在隋唐时代,备受封建统治者的优抚和礼遇,成为封建帝王实现有效统治的一种手段。在统治者的支持下,佛教在中国前所未有地迅速发展起来,达到了其宗教地位的顶峰。本文试图通过概述佛教兴盛的表象,对其兴盛之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幼教信息     
据《文汇报》报道:去年底,上海教育界人士举行了纪念陈鹤琴先生逝世两周年座谈会,并成立了上海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筹备会。刘佛年、凌同光等同志在会上讲了话。他们表示,要加强对陈先生教育思想的研究,继承和发扬陈先生教育思想中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了激励军队广大官兵效命沙场,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优抚措施和制度。这些举措对于保证战时军队的动员、征集和鼓舞士气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国民党政权的性质以及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财政困窘,其优抚措施的多数内容仅停留在字面上,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19.
明代优抚政策是明代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嘉勉阵亡将士、抚恤阵亡将士家属和优待现役军人以及伤残军人的条例,并使之制度化、法律化。通过这些政策分析,可以看出明代军人优抚政策的系统性和合理性以及存在的厚官薄士倾向。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4):145-146
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近现代伟大的教育家,对我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陶行知先生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并完善了平民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乡村师范教育思想、普及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思想、民主教育理论等众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而在陶行知先生众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中,生活教育理论又可以看作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和基础。在长期的乡村教育实践中完善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最符合中国国情,也是最能反映世界教育潮流的教育理论。因此,将陶行知教育理论贯彻落实到小学音乐快乐课堂的构建中,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小学音乐快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