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可以说,没有科技的融入,很多产业的发展都只是“纸上谈兵”。如今,办公自动化了,叫OA;管理自动化了,叫ERP……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乃至电子教育等等等等,都被打上了“e”的烙印。在这个时代,信息化不胫而走,尽人皆知。与此同时,在我们因科技的发展而欣喜若狂的时候,科技的“影子”也一同来到我们身旁,因此而带来的污染——电子垃圾。所以,在我们大力发展科技的同时,更需要消除随之而来的科技的“影子”,清理电子垃圾,还人们一个健康、洁净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在我们因科技的发展而欣喜若狂的时候,科技的“影子”也一同来到我们身旁,带来的新污染——电子垃圾。  相似文献   

3.
科技界流传着一个新词:垃圾专利。垃圾专利是说许多研究单位、课题组或个人对外宣称申请了多少多少件专利,而这些“专利”只是经过“申请”这一道手续,能否被授权、能否应用于生产、能否为别人购买都是无所谓的。专利申请人申请“垃圾专利”的目的只有一个:彰显自己成果的“创新性”。专利,本来是许多科技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成果,一旦被国家授权,就表明了自己研究成果的新颖性、创造性。然而,当“专利”一词同“垃圾”一词结合后,便成为要丢弃之物,无用之物。一个研究机构如何防止产生“垃圾专利”?在这方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进行了探…  相似文献   

4.
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如今,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类高科技电子产品在给人类带来便捷和快乐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垃圾。这些电子垃圾含有有毒物质,包括重金属铅、水银、镉及有机污染物,有如隐形杀手,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并且会长期残留于环境当中,造成持久污染。
  这样的例子虽不说比比皆是,但却触目惊心--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曾是处理电子垃圾的“作坊集中营”,也曾是大名鼎鼎的“世界电子垃圾终点站”,由于采用“19世纪工艺”处理电子垃圾,已导致方圆上百里找不到可饮用的水;在浙江台州,数以千计的非法小作坊以焚烧等手段拆解电子垃圾。被污染的村庄内,村民烂手烂脚的现象非常普遍,癌症的发病率也比其他地方高很多。  相似文献   

5.
事件大到电视、冰箱,小到手机、电池,被淘汰废弃后,都沦为“电子垃圾”。中国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不仅自身每年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而且还遭遏国外电子垃圾的侵入。据统计,全世界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80%被运到亚洲,其中90%丢弃在中国。如此算来,近年来,中国每年要容纳全世界70%以上的电子垃圾。  相似文献   

6.
汪秀琛 《技术创新》2004,(10):19-22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式各样的科技产品、家用电器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这一切都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也在时刻伤害着人们。因为它们随时都在发出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叫“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分为强电磁波、低周波、微波等。科  相似文献   

7.
《百科知识》2007,(1X):1-1
大到电视、冰箱,小到手机、电池,被淘汰废弃后,都沦为“电子垃圾”。中国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处于内恍外患的局面,不仅自身每年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而且还遭遇国外电子垃圾的侵入。据统计,全世界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80%被运到亚洲,其中90%丢弃在中国。如此算来,近年来,中国每年要容纳全世界70%以上的电子垃圾。  相似文献   

8.
《百科知识》2000,(9):20-21
人类产生的垃圾正在包围人类,城市垃圾有可能变成“垃圾城市”。人们对垃圾厌恶之极,却又无可奈何。但乐观的科学家却说:“世界上本来没有垃圾,只有资源放错了地方。”如果利用科技手段再加上政策扶持,使垃圾资源化,既解决了垃圾污染问  相似文献   

9.
安广禄 《知识窗》2006,(12):51-51
金属钟表产生以前,古人测量时间的办法用的是沙漏和水钟,再早一些的时候则是用最原始的“立竿见影”方法来测量时间,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日晷”。人们在一块有刻度的圆石板中间立一根竹竿,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来时,长长的竿子影子倒向西边。随着太阳慢慢地向天顶移动,竿子的影子也慢慢地缩短,并且慢慢地绕着竿子转动。到了正午时分,当太阳到达头顶时,竿子的影子最短。夏天时大部分地方甚至根本就没有影子。正午过后,太阳则绕到了竿子的西边,竿子的影子也开始倒向东边。并且慢慢地变长。  相似文献   

