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E TALK     
《当代体育》2010,(9):64-66
小包: 你好。我是一名《当代体育》的忠实读者,每期杂志我都会订购,一到学校就成了同学们的抢手货,回到我手中时就变成了“破烂不堪”的书,但是我不在意,因为篮球和《当代体育》是我们共同的爱好,现在我代表我的几个“超级球迷”问您几个问题,方便的话请您解答一下,最好也上一下杂志,让我们露个脸,满足一下我们的心愿,我们将不胜感激!  相似文献   

2.
拜读了《体育教学》杂志1998年第1期徐章铭老师的《“无声口令”整队小尝试》一文后,颇受启发。用之于教学实践,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认为,如果“在课堂上较多地运用无声口令法”(见徐文),确实存在不少弊端。我们愿和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以促进体育课堂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从上一期开始新增加的小栏目“TOP5”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很多朋友都非常热心地为我们这个小栏目提供素材,提出自己希望看到的“五大XX”。在此,小编对大家表示感谢、下面就为大家送上第二期的“TOP5”之《五大孤胆英雄》。  相似文献   

4.
梦工厂     
Francis:你好,我叫冷智峰,是黑龙江泰来县的一名学生,也是个铁杆篮球迷,每当《篮球频道》到了以后,我总是立即购买。但郁闷的是,由于我这里比较偏远,有时会买不到。我看篮球已经几年了,最大的梦想就是和迈克尔·乔丹合张影,希望能通过梦工厂这个栏目来实现我十分喜欢当代体育出版的特辑《人间兵器》和《初王朝》并希望《篮球频道》多出一些“十佳……”“十大……”之类的文章,这样的栏目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5.
体育院系统编教材《武术》的“概述”章及有关文章,把中国武术的形成上推至原始社会,并说那时已经成为“体育中的一种手段”;该书笔者之一习云太同志在一九八○年第二期“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中国古代的武术(上)》一文中,从小标题上即可看出仍持这一观点:“远古时代的武术”、“殷周时代的武术”(注:没有标出夏代的武术)……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09,(1):140-141
又到年终岁尾啦,各太媒体都在忙着评这个奖那个奖的,《乒乓世界》也不例外,自发地耒了个内部评选,小编仿照本刊“年度风云”系列的方式,对2008年《乒乓世界》编辑部来个大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笑过,哭过,我们努力了,我们也收获了……  相似文献   

7.
1现在的体育类杂志不少,《当代体育》是如何做到独树一帜的? 简单的说,就是热点的赛事、独到的笔触和狂热的人群。 《当代体育》向来不以追求盲目的时效性在市场中著称,但选取热点赛事则是义不容辞,采用独到角度更是重中之重。我们的口号是要创造“球迷偶像第一刊”,为此偶像化色彩在本刊中非常浓厚,不过与此同时,《当代体育》非常注重刊物主流的正面市场效应,从不刊登品位低俗的文章,所登作品均力求让小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能找到偶像的积极作用。此外,《当代体育》拥有一批狂热而敬业的创作群体,由爱而产生的工作激情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8.
1 现在的体育类杂志不少,《当代体育》是如何做到独树一帜的? 简单的说,就是热点的赛事、独到的笔触和狂热的人群。 《当代体育》向来不以追求盲目的时效性在市场中著称,但选取热点赛事则是义不容辞,采用独到角度更是重中之重。我们的口号是要创造“球迷偶像第一刊”,为此偶像化色彩在本刊中非常浓厚,不过与此同时,《当代体育》非常注重刊物主流的正面市场效应,从不刊登品位低俗的文章,所登作品均力求让小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能找到偶像的积极作用。此外,《当代体育》拥有一批狂热而敬业的创作群体,由爱而产生的工作激情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9.
《当代体育》2011,(17):109-109
新学期开始了,上高中的你是不是又开始上课偷看《当代体育·扣篮》的了?记得提醒同桌帮你把着风声。不过小编的建议还是要认真听讲,课后在看吧。刚升入大学的同学们,别忘了买本《扣篮》,在一天疲劳的军训后享受片刻。  相似文献   

10.
《当代体育》2011,(34):109
新学期开始了,上高中的你是不是又开始上课偷看《当代体育·扣篮》的了?记得提醒同桌帮你把着风声。不过小编的建议还是要认真听讲,课后在看吧。刚升入大学的同学们,别忘了买本《扣篮》,在一天疲劳的军训后享受片刻。  相似文献   

