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共同来做个数学游戏好不好?我请两位同学分别说出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我就能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你们相信吗?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3~64页的例1、例2和课后的"练一练"。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来自哪儿吗?怎么称呼呢?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想和同学们交个朋友,愿意吗?好,让我们握握手交个朋友。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眼睛是个重要的器官,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2.知道如何保护眼睛、预防近视。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通过贴鼻子游戏,使大家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同学们,做好上课准备了吗?好,我们上课!同学们,老师想知道你们喜欢唱歌吗?喜欢做游戏吗?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做"贴鼻子"的游戏,谁想参加?好,老师想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拿好你们要用到的"鼻子",看好娃娃的位置(张贴)。现在请两位同学上来,同  相似文献   

4.
一、导入课题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 生:一分钟等于60秒。生:课堂上一分钟是很短的。师:一分钟有60秒。我们在这短短的一分钟里能创造多大的价值呢?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它。生:齐读课题:“4.一分钟的价值”。师:先让我们来试一下。看同学们在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请第1、2组同学轻声朗读这篇课文。请第3组同学做口算(出示口算题10道)。请第4组同学抄写生字词(课文中的生字词) (老师看马表,生分别读、算、写) 师:一分钟过去了,你们觉得它长不长? 生:不长,一会儿就过去了。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一分钟做了多少  相似文献   

5.
课前谈话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就“叫比比谁的眼力好”。现在,老师请一名同学到前边来,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看一看,看好了吗?好,谁认为自己看得最仔细?老师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让刚才被观察的那位同学站在这两位同学身后)现在,老师开始提问,请同学们来评判这两名同学谁的眼力好?1.她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2.她戴什么颜色的头花(其实根本没戴头花)?3.她的上衣有几个扣子(其实是拉链)?4.她穿的是旅游鞋还是皮鞋?(同学们来评判:谁的眼力好?)老师小结:其实,谁的眼力好,就是指谁观察得认真,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只有…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新 师:1分钟有多长呢?让我们来听听1分钟的音乐.(课件播放音乐) 师:1分钟到了,请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秒针走5秒的滴嗒声) (出示钟面)你知道钟面上哪根针是秒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秒"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1~93页内容,练习二十二第1~3题。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教学过程一、情境设疑,引出课题1.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分类游戏好吗?在每一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数的卡片,请小组同学合作给它们分类。(板书:整数、分数)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新世纪教材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感知周长 1.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数学王国里的新朋友--周长.你听说过周长吗?猜一猜什么是周长.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5~96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一家文具店要招聘几位营业员,你们有兴趣吗?生:有。师:要想成为营业员必须完成五个任务才行,有信心吗?生:有。评析:学生听说完成五个任务能成为文具店的营业员,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为后续高效学习奠定基础。二、任务驱动,逐个击破1.完成任务一。师(出示第一个任务):在图1中寻找数学信息,并解释它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乘法的认识》。教学目标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合理列出算式。会根据乘法的意义 ,解决简单的问题。从生活实际引入乘法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片段一、导入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 ?生 :喜欢 !师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体育馆去参观 ,请同学们一起看屏幕。你知道图上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锻炼身体吗 ?(电脑显示一个共有 3排、每排有4个人的图画 )生 :共有 1 2个人。二、新授1 师 :同学们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其它同学听一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师 …  相似文献   

11.
薛晖 《儿童音乐》2011,(12):42-44
正教学设计: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第二中学邓卫刚老师教材版本:湘艺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模块第五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通俗歌曲的发展、艺术特色及风格分类。2、通过赏析和演唱,了解通俗歌曲的一些唱法和技巧,提高演唱技能,激发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老师演唱一首通俗歌曲。各位同学,首先我想弹唱一首歌曲,作为礼物送给同学们,好吗?同学们听完之后,要回答我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红 《黑河教育》2014,(6):21-21
正教学目标:1.学习观察情境。2.说出自己的见闻。3.学会倾听,并学习辨别同学说的话。4.明白做事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亲自动手试一试。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教学难点:辨别同学说的话。教学过程:一、情景铺垫,引导复述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躲雨》这篇寓言故事,内容你们还记得吗?  相似文献   