10.
当代的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在人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科技的影子,科技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科技对国家的教育来说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家的教学也在随着科技而进步。所以,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学习效率更加高效,从而使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也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生活小常识: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后来人们发现“年”怕声、怕红色、怕火光。于是,每年末,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对联、放鞭炮、挂红灯,把“年”吓得逃回海里。久而久之便成了过年的种种习俗。生  相似文献   

12.
所谓垃圾不暴露,是指市民倾倒垃圾后:垃圾不再暴露在人们的视线里。过去,无论生活还是医疗等垃圾,人们都将这些污染严重的残剩物倾倒在垃圾池,甚至随意倾倒在路边、河边甚至房前屋后。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垃圾被越来越严厉地“管制”起来。如何治理暴露垃圾也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从网上免费全文电子论文资源、“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免费全文电子论文资源及分类,网站主要论文资源栏目、免费全文电子论文资源的检索与利用4方面,对“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的免费全文电子论文资源及其检索与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人类一部科技发展史,有风雨,有彩虹,有失败,有成功,有教训,有受益,有耻辱,有辉煌。遇到耻辱后人们会怎么办呢?且看———化学家遇“耻辱”:命名“耻辱石”在数以千计的自然矿物中,如今有一种矿物的名字听起来颇为奇怪,叫“耻辱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早在1828年时,科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等一时间成为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时代的变迁从来都是以创造时代的主体的变迁为基础的。透过时代的表象聚焦人类的主题,我们就会发现人类社会正在从由少数政治精英、科技精英和文化精英实现创新的“英雄时代”向拥有众多“英雄”同演历史的“群英时代”过渡。换句话说,从完全的意义上讲,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真  相似文献   

16.
《科学生活》2011,(11):28-31
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的后遗症之一,就是制造了大量的电子垃圾一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目前全世界产生的电子垃圾数量正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由于电子产品元器件含有铅、铬、镉等几百种高毒性的化学物质,电子垃圾正逐渐成为人类最大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17.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愿意买0.99元的东西,不买1.00元的东西,这种现象叫“左位效应”;有时人们会花钱办健身卡而从不使用,这叫“乐观倾向”;有时该退货的东西不去退,这叫“购买后理性”。那些互联网巨头,从网上商城到苹果公司,用了同样的手段引诱我们上他们的网,玩他们的游戏,买他们的东西,他们自己则发展成互联网巨头。看看我们是怎么被忽悠的,还有我们怎么自己忽悠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英国曾有个叫阿克顿的“学者”,平生嗜好读书,家中藏书18万册,终身攻读,不少书都能背诵出来,可算是个知识渊博、学富五车之人。但直到68岁生命结束时,也没提出任何有价值的见解,这不能不说是阿克顿的悲剧。阿克顿悲剧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是屡见不鲜。我们教出了那么多的所谓“优秀学生”,他们熟知书本中的每一个细节,也常因自己的脑子里装满了书本和老师的标准答案而沾沾自喜。可是,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中又有多少是自己思考而得来的呢?他们只会用嘴说出别人的思想,先一字不漏地将教师的“标准答案”“录”下来,接着拼死拼活地储存于大脑中,最…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电子废弃物现状评述与改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增长,电子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电子废弃物成为世界上数量增长最快的垃圾.电子废弃物不规范回收处理易造成污染.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很多可回收再利用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玻璃等物质.伴随着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子废弃物污染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面前.电子废弃物具有危害性和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电子化、智能化科技手段已经不断融入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中,不仅为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快捷便利,先进的手段和系统更为发展我国科技文明起到推动作用。我国各个领域都在进行科技变革,利用国内国外先进科技理念和技术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在各领域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地位。而我国目前电子信息安全存储仍会受到人为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泄漏、丢失以及混乱等现象,不仅对于企事业单位工作顺利开展造成了阻碍,对我国提高科技水平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考验。而我们将通过对我国目前电子信息安全存储进讨论,并对如何有效利用该存储形式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