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钰 《学语文》2006,(5):19-1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述而》,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教育警句。这句话的完整表述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把这句话翻译为:“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也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优点而学习,看到短处而改正自己’。”李泽厚还援引朱熹《四书章句集解》:“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之师也。尹氏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进善其有穷乎?”李泽厚对于朱熹执意为“三人”说并不满意,认为朱熹在这里…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13,(Z1):69
请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题目1.以下是徐悲鸿的画《逆风》,根据图片,以"逆风"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试题各家评议:题目2.半命题作文:_____之根,扎在心田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2001年的中考大作文题为: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一、家是什么 ?是难舍的亲情 ,是温馨的集体 ,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 ,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 ,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 ;在这里 ,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情……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 ,写一篇 60 0字左右的文章。(上海市高中阶段招生试题 )二、下面两个作文题 ,任选一题。(1)请以“我与水”为题 ,或者以“我与水”为写作范围 ,自拟题目 ,写一篇 5 0 0字以上的文章。(2 )请以“发生在    纠纷”为题 ,写一篇 5 0 0字以上的文章。注意 :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作文必须写在试卷的方格纸上。(广…  相似文献   

5.
张希林  东辉 《下一代》2008,(4):38-43
编辑大朋友说:本期续登孔子"孝悌之道"专题的后两则。下期起刊登"为人之道"专题,请同学们注意阅读。问候父母,尽孝心出门在外的人,如何孝敬父母,孔子在《论语·里仁》篇中说:  相似文献   

6.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尚书·说命中》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你是否赞成这个观点?请联系现实生活,以"知易行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7.
【话题作文】古人论书法时说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现代人则说,善藏锋者与善露锋者皆成大器。请根据你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就藏锋和(或)露锋,联系实际,写一篇不  相似文献   

8.
今年高考中出现了三篇奇特的作文,这三篇作文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这三篇作文是:湖北一考生写的《站在我家的门口》、湖北一考生(周海洋)写的《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和四川一考生(小黄)写的甲骨文作文《熟悉》。下面我们分别说之。  相似文献   

9.
<正>作文点评是作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教师的好点评可以引导学生写出帅作文。下面先看学生一篇记叙文的教师点评: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邂逅,未约而相逢,无意而相遇,某人,某物,甚至世间的一切现象;而每一次邂逅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请以"邂逅"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立意自定;(2)不少于800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10.
有很多小朋友来信,称赞“甜酸苦辣聊天室”。大家喜欢读这里的文章,那是因为:一、这个栏目的文章色彩丰富,五味俱全;二、这些作文最能写出小朋友们共同的真实感受,甚至并不是为了作文而作文,所以特别自然、亲切。本期文章仍然保持了这些特点。这里我要重点推荐两篇文章。一篇是低年级小朋友王宇的《亲情作业》,另一篇是高年级小朋友汤勇的《课堂上的手机声》。《亲情作业》写的是一份特殊作业:小作者每天给奶奶梳头,或给爸爸妈妈洗脚。羊知跪乳之礼,鸦有反哺之孝。小朋友孝顺长辈,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这是应该的。家庭也需要亲情的滋润,这份…  相似文献   

11.
题目: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了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捧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一、古老而崭新的命题 环境与人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关注。从大的社会风气言之:“风者,气也;俗者,习也。土地水泉,气有缓急,声有高下。谓之风焉;人居此地,习以为性。谓之俗焉。风有薄厚,俗有淳浇,明王之化,当移风使之雅,易俗使之正。是以上之化下,亦为之风焉;民习而行,亦为之俗焉。”(引自刘昼《刘子·风俗》篇)从具体的成长环境言之:“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自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于潞,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引自荀子《劝学》篇)  相似文献   

13.
第一篇精华:《我家住在聊天时代》那个时候写"时代"的作文很流行,我又比较喜欢聊天,就写了一篇关于聊天时代的想象作文。第二天,当我登录"创网"时,发现我的创网币多了5个。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被评为精华的作文会奖励创网币哦。第一篇被发表的作文:《奇妙的想法》《奇妙的想法》是我在"创网"发的第一篇作文,也是第一篇被  相似文献   

14.
一、颜回形象的矛盾性孔子对于颜回的喜爱在《论语》篇章中就有许多表现: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矣。("《论语·雍也》)孔子认为颜回的内心可以长期的保持仁德,其他的人则只是偶然想一下罢了。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孔子将颜回标榜为爱好学问,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过错的弟子。《论语·里仁》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  相似文献   

15.
[小引]小孩看戏,最怕的是戏中的人物坐下来唱--其实又何止是小孩呢?你咿咿呀呀地老是坐在那儿唱,能不让人感到单调、乏味?写人的作文同样如此--"人物"不动,光说他如何如何的伟大,是感动不了读者的。惟有让人物"火"起来,自己走到前台说拉弹唱,用自己的真实形象去感染读者,才能激起读者心中的波澜--为之哭,与之笑。所谓看《三国》掉眼泪者,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也。请看下面这篇中等作文。  相似文献   

16.
自己的诗文写好之后,如果要请别人修改、润色,我们常常会谦虚地说:"请斧正。"那么"斧正"一词是如何产生的呢?何以表敬?"斧正"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和谐是我国古代和思想的延续和升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和内在精神。和谐一词最早见于《广雅·释诂三》一文,和者,谐也,可见,和谐一词为两字同义。古代先贤们认为和谐是人的思想协调和主观能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孔子曾说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下位焉,万物育焉。  相似文献   

18.
【作文欢乐行】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请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9.
每当学校组织同学们“春游”、“秋游”之后,老师都布置写一篇游记作文。那么怎样写好游记作文呢?请你先阅读一位同学写的这篇《崂山游记》:  相似文献   

20.
"借债"和"讨债"大家都懂,也知道债务人(就是借债的人)要写欠条或借条,如果借债不还,债权人(也就是把财物借出去的人)就有权追讨. 看到这里,你一定要问了:《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小学版)是一本作文杂志,又不是法律杂志,讲借债讨债干吗呀?嘿嘿,看看下面这篇作文,你就明白玄机所在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