13.
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师: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让我们到“幸运52”去参加竞赛,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幸运52”的现场,就由王老师当一次主持人好吗?师:挑战第一关,请听抢答题:1.用分数表示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2.看一看,下面表示图中涂色部分的分数对不对?师:挑战第二关,请听必答题:1.连线题:2.填空题:今天参与我们活动的同学共有36名,把这些同学平均分成6组,每组有6名同学,每组同学占全班人数几分之几?两个小组的六分之一是()名同学,一个小组的六分之一是()名同学。…  相似文献   

14.
片断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葡萄干,装在了小碗里。你们想吃吗?那好,我们现在两个同学为一组,用牙签扎着吃,想吃几个就吃几个。(生高兴地吃起来,几分钟后)师:好,停。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吃葡萄干的过程,你有什么数学问题想问吗?(生纷纷举起手来,争着要发言)生1:我想知道我们两个人一共吃了几个葡萄干,怎样算?生2:把你吃的个数和他吃的个数加起来就行了。生1:可我光顾着吃,忘了吃几个了,怎么办?生3:要是忘了吃几个,是不是就不能算了呢?生2:其实知道碗里一共有几个葡萄干,减去现在碗里剩下的个数,也能算出两人一共吃了几个。生1:可是碗里一共…  相似文献   

15.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交流师:同学们,你们自己到商店买过东西吗?生:买过。师:买过什么东西?生1:铅笔。生2:橡皮。……师:看来,大家买过的东西还真不少。瞧,这两个同学也在商店买东西呢!(出示课件)2.观察信息窗,提出问题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1:每根圆珠笔芯0.2元。生2:小男孩要买3根圆珠笔芯。生3:每根橡皮筋0.05元,小女孩要买9根。师:根据相关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相似文献   

16.
师 :(板书 :“记一位没上光荣榜的同学”)同学们 ,看了这个作文题目 ,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 :这个题目要求我们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生 :要反映这个同学的优秀品质。生 :为什么他没上光荣榜 ?生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成后 ,一定很有意思。生 :为什么不写上光荣榜的同学而要写没上光荣榜的同学呢 ?生 :既然没上光荣榜 ,为什么还要写他呢 ?[评 :引导自谈想法 ,巧妙引入课题。]师 :没上光荣榜的同学 ,他 (她 )身上就没有闪光点了吗 ?就不值得去写吗 ?生 :不一定。“没上光荣榜”的原因多着呢 !师 :同学们 ,能说说有哪些原因吗 ?[评 :连连反问设疑 ,…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七册第90~92页内容。教学片断: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和数字打交道,你们对学过的数字熟悉吗?现在老师说几件事,你们能把所听到的数学信息准确地记录下来吗?(课前发给每生一张记录单,见下表)请同学们听清要求,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关键要让人一眼就看明白你所表示的意思。足球比赛转学人数做生意上半场个四年级人三月份元下半场个五年级人四月份元师:足球比赛中,中国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学校四年级这学期共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了10名同学;张阿姨…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6、57、58页。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具准备投影仪,苹果若干个,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的纸片,彩色笔。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你喜欢吃什么水果?生:我喜欢吃雪犁……师:你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出示“一盘苹果”)2.师:水果盘里一共有几个苹果?生:有4个苹果。师:如果老师要把这4个苹果分给2个同学,怎么分才公平…  相似文献   

19.
一、复习数数(情境:找朋友)师:同学们,你们愿意成为老师的朋友吗?现在老师要从在座的同学中找几位到台上来,你们唱《找朋友》这首歌,老师来找,好吗?(学生唱歌,教师表演,从学生中找十位到台上来)师:数一数老师找了多少位朋友?生:(齐数)1、2、3、4、5、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线段)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线段 (1)提问:同学们,你能说一说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吗? (2)全班交流:学生说把线拉直了就是线段. 这时如下进行教学: 师在展台上放一根线,师:这是一根线,是什么样子的?是线段吗?怎样就变成线段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