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风 《生态文化》2008,(2):15-17
2008年初的那场冰雪之灾,让南方19个省区的林业遭受重创,这是一场让务林人刻骨铭心的灾难。  相似文献   

2.
正千百年来,中国最北端黑龙江省的居民每到冬季都须当心冻伤。如今,刺骨寒冷却成宝贵资源,催生"冰雪产业",为面临沉重下行压力的当地经济注入一股暖流。1999年以来的每年冬天,省会哈尔滨市的松花江畔都会"崛起"一座冰雪之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15年12月下旬,这个中国最大的冰雪乐园试运营,以流光溢彩的冰雪城堡、巨大冰塔和旋转冰梯吸引全球游客。此届冰雪大世界堪称规模最大,园区占地面积相当于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成功申请举办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冬季冰雪运动项目的开展会因此得到一定程度的促进。"冰嬉"作为满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为数不多的冰雪项目。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冰嬉"运动的起源、种类及实际价值开展的诸要素进行分析,借2022年冬奥申请成功之机试图唤起人们对民间冰雪文化的重视,推动我国冰雪文化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4.
汶川大地震报道为中国的危机传播树立了一个典范。大地震发生在同年的中国南方冰雪灾害和拉萨"314事件"之后。这两件事,一个被外界指为"政府反应迟钝、救灾不力",另一个被国际社会批评"驱赶媒体、信息不开放",这让汶川地震后政府与媒体的作为更加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5.
汉晋南朝南方的农业开发,客观上改善了南方的生态环境。南方环境的卑湿状况得到明显改观,瘴气分布范围缩小,卫生情况有了很大提高,田园风光逐渐形成。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南方的地域偏见,也因而逐渐消弱。客观分析汉晋南朝南方农业开发的环境效益,有助于对历史上农业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6.
林轩 《生态文化》2008,(1):F0002-F0002
2008年元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发生罕见的特大冰雪灾害,涉及到湖南、湖北、安徽、广西、贵州、河南、云南、四川、重庆、青海、陕西、甘肃、新疆、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19个省(区、市),其中特别严重省(区)包括:湖南、湖北、贵州、江西、广西、安徽。  相似文献   

7.
后冬奥时代,如何提升产业竞争力是辽宁省冰雪旅游发展亟须深入研究并予以解决的问题。文旅融合作为文化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提升冰雪旅游的文化内涵,满足冰雪旅游市场消费升级需求,为冰雪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新的实践路径。该文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析辽宁省冰雪旅游在产品特色、品牌效应与产业融合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基于辽宁省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提出辽宁省冰雪旅游发展策略:提升冰雪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加强冰雪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张学昕 《文化学刊》2012,(6):173-176
苏童是一位始终在写作上保持唯美品格的作家。这种唯美品格主要在于他的写作和文本中呈现出的南方气质、"南方想象"和与之相映的美学风范。苏童的大量小说文本,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构成记录南方文化的细节和数据,成为用文学的方式记录南方、记录人类的心灵史。这些有关南方的记录和想象充满了诗意。苏童不仅给人们讲述了迷人的故事,同时也给文学贡献了一种独特的语言,捍卫了小说文体在文化上的尊严,并使小说神圣起来。  相似文献   

9.
冰雪山水画之所以开宗立派、标树当今,就在于她美。 冰雪山水画何以美? 十一年前,我着手编著鉴评本《宋词三百首书画集》时,就提出了这一设问。当时是中国美术最为重要的一个转型时期。历经“文革”的反思,人们对美的体验渐由朦胧而至鲜明。新的直觉、新的个性被鲜明地提设至美的殿堂,让人去感悟、去思想。人们再一次发现,传统的土地上,除权力话语、权威话语外,还有精英话语。他们的思想性更有一种批判的魅力,创造的魅力。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出于著书且回答问题的需要,我认识了志学先生,认知了志学兄思想的深刻。  相似文献   

10.
在八十年代初期,地处祖国高纬度的北疆边陲,崛起了一支冰雪画派。他们以弘扬博大深邃的北方精神、展示北国多姿多彩的冰雪自然风光为主旨,以强大的艺术阵容、饱满火热的激情,创作了一幅幅充满北方文化韵味、新颖独特的冰雪山水画作品。仅自1983年至1986年短短的几年间,就有1259幅美术作品参加了国内外的美术展览,有402幅作品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和反响,在美术界刮起了一阵冰雪热旋风。冰雪画派在北方大地的兴起与发展,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历史的选择,是社会大环境对一个地域文化艺术现象的接受,反映了当代中国美术对于变革中国传  相似文献   

11.
王静 《生态文化》2010,(2):22-22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隆冬时节。辽阔的北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坐落在长白山脚下和松花江畔的红石林业局因山水相依而形成了美轮美奂的雾凇冰雪奇观.这种瑞丽神奇的人间美景和自然造化的神奇.使浩瀚的林海到处飘荡着晶莹剔透的精灵,到处流淌着淞情雪韵魅力……  相似文献   

