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米”字加“一”成了( ),提( )河水浇树上。“夕”字加“一”成了( ),火灭好( )没遭殃。“人”字加“一”成了( ),( )家都把猴夸奖。“土”字加“一”成了( ),推举猴子做大( )。“白”字加“一”成了( ),森林( )兽心欢畅。  相似文献   

2.
看到了吗?“青”这个字是由一个“生”字和一个“井”字组成的。“生”表示野草新生的嫩芽,新鲜的嫩绿色(青色),“井”表示在一个四角的框里涌出了清澈的水。  相似文献   

3.
长横 多用于一字之横担者。起收有方圆藏露之分,行笔有提按快慢之别。如“不”字的上横,中部略按。从位置上,又分上弧横、中弧横、下弧横。居上时皆覆其下(如“不”字),居下时则皆承载其上(如“五”字),中长横对结体起重要架构作用(如“著”字)。从形态上看,有细长横(如“五”字)、曲长横(如“果”字)等。  相似文献   

4.
“定+(所+动)”不能准确地反映“名+所+动”的结构关系;名词不可以做“所+动”的定语,“所+动”亦不可以独立为“所”字词组,更不可以为名词所修饰。“名+所+动”应是一个主谓结构加入“所”字的“主+所+谓(动)”式的“所”字词组;“主+所+谓(动)”是先秦书面语中“所”字词组的两种基本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5.
“定+(所+动)”不能准确地反映“名+所+动”的结构关系;名词不可以做“所+动”的定语,“所+动”亦不可以独立为“所”字词组,更不可以为名词所修饰。“名+所+动”应是一个主谓结构加入“所”字的“主+所+谓(动)”式的“所”字词组;“主+所+谓(动)”是先秦书面语中“所”字词组的两种基本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定+(所+动)”不能准确地反映“名+所+动”的结构关系;名词不可以做“所+动”的定语,“所+动”亦不可以独立为“所”字词组,更不可以为名词所修饰。“名+所+动”应是一个主谓结构加入“所”字的“主+所+谓(动)”式的“所”字词组;“主+所+谓(动)”是先秦书面语中“所”字词组的两种基本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定+(所+动)”不能准确地反映“名+所+动”的结构关系;名词不可以做“所+动”的定语,“所+动”亦不可以独立为“所”字词组,更不可以为名词所修饰。“名+所+动”应是一个主谓结构加入“所”字的“主+所+谓(动)”式的“所”字词组;“主+所+谓(动)”是先秦书面语中“所”字词组的两种基本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8.
“乃(奶)”“及(级)”二字如何写一直让我们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2008,(12):56-56
问:“转”是一个多音宇,既读上声(zhuǎn),又读去声(zhuàn),在教学中常常读不准。请问:读上声和读去声的“转”字有什么区别?“旋转”的“转”怎么读?  相似文献   

10.
“和谐”,祖先造字时写为“觫谐”。“觫”是形声字:“龠”为形旁,意思是在一个大房子里(演奏场所)有许多乐器一起演奏,有编钟(用三个“口”表示),有排箫(字的最下面代表排箫);“禾”为声旁,说明这个字读作“禾”。这个字说明,各种乐器虽然发出不同的声音,但按照一定的“章法”“韵律”,却可以合奏出动听的音乐。“谐”,亦形声字,是声音和谐之意。把“和谐”这个词用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等各种关系之中,是形容其“配合得适当、协调”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师:(神秘地)老师这里有一个很古老的“字”,想给同学们认认,不知哪位聪明的同学认识?(边说边投影出甲骨文的“雨”字。)  相似文献   

12.
简化字中有一些字的声旁是“卖(卖)”,实际上应该是“”这是隶变后字形相溷造成的。经传中多不见“”字,而常见“儥”字,实则二者为一字之分化,“”字后以假借字形“鬻”或“粥”行,“儥”字则仅见于经传中且鲜用,他们所代表的字义逐渐被“买”和“卖”取代,这是因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3.
简化字中有一些字的声旁是“卖(卖)”,实际上应该是“”这是隶变后字形相溷造成的。经传中多不见“”字,而常见“儥”字,实则二者为一字之分化,“”字后以假借字形“鬻”或“粥”行,“儥”字则仅见于经传中且鲜用,他们所代表的字义逐渐被“买”和“卖”取代,这是因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七”(7)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写作“十”,因与后来的“十”(10)字相混淆。结果在古代文献中造成了混乱,出现了许多的“七”、“十”互讹之误。这些错误,有些已经被前人所指出,有些还没有得到后人的纠正。因此,用“七”、“十”互讹这把钥匙去验证古代文献,将会大大提高古籍校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谈“艺”     
“武艺超群”的“艺”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艺”,像面朝左跪着的一个人,手中拿着小禾苗正要向地里栽种。金文“艺”与甲骨文“艺”字形完全一致,人的形象很逼真。小篆“艺”字,左上部仍然是小禾苗,禾苗之下增加了一个“土”字,表示禾苗植根于土;其右边的人形则不太像了。这个字古代也写作“埶”。又因禾苗是草属,所以楷书“艺”的上部增加个草字头。后来因为这种形体不能显示读音,所以又在下面增加了一个声符“云”(“云”与“艺”读音相近)。这就由原来的会意字变成了会意兼形声的字了。  相似文献   

16.
说“车”     
“车辚辚,码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车”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车”,是车的俯瞰形状,中间一条长长的坚线是车辕,车辕的上端是“衡”(驾马之处),两个圆是年轮。金文的“年”字,和甲骨文基本上相同。小篆的“车”字,仅仅保留了一个年轮。  相似文献   

17.
对仗而已     
1、儿解犬字 有教小儿者,初,教以“大”字;翌日,以“太”字问之,仍日“大”。(师)乃诲(教)之日:“中多一点,乃太公之太也。”又明日,教以“犬”字,儿笑日:“吾得之矣,此点在外,乃外太公之太也。”自作聪明者,难免不闹笑话。  相似文献   

18.
考之上古音韵、《诗经》韵脚用字及形声字与声符的音韵关系,“朕”与“身”、“石”与“担”完全符合假借的前提条件。“云”为“ ”之省形简体,象刚分娩而下的胎儿之形。用为构字部件,“云”所表之义多与水流有关;而“ ”所表之义则多与胎儿有关。“吕”乃“宫”之省形简体,上古语音中“宫/吕”曾以复辅音“gl-”为声母,故“吕”既可充“竆/窮(穷)”字的声符,又可充当“闾”字的声符。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否定陈述句“没(有)什么+X”格式的句法结构有五大类,但无论是哪种句法结构,其后面都有加“的”字的情况出现。“没(有)什么+X的”中“X的”有的不是“的”字短语,这里的“的”字,用在句末,不可以省略,加强了否定语气;有的“X的”是偏正短语“X的N”省略中心语N形成的“的”字短语。这里的“的”字短语有指代性和简易性。  相似文献   

20.
田恒 《文学教育(上)》2008,(24):146-147
会意,六书之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许慎《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比,系两个事物(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体现造字者的意向。如“休”字,由“人”和“木”合成,表示人在树旁休息;“看”字,由“手”和“目”合成,表示手放在目上方,好挡住光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