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学教学》2012,(7):74-75
据新华社东京2012年2月21日电,日本大阪大学特聘研究员德弘圭造和同事2012年2月20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报告,精细胞中有一种酶,它催化合成的蛋白质是受精所必需的物质,没有这种酶,精子就无法顺利通过输卵管与卵子结合。研究人员研究了小鼠精细胞中的"PDILT"酶,然后通过基因操作,使小鼠体内不含这种酶,结果发现这种小鼠无法生成"ADAM3"蛋白质,这种物质是精子吸附到输卵管壁上  相似文献   

2.
我们身体必需的元素中,金属元素共有14种,其中钾、钠、钙和镁4种占人体内金属元素总量的99%以上,其余10种元素的含量很少,但是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缺少其中任何一种,都会引起相应的疾病.我们不能直接吃下这些金属.它们只能通过食物进入我们的身体.因此,提倡杂食,注意食物的调配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正> 1.一种 tRNA 只能运输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不一定只由一种 tRNA 运输。2.凡能产生激素的细胞就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3.酶具有催化作用;具有催化作用的不一定是酶。4.在相同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在相同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5.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的人个子矮;个子矮的人不一定都是由于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所致。  相似文献   

4.
苯丙氨酸是人体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的一种必需氨基酸。它在人体内除了一部分用以合成组织蛋白质外,其余的部分在各种酶的作用下,通过氧化反应进行代谢。如果在代谢过程中缺少某种酶的作用,则会导致苯丙氨酸代谢异常,从而产生代激性疾病。在高中《生物》教材、教参(必修)中涉及到的白化病、苯丙酮尿症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见的黑尿症,它们均为苯丙氨酸代谢过程中,缺乏某种相应的酶而产生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可简图表示如下1、白化病在正常情况下,苯丙氨酸可转化为酪氨酸,酪氨酸经过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最后…  相似文献   

5.
我们为什么会有“味觉” 我们能尝到各种各样的味道,主要归功于我们舌头上和口腔中密布的一些小小的、形状像花蕾的结构,它们就是“味蕾”.当我们吃东西的时候,食物中有味道的物质会被唾液溶解,被溶解的有味道物质作用于味蕾中的味觉细胞,这些细胞将食物味道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才对这种味道有所感知——这就是我们味觉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6.
一名 《成才之路》2012,(16):98-I0015
正加拿大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发现,是否精力充沛、热爱运动非关勤奋与懒惰,而由基因决定。(1)锁定基因。这两种基因控制骨骼肌中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两种成分的合成。这种酶存在于人体细胞中,调控线粒体数量,而线粒体能够调控人体能量代谢,帮助肌肉将糖转化为能量;如果这一过程受阻,肌肉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因此,体内生成AMPK多的人,精力更充沛;而这种酶少的人容易疲惫。  相似文献   

7.
酶,是指由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大多数酶由蛋白质组成。它们能在适宜的条件下,高效率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中的消化、吸收、呼吸、运动和生殖都有酶促反应过程。酶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基础,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所有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及美国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这三位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泛素由76个氨基酸组成,它就像标签一样贴上某些蛋白质,只要这种泛素贴在这些蛋白质上,这些蛋白质就会被送到细胞内降解.标签是怎么贴的呢?原来细胞中存在着E1、E2、E3三种酶,它们的分工是这样  相似文献   

9.
《小读者》2010,(5):56-57
如果很大陨石撞击地球后,阳光可能会被撞击产生的尘埃遮住许多年。这对大部分植物和人来说都是很可怕的事情。植物由于缺少阳光就不能生长,食物就会短缺。  相似文献   

10.
正除了一些植物的种子和微生物可以经受生命消化系统内酸的蹂躏和酶的攻击外,几乎没有其他生命形式能够在捕食者体内穿肠而过却不受影响。然而不久前,日本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蜗牛,它能穿过捕食鸟的肠胃而神态自若!这种蜗牛只有2.5毫米大,看上去就像个米粒,因此一些鸟类喜欢吃它。喜欢观察的科学家发现,有的蜗牛是从鸟粪中爬出来的,他们奇怪,蜗牛不可能自己跑到鸟粪里待着,那不是它们的食物,那么,难道它们成为鸟类的粪便后还没有死亡?  相似文献   

