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整体上看,近10年来,杂技剧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题材的开拓上。《渡江侦察记》《战上海》等一批杂技剧使“杂技技巧表现革命历史题材”这种新的舞台美学范式逐渐走向成熟,为杂技舞台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尤其是《战上海》,令难以推动戏剧矛盾的杂技艺术呈现“真实”的戏剧语言,无论从剧情本身发展还是剧情所要表达的精神而言,抛弃了杂技在戏剧表演中讲故事的“假”和“装”,完美继承和诠释了中国当代戏剧艺术的现实主义传统,巧妙精明而又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2.
邓添天 《杂技与魔术》2023,(1):30-31+71
<正>宜宾市酒都艺术研究院杂技团创作演出的杂技剧《兵工厂》是四川省艺术基金2021年度大型剧目资助项目。该剧将戏剧精神植入杂技创作,为杂技与戏剧的进一步融合打开了一扇窗。本文试以《兵工厂》为例,探求杂技与戏剧融合的可行性。杂技是演员挑战身体极限,展现具有高危险系数技术的一种艺术门类。而戏剧是“人学”,以人为中心。“人学”深度和人文关怀是提升戏剧精神境界最基本、最核心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6月8日,《中国皮影》特种邮票1套4枚面世了,构图简洁明快,可称佳作。 皮影艺术是一门多学科的文化艺术,有人称它是“活的绘画”,也有人称它是“戏剧活化石”。正如台北市师范学院副教授苏振明所说:“中国皮影集剪纸、雕刻、彩绘与戏剧于一体,是传统综合艺术之祖。”  相似文献   

4.
研讨中国的戏剧艺术,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遭遇两大问题:第一是戏剧、戏曲的界说,其中又隐含着戏剧性与文学性(案头与舞台)、古与今、中与外诸多问题。处理好这一问题,就要求研究者既要懂“戏”,又要知“曲”;既要对中国古典戏剧有一种高层建瓴的“史”的把持,又必须明了戏剧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命运和境遇以及在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潜力;既要熟悉中国戏剧“本体”,又要学会在“世界戏剧”的大背景下通过比较研究为我们民族的“国剧”客观地标定其应有的地位。如此,则非“淹通”者不足以言戏剧。第二是由具象到抽象的问题,如从单个的戏…  相似文献   

5.
戏剧大师斯坦尼说过:“要爱自己心中的艺术,不要爱艺术中的自己。”这句名言也是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彭玉的座右铭。彭玉,原哈尔滨话剧院演员,17岁登上戏剧舞台,19岁开始演中年妇女和老太太。她在《千万不要忘记》中扮演姚母,每个动作,每个眼神,每个腔调,把老太太演得维妙维肖,生动逼真。  相似文献   

6.
对早期中国与希腊戏剧之间发展异同的比较,揭示了希腊体育、中国“豪侠”、“武风”、戏剧三者之间相互的包容性,深层次地探讨中国早期戏剧中的体育特征。早期中国体育土壤特征不仅仅存在于“豪侠”、“武风”的军事活动中而更多的表现在早期戏剧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7.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立足生活实际,反映挪威社会的家庭、婚姻和民主政治等重大问题,并关注人的精神和心灵。对传统戏剧既继承又革新。他把“讨论”带入戏剧,“讨论”与剧情和人物形象塑造紧密联系;调动多种舞台元素细腻刻划人物心理,并使多种表现手法互相作用,既增强了戏剧的思想性,又强化了戏剧效果。  相似文献   

8.
眼部功法眼为人体七窍之一,素有“心灵窗口”之称。成语“画龙点睛”就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眼的传神会意的重要作用。戏剧俗语:“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这充分地说明了“眼神”运用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杂技剧是将杂技作为演艺主体的一种新的戏剧样式,是用杂技进行叙事的舞台艺术,是现代杂技与戏剧高度融合后发展升华的一种新型态”。(1)这种注重杂技的戏剧审美与舞台综合的表现形式,建构起了当代杂技艺术形式创新的发展潮流。比如,杂技剧《化·蝶》和《战上海》,它们的创新创作进一步拓宽了杂技的表演形式,丰富了杂技的美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甚至引导杂技跨界传播的重心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0.
杂技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艺术。其特殊性的重要标志是,她不像戏剧、曲艺、歌舞、音乐等艺术品种那样具有较强的叙事功能。叙事是杂剧的短处。近年来在杂技界以及舞蹈、音乐、戏剧界同仁的帮助和努力下,涌现出一批杂技剧和杂技主题晚会,这无疑给杂技这种古老的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杂技剧”应运而生。她是多年来杂技界一直在探索和发展的新路子,以传统的杂技作为演出的底子,注入了必要的叙事和故事。  相似文献   

