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笔下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她勤劳、善良、正直、本分,可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的人却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由人变成了鬼,然后在人群中消失。鲁迅先生借祥林嫂的悲剧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读《祝福》我们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潸然泪下,却也为她那难能可贵的本能的反抗意识高声赞叹。也许祥林嫂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是中国封建社会底层劳动妇女反抗封建礼教的第一声炮响,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2.
祥林嫂是一个善良、朴实、勤快的旧中国农村妇女,集中了旧社会女子的绝大多数优点,她对生活要求很少,只是在为了自己做人的基本生存权利活着,所作的一切仅仅是希望自己那小小的生存空间不至于坍塌。却毫不惜力,为主人家创造最大的价值,她想用自己勤恳的劳动换取一种最起码的“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祝福》塑造的主人公祥林嫂是极平凡、善良、朴实的贫苦农村妇女,地位十分低下,父母和籍贯不详,无姓无名,人们都以她的第一个丈夫称呼她为"祥林嫂"。她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自己诚实勤恳的劳动,来换取一种最起码的"人"的生活。然而,正如鲁迅在其杂文《灯下漫笔》中所分析的那样,中国人民在历史上从来只有两种命运:一是"想...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祝福》的过程中,当论及小说的悲剧主人公祥林嫂的姓氏时,有许多同学认为祥林嫂姓“卫”,理由是小说里曾写道:“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因此许多同学认为祥林嫂该姓“卫”。  相似文献   

5.
…………生1:除了前面同学们提出的两个原因外,我觉得祥林嫂个人性格上的弱点也是她死亡的原因之一。师:请具体说说。生1:祥林嫂善良温顺、任劳任怨、生活俭朴,但她没有朋友,盲目轻信,不善与人沟通。我们今天有这样一种说法,叫“七分业务,三分交际”,意思是一个人要用七分精力来工作,用三分精力来搞好人际关系。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如果没有朋友,是何等可悲的事情!祥林嫂只重业务,工作做得很出色,赢得了人们的称赞。但是,她没有朋友,所以,当她被婆婆一伙人拖上船时,有人见了,却没有人帮忙。师:能说说祥林嫂的盲目轻信吗?生1:祥林嫂的盲目轻…  相似文献   

6.
祥林嫂、爱姑和子君分别是鲁迅小说《祝福》、《离婚》和《伤逝》中典型的人物形象,她们代表了旧中国不同阶层妇女的形象和命运。祥林嫂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农民,她善良、勤劳而本分;爱姑是一个中产阶级妇女,她较祥林嫂有较强的反抗精神,她不甘沉默,敢于公开挑战和反抗;子君是一个不同于祥林嫂和爱姑的知识女性,她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先进的思想,勇于和封建势力作斗争,追求爱情自由。她们有着截然不同的阶级和性格,但是,却同样经历了婚姻的失败,也承受着社会制度带给她们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7.
女性形象决非女性本身,它是男性的一种文化构想物,一种人为的话语实践,是男权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言符号”。在正史里,她是道德的化身、伦理的符码;在文学作品里,她是愿望的化身,美丽、温柔、善良、节烈、痴情,不重名利财富,为了爱情可以牺牲一切,这是中国传统的完美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通过对《祝福》中祥林嫂变化的分析来表现社会的黑暗,探究出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及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祥林嫂的悲剧是当时中国农村妇女对黑暗的封建制度、残酷的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她的悲剧更代表着封建宗法社会里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命运。祥林嫂代表了受剥削、愚昧、善良勤劳,虽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已有所挣扎,最终仍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祝福》预习提示写道:这篇小说“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受侮辱、受压迫的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形象……”“主人公祥林嫂的言行、展现了她那屈辱的生活和逐渐被扭曲的性格”。“提示对祥林嫂的形象、生活和性格的概括。偏执一端,有悖小说实际。笔者认为:祥林嫂是一个勤劳、质朴、善良并有坚强生活意志的农村劳动妇女,她被剥夺了生活和做人的权利,精神上受尽了难以忍受的凌辱和折磨,经济上受尽残酷的剥削和榨取,在“四十岁上下”就悲惨地死去了。尽管这样,样林嫂并非是一个听天由命、逆来顺受的奴隶,她是一个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不断抗争,  相似文献   

10.
谭志永老师撰指出:四婶是一个和祥林嫂“同样值得同情的人”(见《语教学之友》2004.1)。他是这样论证的:既然祥林嫂深受夫权思想影响毒害,那么同样境况下的四婶就该“惟四叔是从”,四婶制止祥林嫂沾手祭器,但她只是被动的“禁令的执行”(鲁四老爷才是禁令的制定),因此,四婶虽对祥林嫂的死负有一些责任,但绝非主观愿望所致。  相似文献   

