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文娟 《文教资料》2010,(22):32-33
美国当代作家威廉·斯泰伦的长篇小说《苏菲的选择》讲述了波兰女子苏菲在极端境遇下的生死抉择。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苏菲面临着自己儿女的生死抉择,幸存下来的苏菲又要作出自己的生死抉择。在奥斯维辛,当生存只是一种奢望时,苏菲努力去寻找生存的机会。逃离奥斯维辛,当生存有了可能和希望时,苏菲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是什么让刚从地狱里爬出来的苏菲又选择了死亡呢?本文试从精神支柱的倒塌、罪恶感的折磨、爱与死的交织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苏菲之死。  相似文献   

2.
何朋 《文教资料》2011,(36):93-95
从早期的传统写实,到中期的苏菲迷思、太空冥想.再到后期的批判回归,莱辛深受多种主义思潮的影响。她一直在探寻能化解其思想危机和理清其对分裂世界的丰富认知的承载物。而其中苏菲主义作为一种宗教哲学观.于莱辛整个的创作生涯.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衣钵。莱辛对苏菲主义的走近、走入和最后的隐性疏离,都可以从她各时期的创作风格和创作心理得以应证。  相似文献   

3.
苏菲的杰作     
苏菲不是普通的蜘蛛。苏菲是艺术家。  相似文献   

4.
苏菲爱欲情结的表征在于她经历集中营的摧残后能坚强活下来,却沉溺于与情人内森的关系中百般忍受其凌辱,最后跟从情人服毒身亡。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认为,苏菲的爱欲情结及其死亡的心理动因包括两个方面:父爱的缺失导致对爱的极度渴望和宗教教规对情欲的压抑导致情欲的积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个方面剖析了产生苏菲悲剧的原因,提示了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苏菲趣事     
苏菲是一个小姑娘,五岁了。除苏菲外,她还有好多名字:苏格格,是妈妈和三姨在她没有出生时就起好的名字;小兔糕,是姥姥叫她的;小福建,是二舅给她起的;苏格楞子,是三姨起的既有异国情调又标志着性格特征的名字。 买单、Call仔 我第一次带苏菲参加婚礼,被安排和一桌不相识的人共餐。苏菲毫无拘谨之态,逢人举杯她亦站起挨个碰杯。吃饱喝足,她擦了擦嘴大声喊:“小姐!买单!”原本不相识的人乐哈哈地融洽了许多。苏菲对新娘子一会换一套衣服充满了艳羡和好奇,一遍遍地问我新娘  相似文献   

7.
苏菲的杰作     
苏菲不是一只普通的蜘蛛,她是一个艺术家。她从小就会织网,画面上出现了许多造型奇特的网,有的像树叶图案的降落伞,有的像圆满的太阳,有的像心型的吊床……小苏菲是所有作品的中心,她像个创意无穷的孩子在尽情地施展她的才华。很多人都说,苏菲总有一天会织出了不起的杰作。等到苏菲独  相似文献   

8.
苏菲寻龙记     
正7岁的澳(ào)大利亚小朋友苏菲想要一条龙做宠(chǒnɡ)物,于是她悄悄地给国家科研组织机构写了封(fēnɡ)既可爱又有礼貌(mào)的信,希望科学家们帮她实现这个愿望。科学家们对苏菲的信认真地进行了回复,他们说,虽然没办法送给苏菲一条真龙,但他们愿意为苏菲制作一条"专属龙"。不久,苏菲真的收  相似文献   

9.
我听了孙晋诺老师的这节课,颇有一些感受. 诗歌这一文学样式的突出特点是饱含丰富的感情.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同样需要营造浓浓的感情氛围;学生只有融入诗境,才能真正懂得诗.在这节课上,孙老师以指导朗读,把学生带入诗中;以对朗读的表达恰当与否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以写、读"答诗",让学生人情入境地体会苏菲的感情.这就使学生完全融入在诗歌里.  相似文献   

10.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全球畅销的哲学小说,不仅仅讨论了西方哲学史,还采用了许多的小说写作手法,通过主人公席德与苏菲一层一层的揭示,体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成长与觉醒。通过小说中"套盒式"的叙述结构以及"元小说"理论,探析小说中苏菲的自我意识的成长与觉醒直至反抗。  相似文献   

