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命运观与古希腊悲剧的审美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悲剧被称为命运悲剧,悲剧与命运的关系成为历代美学家研究古希腊悲剧的一个重要方向.命运观在古希腊悲剧中不是作为一种精神信仰,而是作为审美因素表现出来的.完整性和必然性是古希腊悲剧命运的表现形式.关注个人的命运及其在历史境遇中的生存,是古希腊悲剧一以贯之的精神.古希腊悲剧以命运幻象表现人类生存之谜,显示了人类对自身生存之谜永远探求的精神以及这种探求行为孤立无援的伟大.  相似文献   

2.
命运观念是西方文学的一个重要观念和哲学命题,透视着西方人对神秘莫测的宇宙的质问和探索。古希腊悲剧主要表现人与命运的冲突和斗争,被称为命运悲剧。古希腊人认为,命运是一种超越人力,凌驾于神力之上的神秘力量,命运是不可知的,命运是邪恶的,命运是不可抗拒的。人与命运的抗争表现出来的伟大勇气、坚强意志和自主精神构成了古希腊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3.
《奇异的插曲》是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最著名的心理探索悲剧之一,为奥尼尔赢得第三次普利策奖。奥尼尔选择小人物作为悲剧主角。通过展示他们同悲剧命运及生存困境的不懈斗争,直至回归平静的人生历程,高扬悲剧精神,即人在无限的宇宙和社会客体面前勇敢地接受命运挑战的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4.
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常见的主题。按古希腊的观念,命运是一种超乎人类精神之上的抽象观念,是无法改变的,不可解释的,难以抗拒的,但悲剧主人公仍旧用自由的意志和坚贞不屈的品质与命运抗争。悲剧性的结局预示了命运之神的强大和无法抗拒,但另一方面却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命运的不屈。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认为是希腊悲剧的典范,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希腊命运悲剧。通过对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分析,探讨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进而理解古希腊人原始朴素的命运意识。  相似文献   

5.
晴雯是红楼梦大观园内最具有反抗精神和鲜明个性的丫鬟,她容貌美丽,心灵手巧,性格刚烈,从不奴颜婢膝、自轻自贱。晴雯的叛逆性格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黑暗的封建制度和"礼"性的封建意识则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徽州女人》中“女人”命运的悲剧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就有悲剧精神和悲剧艺术,《徽州女人》属于悲剧艺术,"女人"是悲剧人物。悲剧精神具有民族特征,中国的悲剧精神强调道德内涵,悲剧人物对于不幸命运的抗争,其形式是多样的,包括明火执仗的拼斗、巧妙周旋和隐忍退让。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悲剧与命运观关系问题,一直受到文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则以解读经典文本《俄狄浦斯王》为例,从新的角度,阐述命运观与悲剧的关系,正视悲剧中命运观的艺术性存在,并揭示出存在于文学样式中的“命运”的独特含义。从形式的视角说明悲剧是一个具有必然性的完整的命运幻象,并剖析悲剧精神用命运形式来表达的原因及其所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围城》的悲剧性在其主人公方鸿渐身上得到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方鸿渐的悲剧性具体体现为他的爱情婚姻悲剧、人生命运悲剧,实际是一种性格悲剧,也是一种社会悲剧。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其悲剧命运具有很高的社会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丁·伊登>与<觉醒>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两部最具影响力的悲剧小说,书中的两位主人公的极其相似而充满悲剧性的命运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平凡人在与社会进行抗争时的渺小且具有超越生命悲剧的勇敢无惧.马丁与埃德娜在与命运做斗争的过程中勇敢地成就自我,做出生命的抉择,最终寻求到心灵中最无畏、最自由的那份净土.二人的命运结局并不是悲剧的独奏而是现代社会中个人对悲剧命运超越的勇敢者之歌,尽管这的确是一个时代悲剧的挽歌.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古老的酒神祭祀,也是古希腊人独有的成就.古希腊悲剧在诞生之际便与命运观念结下了不解之缘,是人类与命运搏斗、战胜命运的形象写照.古希腊悲剧精神饱含厚重的生命意识和浓浓的人文关怀,它所探讨的命运主题是各个时代的人类都会面临的问题,是他们人生态度和精神面貌的表征.  相似文献   