11.
1、突出悲剧美质。以“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为教学主线,真正把《祝福》作为悲剧来教。悲剧,只有悲剧人物的价值表现得越充分,悲剧人物的毁灭给人的痛感才越强烈,欣赏的认识和情感才能在更高层次上获得肯定和再生,悲剧产生的社会意义才更大。悲剧教学的要义就在于把这一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和悲剧人物一起欢欣,一起痛苦,在痛苦中思考,在痛苦中奋发,在痛苦中升华。因此,《祝福》教学的中心就在于揭示祥林嫂的“价值”和“毁灭”的根源。探寻“价值”,经过二个阶段:感悟价值——祥林嫂的健康、能干、勤劳、善良而又坚强。突出其作为一个劳动妇女的价值;深化价值——封建势力对祥林嫂的不公待遇,祥林嫂对不平命运的强烈反抗。探寻“毁灭”,重在突出其“无主名”、“无意识”,似乎没有人存心要害她.要她死,但似乎每个人都在她的“死”上出了一把力。从而使学生深悟其悲剧的悖反性,使祥林嫂悲剧的美质不言而自明、无言而深入学生的内心,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祝福》是鲁迅先生反封建反礼教的代表作品,祥林嫂为死去的丈夫守丧而在头上扎的白头绳,也成为人们分析作品反封建主旨的佐证,认为祥林嫂之所以扎白头绳,是因为她受封建思想毒害之深,从而成为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有力控诉.而笔者却认为祥林嫂扎白头绳恰恰体现了她的纯朴与善良本性,当纯朴、善良的祥林嫂由于封建礼教的迫害一步步走向死亡时,这才真正揭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的《祝福》,以饱含同情的笔墨,描写了主人公祥林嫂极其不幸的命运遭际,生动有力地控诉了社会制度的罪恶。为塑造好祥林嫂的形象,令人信服地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鲁迅先生着力描绘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环境,着力勾画了“我”、“鲁四老爷”、“四婶”、“卫老婆子”、“柳妈”等众多人物,这些人,或见证、或制造、或参与、或催生了祥林嫂的悲剧。在这些人中,卫老婆子是一个特别不可或缺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在小说《祝福》中鲁迅先生着力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勤劳、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形象。作品通过对她一生悲惨命运的描绘,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鲜活生命的摧残和迫害。在大多数人看来,祥林嫂只是一个遵从封建礼教秩序的旧中国农村妇女形象,同时也认为,作者笔下描绘的是一个令人窒息的没有任何生气的社会环境。然而笔者却认为这种认识并不全面,因为,作品在沉重的黑暗中,还透着一条光明的“尾巴”,尽管它很微弱。这条光明的尾巴,就是祥林嫂在走向人生的末路时,对鬼神的“疑惑”。1.祥林嫂的反抗性表现在她对封建等级观念及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上。她…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祝福》,写了祥林嫂临死前对“魂灵”、“地狱”有无的疑惑。祥林嫂的疑惑表明什么?对此问题,至今说法不一,善以鲁迅作品为题材作画的画家裘沙同志,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在《略谈祥林嫂之死》(《当代》1980年2月)一文中认为,当祥林嫂向“我”提出那些疑问时,“她那强烈的希望就是: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她将去地狱的孽风毒焰之中找寻亲人”,祥林嫂的死是“暴死”,她的“思亲之念战胜了地狱的恐怖”,她“是怀着与死掉的亲人见面的强烈愿望而死的,是怀着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面对近万字的《祝福》,阅读过后初步能对祥林嫂的悲剧有直观的压抑之感,若想引导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进一步浸润《祝福》的悲剧感,需要寻找到祥林嫂“死亡”的三重奏:祥林嫂的悲剧之悲不仅仅是她最终在鲁镇新年的祝福声中走向了死亡的结局,还有封建礼教和人心凉薄对她生的希望的蚕食,更有甚于被忽略、被遗忘的终极悲哀。  相似文献   

17.
祥林嫂的悲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是以祥林嫂的一生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的。祥林嫂在生命走向终结之前曾执着地问“我”:“一个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到底什么是人的灵魂?“灵魂”即一个人的精神。祥林嫂活着的时候是有精神的。在她饱含辛酸和血泪的生涯中,祥林嫂是满怀希望而且执着地守护着自己的生命之魂。但是,在她赖以生存的整个社会面前,祥林嫂面对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条绳索的精神桎梏,如同浮萍一般飘飘停停,到最后只剩一具空壳,“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祥林嫂就是这样一个在命运的风口浪尖上,在希望与绝…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的小说《况福》素来脍炙人口,其笔下的祥林嫂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长廊中一个熠熠闪光的人物形象。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令人扼腕浩叹,她的凄然惨死更是给那个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唱响急如繁弦的挽歌。这篇名作,对于祥林嫂的死因,作者作出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只一个“穷”字便道出个中深意。  相似文献   

19.
方相成 《学语文》2004,(2):5-16
评议鲁迅先生对待笔下的人物的态度,论者通常要用这样的断语,“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一概括用在诸如阿Q、孔乙己、华老栓等人物形象,自然是恰如其分的。用在《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身上则有失公允。祥林嫂是一个凝聚着中华民族劳动妇女传统美德的典型代表,她善良、质朴、勤劳、坚韧、顽强,面对封建礼教的压迫和  相似文献   

20.
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使我常常联想到加缪的“局外人”.是的.祥林嫂不属于鲁镇.不属于卫家山的婆家.也不属于胡家坳。她被买卖、被驱逐.被欺骗、被嘲笑,生不见容下人间.死亦不能保全于阴曹.这是一个多么痛苦无助的生灵。在无边的夜一样的大海里.祥林嫂四处寻觅.竭力表现.争取回归到奴隶的身份和被收容的境地.但这一切都注定了她的徒劳无益。鲁迅正是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但他要怀着浓重的悲悯揭开这个过程.以细节集中展示身份认同的文化悲剧与宿命局限.将无价值的追求与信仰撕破.以悲剧的手段来展示荒诞与无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