11.
神经科学     
以美科学家成功抹掉老鼠的长期记忆据2007年8月18日《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伦敦2007年8月16日电,发表于《科学》周刊上的一篇研究报告说,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种抹掉老鼠长期记忆而不伤害它们大脑的方法。据报导,美国和以色列的科学家先给实验鼠喂糖精,使老鼠生病,并让它们把糖精的味道与不舒服的感觉联系起来。然后他们将一种叫做EIP的酶抑制剂注射进老鼠的大脑,从而封锁一种称为PKMEeta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控制着大脑细胞间与记忆相关的信息流。结果显示,接受了这种酶抑制剂注射后,老鼠就不再记得与糖有关的记忆了,并且无论它们被训练…  相似文献   

12.
在非洲中部干旱的大草原上,有一种体形肥胖臃肿的巨蜂.巨蜂的翅膀非常小,脖子也很粗短.但是这种蜂在非洲大草原上能够连续飞行250 km,飞行高度也是一般蜂类所不能及的.它们非常聪明,平时藏在岩石缝隙或者草丛里,一旦有了食物立即振翅飞起.尤其是当它们发现这一地区即将面临极度干旱的时候,它们就会成群结队地迅速逃离,向着水草丰美的地方飞行.  相似文献   

13.
白头翁,是一种比麻雀稍大的鸣禽。它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广大地区,生活在丘陵或平原的阔叶林或灌木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白头翁性情活泼,不怕人,食各种害虫,是一种对农林有益的小鸟。秋冬季节食物缺少,它们就以树木的种子为食,其中包括了大量的苦楝果实。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诱变育种,筛选出能产生植物细胞脱壁酶的菌种T02,该菌种产生的酶对植物细胞具有一次脱壁效应.脱壁后的原生质体能培养出愈伤组织.它与目前国内外植物细胞脱壁酶生产菌中较好的菌种EA一867比较,菌丝生长快、孢子产量多、酶的活性高,并能制成灰白色结晶.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正在按照人们的愿望,用遗传工程的方法研究创造新的食物。这种方法就是有目的、有选择地把一种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移植到另一种同类物细胞中,使它的基因发生重组,从而产生新的品种。这种方法克服了在传统育种中不同种属不能杂交的困难。已经出现了一些用遗传  相似文献   

16.
<正> 1975年,Kohler 和 Milstein 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绵羊红细胞抗体,又能进行分裂繁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单克隆技术(Monoclonal antibody,简称 McAb)指在一株 B 淋巴细胞系中的每个细胞只能产生一种它所专有的、针对一种它识别的抗原决定簇的抗体,从这样一株 B 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即为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 蘑菇蘑菇是一种健康食物,但过去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它们拥有你在这个流感季节所需的两个重要"武器":硒——它能够帮助白血球产生消灭疾病的细胞因子; β-葡聚糖——一种抗菌型纤维,能够帮助激活"超级英雄"细胞,使这些细胞发现并破坏感染。  相似文献   

18.
1.萤火虫与日光灯萤火虫腹部的发光器官是由数千个发光细胞组成的发光层和能反射光的反光层构成的.发光物质有两种,一种是荧光素,一种是荧光酶,它们只存在于发光细胞之中.当荧光素、荧光酶、水、氧气合在一起时,便发生生物化学反应,把化学能转变成可见的  相似文献   

19.
看不见的"捣蛋鬼" 任何食物敞开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都会变质,有的发霉结块,有的腐烂发臭,有的变酸……造成食物变质的原因除了酶和化学作用外,主要是微生物在作怪.微生物是个大家庭,常见的家庭成员有细菌、霉菌、酵母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用肉眼往往很难发现,因为它们实在太小了,小到100万个微生物才能覆盖一个大头针的面积,如果把1万个细菌一个接一个排队,队伍的总长才不过1厘米.但是,别看它们微小,数量可惊人了,而且无处不在,一茶匙土中的微生物就有10亿个,我们的皮肤上平均每平方厘米就有10万个细菌.  相似文献   

20.
呼吸链是位于线粒体内膜的一组膜蛋白,它的功能是通过电子传递作用把食物氧化,使固化在食物中的太阳能在体内释放,这种释放的能量再通过ATP酶的催化作用制成ATP,ATP是能量载体分子它给细胞提供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能量。人们常把线粒体比作是细胞的“发电厂”,而呼吸链和ATP酶的组合就像是“分子发电机组”。一个细胞中有数百到千个线粒体,而一个线粒体中又有数百到数千个“分子发电机组”,如此庞大的能量制造体系是生物体的必备部件。“分子发电机组”受到损伤,其结果就是衰老和老年退行性疾病。如果它有先天的伤残,就表现为母系遗传的神经内科疑难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