11.
芭蕾是一种以舞蹈、哑剧和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集舞蹈、音乐、戏剧构思和舞台美术于一体的艺术形式。美妙绝伦的足尖舞蹈是芭蕾女性舞者的代表性动作技巧(图1)。 “芭蕾”源于古拉丁文bollo。  相似文献   

12.
李渔的戏剧思想标志着我国古代戏剧理论的成熟,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戏剧结构论,李渔所说的“结构”其内涵非常丰富;二、戏剧人物论,涉及人物个性化、典型性及塑造方法;三、戏剧语言论。包括曲词及宾白问题;四、戏剧功能论,论述了戏剧的娱乐和教化功能。这些内容包容了戏剧理论的基本方面,代表了古代戏剧理论的最高成就,并且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上世纪90年代,后现代主义戏剧在我国出现,我国一些先锋派戏剧家开始探索"实验戏剧",在这种创新欲望的驱动下,涌现出一批后现代主义戏剧作品。后现代主义戏剧打破了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不同的艺术门类出现跨界融合。不仅如此,后现代戏剧将戏剧的表演延展到了传统舞台之外,戏剧空间从过去的封闭走向开放,演员与观众交织互动,剧情呈现出流动的、碎片的状态。相对现代主义戏剧而言,后现代主义戏剧不是一个内涵确立又清晰的戏剧概念,它常运用"混杂""拼贴"等手法追求"偶然"而"即兴"的表演效果。与现代主义戏剧比较,后现代主义戏剧基本特征大致为:非线性、非文学、非现实主义、非推论和非封闭演出。  相似文献   

14.
校园戏剧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一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方式丰富了大学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加深了大学校园的文化蕴涵。对于一个世纪之前从西方才舶来的话剧艺术,正被现代通俗的娱乐项目所排挤,大众给予这种艺术的关注程度也随之降低,话剧艺术渐渐淡出大众视野。虽然校园戏剧发展状况仍呈现不明了趋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来校园戏剧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而"怎样才能利于促使中国的校园戏剧更加健康、更加理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专题集邮中.电影是一种后起而又时尚的选题.而电影邮票的魅力在于电影艺术之魅力。被称为“第七艺术”的电影自1895年诞生至今,在一个多世纪的人类化生活中.无疑是影响最大、传播面最广而又最奇妙的艺术。电影既是一种集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和摄影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又是一种工业化生产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6.
戏剧性是戏剧的生命 ,一般包括戏剧动作、戏剧冲突和戏剧情境。它是戏剧重要的传输手段 ,也是鉴赏者把戏看懂的入戏“钥匙”。鉴赏者常常是通过戏剧动作去把握人物性格 ;通过戏剧冲突去理解戏剧的思想内涵 ;通过戏剧情境去体会戏剧的情绪气氛。戏剧动作具有形体的、语言的和心理的各种动作 ,是戏剧人物性格的外化 ,同时 ,又包孕着戏剧冲突的鲜明趋向。戏剧性的根本因素是戏剧冲突。其内容一般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以及人物内心多种观念、愿望和情感的冲突。这些冲突来自于生活。但比生活中的冲突更集中、更尖锐、更有概括力。戏剧冲突和戏…  相似文献   

17.
2021年2月2日至3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品,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排的大型当代杂技剧《化?蝶》在广州大剧院试演。该剧邀请了总导演赵明、编剧喻荣军、艺术指导宁根福、舞美设计师秦立运、服装造型设计师李锐丁等国内顶尖艺术家作为主创人员,由“肩上芭蕾”首创表演者吴正丹、魏葆华领衔主演,以杂技、舞蹈、戏剧等多元艺术语言讲述梁祝故事。该剧将于3月5日至6日在广州大剧院正式公演。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分析了“五四”前后社会、文学背景对现代戏剧的功能期待,然后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启蒙与文学建设两大功能对戏剧翻译活动的影响与制约,分别在历时、共时的层面上对“五四”前后的外国戏剧翻译活动作他律与自律的分析,同时对这一时期翻译中的重译、转译、改译等现象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开启了一个变革时代,之所以我称之为是一个变革的时代,那是因为从那时开始,中国的杂技艺术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那就是中国杂技不再像过去那样以纯粹展现杂技技艺为主体,而是以多样化的手段吸收、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文化艺术,吸收音乐、舞蹈等姊妹艺术语言,特别是戏剧元素在杂技创作中的运用,形成具有戏剧特性的杂技晚会,使杂技晚会有了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20.
4月24日,在英国这个产生过世界伟大古典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国度里,一部极为引人注目的大型“戏剧”又要上演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