11.
更正与说明     
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出台;同日,还下发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学校体育工作受到国家高度重视,迎来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大背景下,编辑部面向全国征集“体育合作类集体游戏”。希望通过各类游戏。激起青少年运动的兴趣。转变他们“被动参与”的体育观念。增强其身体素质。另外。《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是广大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工作者之间沟通、学习的平台。借助杂志推广优秀的游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编辑部非常感谢每一位教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最时尚的角度将最狂热的赛事奉献给读者, 1 现在的体育类杂志不少,《当代体育》是如何做到独树一帜的? 简单的说,就是热点的赛事、独到的笔触和狂热的人群。 《当代体育》向来不以追求盲目的时效性在市场中著称,但选取热点赛事则是义不容辞,采用独到角度更是重中之重。我们的口号是要创造“球迷偶像第一刊”,为此偶像化色彩在本刊中非常浓厚,不过与此同时,《当代体育》非常注重刊物主流的正面市场效应,从不刊登品位低俗的文章,所登作品均力求让小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能找到偶像的积极作用。此外,《当代体育》拥有一批狂热而敬业的创作群体,由爱而产生的工作激情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13.
我仔细阅读了本刊2006年第4期张成老师的《立定跳远简易测量新法》之后,眼前为之一亮,张老师对体育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学习。但我对文章中所提此法为一种“简单、易行、准确”等的新测量方法,持有不同的想法,借此文与张老师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4.
从1983年到2003年,我们走过了20年的辉煌,《当代体育》伴随着一代代球迷的成长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400期.我们不敢说自己做到了400期的“经典”,但我们绝对是付出了超过400期的努力“先人之风,山高水长”,《当代体育》是在不断地继承与创新中才达到了今天的辉煌,“当代”经历过看亦可,不看亦可”的徘徊时期,也经历过发行达百万,读者来信汗牛充栋的繁茂  相似文献   

15.
朋友之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因为对体育共同的热爱和追求,我们相聚在《体育博览》。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体育》网的论坛中,忽然发现了一个帖子,那里充满了无数的温馨与感动,让人看过之后, 无不为之动容,就像樱雪妹妹所说:“我们需要一个地方写下自己的心情和感动。只要你愿意,这个地方属于你……”  相似文献   

17.
何霞 《新体育》2005,(11):41-42
“3月17日,我们这十几个人拿出了第一期《南方体育》。我们使用了最大面积的图片,贡献出了史无前例的留白……我们就着手头的报纸互相打趣,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中国体育纸媒从这一天开始,由黑板报时代进入真正的报纸时代。”——摘自《南方体育》总编辑龚晓跃《南方,一种成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亲爱的《当代体育》编辑们: 你好!我是《当代体育》的忠实读者,几乎每10天我都要去报刊亭买一本。 我关注NBA已有2年了,自从开始看NBA我就不间断地阅读《当代体育》。我喜爱《当代体育》及时和仔细地跟踪报导NBA的赛事,和对明星的详细记录,使我们知道场上充满豪气的灌篮背后的故事,和对他们的赞扬。 不过近几期,我发现《当代体育》有一些不足,人名总是写错。比如我5月买的413期上“一个人的天堂”这篇文章把得分王麦克格雷迪写成了麦克格拉迪。另外在前几期上把文斯·卡特写成维斯·卡特,诺维斯基写成诺维茨基,这些错别字使刚看NBA的人叫不准那些大牌明星的名字。我认为再有这种错别字的情况会使《当代体育》的收看率下降。 我是鸡西的一位读者,在我们学校里老师同意我们看学校发的课外读物,学校发的课外读物太多是外面小摊淘汰的书刊,你们应该把《当代体育》送进校园让更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四年,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我们进行了编写中小学体育课本的初步尝试,计划在二、三年内完成编写任务。目前已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小学三——六年级上学期用书四册,一九八五年秋季起在全省范围试用(小学下学期和中学上学期用书将于一九八六年出版使用)。配合这套《《课本》,还编有小学、中学体育教学参考书各一册。为使《课本》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中发挥积极作用,现就小学《课本》编写和使用有关问题,分别说明如下。一、编写《课本》目的建国以来,学生始终没有体育课本,学无遵循,体育课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受到很大影响。因此,编写二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供学生使用的体育课本,是广大体育教师的共同心愿。体育课是小学至大学唯一连续开设的  相似文献   

20.
我的乐事     
要说起我们家,在当地可小有名气。全家五口人四个体育工作者,一个典型的体育世家。共同的事业使我们有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对《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钟爱!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对从事农村体育工作充满厌恶,一度对前途失去信心。有一天,父亲送给我一个礼物,那是他给我订阅的《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很快我便被里面精彩的内容所吸引,从此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看《中国学校体育》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花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一样。我尤其喜欢看里面的“一线话题”栏目,它的内容很贴近我们基层一线体育教师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