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困境与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志辉  马青 《教育科学》2007,23(6):42-46
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但仍然存在着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偏低等问题,破解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困境的出路在于加快制定全国性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完善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改革公用经费的拨款方式、增强学校公用经费管理自主权、实行教师培训经费单列、加强监督、拓展筹资渠道。  相似文献   

2.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06年农村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分年度、分地区逐步实施。(1)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启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宋吉国 记者 唐文博)从2007年起,我省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新机制以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以及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为重点,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分担责任.这将有力地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从2006年开始,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简称《新机制》)的统一要求,河南省洛阳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新制度实施后效果如何,是本文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以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校长进行访谈和实地调查的资料为基础,对《新机制》实施后农村义务教育取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2005年底,国务院决定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行改革,温家宝总理亲自进行了部署。这项重大改革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经费保障新机制。这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从体制上解决了"投入不足、责任不清"这一长期  相似文献   

6.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简称"新机制")作为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与系统工程,在我国教育发展改革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新机制"的实施在给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带来了显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文章以山东省S县为例,具体分析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改进意见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三农"问题的精神为出发点,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预算工作的必要性作了阐述。同时,对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体制不完善、预算管理不规范及监管不力等一些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强化农村义务教育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完善"以县为主"的经费管理体制、科学规范预算管理、科学合理使用教育经费、加强预算管理的宣传工作力度四个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5年底,为了解决长期来义务教育发展中"投入不足,责任不清"的问题,国务院决定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下简称"新机制"),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几年来,经过不断调整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进入了新的最好发展时期。新机制的实施,使农村中小学校长不  相似文献   

9.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提出要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充足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是"新机制"改革的初衷。然而,"新机制"实施后上级转移支付或财政投入的增加,挤出了地方财政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产生"挤出效应"的原因是义务教育投入"财政不中立"、地方政府努力程度不够和出现败德行为。因此,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创建激励约束制度和创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记者 徐光明)3月6日至8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派出5个检查组,深入到全省各县督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了解各地新机制的落实情况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市、县政府认真履行义务教育职责,建立起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指导中小学校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提出要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充足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是"新机制"改革的初衷。然而,"新机制"实施后上级转移支付或财政投入的增加,挤出了地方财政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产生"挤出效应"的原因是义务教育投入"财政不中立"、地方政府努力程度不够和出现败德行为。因此,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创建激励约束制度和创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新机制的实施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积极效应,但同时也存在着经费保障水平偏低、师资水平落后、经费预算和使用不合理、教育负债沉重等问题。要进一步落实好新机制,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需从继续加大经费投入、解决师资问题、规范和使用经费、化解教育债务等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开始实行,确定了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这一原则的确立,避免了“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分担责任不清、相互扯皮等缺陷,是对“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从体制上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周军  黄秋霞 《安徽教育》2010,(10):29-31
<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即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家庭住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建立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其目的在于从体制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上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新机制"的实施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积极效应,但同时也存在着经费保障水平偏低、师资水平落后、经费预算和使用不合理、教育负债沉重等问题。欲进一步落实好"新机制",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需从继续加大经费投入、解决师资队伍问题、规范和使用经费、化解教育债务等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6.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切实保证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专款专用和及时到位.但在该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偏远地区农村教学点的经费困境在"新机制"实施后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公平.本文以湖北省Y县C教学点为例,对教学点的经费困境进行了深刻剖析,并结合"新机制"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同志们:春节刚过,省政府就召开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贯彻国务院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建立我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有关工作,这说明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态度坚决,措施得力。刚才,省财政厅任晓珍副厅长就各级财政部门如何建立我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进行了部署。省政府高峰副省长还要就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改革原则、改革内容和我省的实施步骤作重要讲话,进行全面部署。下面,我就各级教育部门如何大力推进新机制的建立,确保我省…  相似文献   

18.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标志着义务教育成为"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的开始.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必须保障的范围后,绝对不能延续以前粗放型的经费管理模式,必须纳入预算管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必须按预算管理的要求,编制学校预算,按程序"两上两下"(上报预算建议数、下达预算控制数;上报预算草案、下达预算批复),有预算才能用钱,无预算不能支出,杜绝了"无钱乱扯,有钱乱花"的现象.编制学校预算成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改革保障机制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下简称新机制)实施以来,各地按照国务院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了新机制的顺利实施。但随着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各地也陆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一些农村中小学校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乱收费、农村中小学预算工作不够规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调查数据对我国中东部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基于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中东部地区"新机制"的顺利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