11.
“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有一天当你听到或看到这样的问题时,你会如何回答呢?你是否曾思考过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人到底从何而来的呢?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把我带入了《苏菲的世界》。我在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在神奇女孩子苏菲的陪伴下,开始了对人生、对世界、对社会的思索与探求。  相似文献   

12.
“你学习好就不起呀?我抄你作业是给你面子,真不识好歹!”苏菲狠狠地骂道,恨不得转过身去踢程小乐几脚。  相似文献   

13.
苏菲的世界     
你是谁?这个世界从哪儿来的?有一天,一个15岁的挪威女孩,苏菲,在自己家的邮箱里发现了一封写有这样问题的陌生人的来信。从此,她就踏上了这一奇妙之旅;每一个人都跟随她踏上了这一奇妙之旅。苏菲成为了阿尔贝托的学生,他50岁,是一位哲人,他开始教授苏菲哲学史。从苏格拉底时代前的希腊到法国的让·保罗·萨特,她踏踏实实地了解了这些主要哲学人士和他们的思想。不单单只是哲学课,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有树丛中的小木屋,有具有魔力的铜镜,有令人惊叹的邮递狗赫尔姆斯,甚至还依稀有小红帽和小熊维尼的身影。或许每一个人读完这本书的第一页,就…  相似文献   

14.
《三四五区间的联姻》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著名的《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太空小说"系列中的第二部小说。莱辛承认自己在里面涉及到苏菲主义。本文通过用苏菲"神爱论"分析里面的主要人物,发现主人公艾丽.伊斯通过苏菲派的刻苦攻修和深沉反思方式,实现了从"自然的爱"发展到"精神的爱",最后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爱——"神性的爱"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熊雄 《文教资料》2013,(20):18-21
《苏菲的世界》是一部融洽精湛的写作技巧和精彩的故事内容的哲学畅销书,它将哲学通俗化,文章在对故事内容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针对其所采取的后现代叙事策略展开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曾传芳 《涪陵师专学报》2013,(5):107-112,140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斯泰伦的《苏菲的选择》被认为是以纳粹大屠杀为题材的反思文学作品。小说言说了20世纪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纳粹大屠杀事件,书写了叙述者/作者的成长故事,评论了小说本身的创作。小说的叙事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融言说历史、书写成长和评论创作三种文本于一体,多重叙事共同彰显小说的多重主题,表现了作家叙述纳粹大屠杀事件的独特叙事风格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三四五区间的联姻》(以下简称《联姻》)是多丽丝·莱辛的第二部外太空小说。该作品所表现的婚姻母题在苏菲主义视域下得到鲜明的呈现:在超越的婚姻空间和跨越的联姻意识中彰显了莱辛对异质文化互动的深度关怀。  相似文献   

18.
儿童的认知决定了儿童文学及其翻译与成人文学的不同,面对越来越多的西方儿童文学作品进入国内市场,东西方文化与哲学的巨大差异,译者适当调节《苏菲的世界》译文内容,使其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认知规律。这一行为也印证了Zohar Shavit指出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边缘地位及其翻译行为的两个准则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李旋 《英语广场》2012,(3):14-14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小说中多方面的悲剧性冲突,本文首先从女性主义及传统的父权制偏见入手,分析苏菲与其父亲及周围男性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索苏菲与身边男性的矛盾冲突。其次从种族主义入手,分析小说中犹太人与德国纳粹、美国蓄奴制产生的种族冲突。最后,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对文章的主要角色进行人物身份分析,探索角色的身份冲突。特别是文章女主人公苏菲,其身份在小说中也是最为复杂的。  相似文献   

20.
斯泰伦的小说《苏菲的世界》既痛斥了纳粹暴行,又反思了战后美国社会的生存状况。本文采用巴赫金复调理论中的狂欢化诗学,对小说曲折迷离的情节、男女主角多面的形象和狂欢化的语言进行研究,试图从一个新的审美角度来欣赏其艺术魅力,从而发现作品中狂欢化世界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