12.
赵畅 《文化交流》2008,(3):52-54
没有想到,我第一次赴哈尔滨便碰上了一场大雪。我冬季去哈尔滨就是为了欣赏那雪飘万里、冰封大地的北国景致,所以那场大雪实在让人兴奋不已!更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我到达哈尔滨的那天,哈尔滨第九届"冰雪大世界"游园会早已向游客开放了。2007年最后一天的夜晚,我们一行三人走进位于松花江北一侧的"冰雪大世界",远远望去那五光十色、晶莹剔透的冰雪建筑,似乎将人带进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相似文献   

13.
我对冰雪山水画的研究,已有整整40个年头。在这漫长的40年里,我在没有任何参照系的情况下,苦心独诣、反复摸索,孜孜以求中国画新的表现题材和新的表现内容,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逐步成熟,从无样式到创造出新样式,使反映北国风光的中国画新画种——冰雪山水画终于冲破重重阻力破土而出。临近世纪之末,我静下心来,细细回顾和思索我这40年里走过的路程。我这40年,基本可以概括为两个里程、三个阶段。从1960年开始研究雪景画,我改革了中国画的调剂,寻找到了表现冰雪山水画的生命线——矾水水痕线,有了初步的冰雪山水画的模式,直到我在大自然中发现了“雪地上的河水总是黑的”这一自然现象,克服了画面墨气不足的弊病,创造出冰雪山水画一系列技法,在1979  相似文献   

14.
于志学是对当代中国画有着开拓性特殊贡献的画家。他的冰雪山水画的创立,不仅表现在绘画语言上突破传统水墨画千年单一画雪的模式,而且填补了这项理论体系上的空白,形成了一个戛戛独造的“冰雪画派”。因此,他的创建与著述,他的冰雪艺术所蕴藏的丰富内涵,都是当代美术史所关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力图在水墨秩序上诠释这种开拓性的贡献,至于作品的结构方式、撷取题材、创造意境以及精神领域相关下的东方美学品格,将会择文另撰。我想,对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首先必须明晰其冰雪水墨秩序的原创性,如果这点尚辨浊不清,很难走近他的山水画,也无法理解他艺术创造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冬草发芽     
柳星 《生态文化》2002,2(4):34-35
我们居住的这个地方冬天历来都是冰天雪地,哈气成霜的。有一年冬,照例也是冰天雪地,但从入冬开始下的雪就是下了化,化了再下,冰也是冻了化,化了再冻。天地之间就这么用冰雪与水和起了“稀泥”。这种现象在我的家乡是史无前例的,这种现象的出现据说是受到了全球气候都在变暖  相似文献   

16.
为雪域画魂     
藏族画家尼玛泽仁的笔似乎注定是用于描绘雪域高原的,但从他的作品中,很少见到纯自然风光——他笔下的雪山永远是充分展示人类生命力的场所。《灵异图》中,一位先民正穿云破雾追逐着几只狂奔于崇山峻岭间的牦牛;《雪域》中桀驁不驯的牦牛已被先民抓住了一只角;而在《黑白之间》,牧人和他的一群牦牛正喷着白气在暴风雪中挺进;在《创世纪》中,原始人在追捕强悍的野兽,野兽又在捕食弱小的动物,而两只佛眼正静观着生存竞争中进化着的人类;《最后的净土》则表现了生活在西藏这片冰雪世界上的人们的冰雪一样纯净的内心。  相似文献   

17.
冰雪山水画家的黄山情结 于志学1960年开始研究雪景画,在技法上创造出"雪皴法、泼白法、重叠法、滴白法、排笔法"及"画山无石、画林无树、画树无枝"的三无画法;在理论上提出"南黑北白、南虚北实、南以石画山、北以树画山"和"墨有韵、白有光"等新的美学思想,创造了中国画新的样式——冰雪山水画.冰雪山水画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和独...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家从南极自己建成的“中山站”出发,艰难行程1100公里到达南极冰盖最高点,并用国内自产的冰钻,钻取了两块100米深处,约600年前的冰芯,运回国内供冰川学家研究。全世界的冰雪不都是一个样子吗?为什么一定要到南极去钻取呢? 曾徒步横穿南极的极地科学家秦大河先生说,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冰雪,下了又化了,来了又去了,什么也没有留下。而在南极,雪花从天而降,就在那里亘古不化。年复一年的降雪,使这里的冰雪平均厚度约为2450米,最厚处竟达4700米,被压在  相似文献   

19.
仅仅一遍     
人们是怎样从大米的白、高粱的红、葡萄的紫里发现了酒的透明与清醇? 传说,有两个人偶然与神仙邂逅,神仙授他们酿酒之法,叫他们选端阳那天饱满起来的米,冰雪初融时高山流泉的水,调和了,注入深幽无人处千年紫砂土铸成的陶瓮,再用初夏第一张看见朝阳的新荷覆紧,密闭七七四十九天,直到鸡叫三遍后方可启封.  相似文献   

20.
我曾经到南方工作过一段时间,我以为自己会爱上南方这些美丽的城市,因为我是为了逃避北方的风沙到南方的。很有一段时间我替自己高兴着,那时我一个人吃饭,没什么朋友。所以,只顾得看南方美景与美人了。南方的美人太瘦,让我恨起自己来,我的体重怎么能超过50公斤呢?终于熟了,大家一起去吃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