11.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都有着各自的命运。有的人天生命好,再加上个人努力,为自己赢得了满意的结局。而有些人一生被一张无形的命运之网缠住,任凭苦苦挣扎,最终还是难逃悲剧的命运。命运悲剧让读者感受到悲伤的同时也寄托了美的奋进精神,这才是悲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华 《考试周刊》2013,(19):23-23
《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通过对窦娥悲惨命运的描写,揭示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作品通过善恶的斗争,以善良的窦娥毁灭告终,表现了作者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与抗议,使得窦娥这一形象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葛特露与繁漪同为男权社会制度下的精神反叛,行为抗争的典型女性形象。为了摆脱社会的压制与命运的不公、两位不甘屈服的异国女性都举起了精神反叛这面大旗。葛特露自立新生的方式摆脱了悲剧命运,繁漪的全面毁灭体现了她的悲剧不是命运悲剧而是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14.
在悲剧与喜剧的内在逻辑转换行程中界定荒诞的地位及其本质特征,是一个可行的研究方法。悲剧从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到历史悲剧,又回到命运悲剧,其终点是荒诞;喜剧从滑稽、讽刺到幽默.又回到滑稽,其终点也是荒诞。由此,荒诞是悲剧与喜剧的中介;命运性悲剧内涵与滑稽性喜剧方式的巧妙结合,是荒诞最显著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笔下悲剧人物的性格、命运是悲剧性的,其悲剧的产生是由人物性格、命运乃至社会的残缺酿成的。人的灵魂的被束缚、主体精神的失落与社会现实之残缺面,主导了人物的残缺悲剧。体现了作家对人的生存方式、生存价值的探求、对社会存在方式、价值及历史文化心理的观照。  相似文献   

16.
在图式研究的视域下通过对悲剧精神和人类苦难命运的深刻反思,是丁方的艺术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重要艺术理念。文章认为,在信仰缺失和精神价值被遮蔽的"平面化"时代,丁方的绘画图式是在悲剧精神向度中走向了神性的崇高,他的作品在对架上绘画的元话语符号的再度解构和重置中,置入了对人类命运大限的精神性超越和神圣性的思考,在精神向度的回归和苦难意识的维度之中,以图式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创作实践集中反映了中国儿童内心世界最为深刻的精神——悲剧精神。少年儿童对人的自尊不屈不挠的追求,对人性美的张扬,对人的自信、自强品格的延续,对命运无所畏惧的挑战和抗争,都是人类共同的品质,是民族精神的闪光。本文从这一点出发分析悲剧精神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18.
嘉莉妹妹历经种种选择与奋斗,实现了从下层妇女到名演员的华丽转变,但功成名就的她最终却无法摆脱精神失落的悲剧命运。从精神生态的角度来看,嘉莉妹妹悲剧命运的根源是整个社会及其自身精神生态的失衡,即价值观的颠覆、欲望的过度膨胀和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19.
《香囊怨》作为朱有墩情爱题材类的杂剧中最有影响的剧作,其主题思想一直被学者关注与探讨,而其中刘盼春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令人深思。她的悲剧不是作品表层展现给读者的——为了守节以及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观念造成的。她的死亡与悲剧的命运,更主要的原因是她想做一个正常人而不得的精神困境:脱离风尘之地而不得,与自己爱人相守亦不能,忠守爱情亦不可。剧作展示了刘盼春想要做一个正常人而不能的生存悲剧。  相似文献   

20.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中的主人公迪克最终走向精神崩溃的悲剧命运,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爵士时代的悲剧。迪克的悲剧是自身性格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