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朝民 《青年记者》2017,(30):13-15
我的驻村调研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最关注的工作之一就是贫困人口脱贫.”为了客观展现波澜壮阔的“中国式反贫困”行动,中宣部今年4月底5月初组织实施精准扶贫驻村调研采访活动,农民日报社选派4名编辑记者,分赴4个省的4个村庄. 我蹲点在湖南省邵阳县郦家坪镇罗汉村,全村3150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368人.与父老乡亲同吃同住同劳动,交流情感,体察农情,记录精准扶贫的时代律动.同时,我还积极开展新闻扶贫活动,帮助罗汉村解决了一些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2.
卫庶 《新闻战线》2022,(13):2-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是增进与世界的友好交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需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理念:要力求“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本文旨在探索利用海外多元主体,通过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来华留学生以及其他外国群体的紧密联系,通过精准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各项传播要素,实现“讲好中国故事”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4.
今年9月1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总书记引用并肯定了6月5日人民日报“经济周刊”刊登的《驻村三记》.《驻村三记》是我今年5月在内蒙古杭锦旗巴拉贡镇昌汉白村精准扶贫驻村调研后写的.习总书记的肯定,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耀,也是对我新闻扶贫的莫大鼓励.下面结合自己多年做扶贫报道的经历,谈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5.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扶贫档案作为我国实施反贫困攻坚战役的原始记录,是见证脱贫攻坚过程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宝贵资源.同时,扶贫档案管理工作是我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精准扶贫档案的完整性、规范性、精确性帮助精准识别贫困户,制定帮贫措施,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本文从精准扶贫档案的定义、意义、基本管理原则、管理举措等角度浅析精准扶贫档案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各方面重视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向全国人民作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庄严承诺。辽宁省档案局(馆)党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中央扶贫开发战略,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和部署,于2014年7月派遣驻村工作队进驻阜新市彰武县双庙镇三台子村。三年来,驻村工作队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以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为切入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2021年12月14日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五点希望,其中之一就是"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8.
始终把发展生产摆在精准扶贫脱贫"十项工程"之首,把产业扶贫作为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和硬核支撑,培育壮大可持续增收的当家产业。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湘西州视察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要结合实际发展生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等重要指示,连续7年出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州委一号文件,始终把发展生产摆在精准扶贫脱贫“十项工程”之首,把产业扶贫作为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和硬核支撑,培育壮大可持续增收的当家产业。  相似文献   

9.
在2020年决胜全面小康之际,讲述闽东三十多年摆脱贫困、奋进小康历程与成就的纪录片《山海筑梦》,通过聚焦扶贫过程中老百姓脱贫的生动故事,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展现习近平总书记"摆脱贫困"的一系列方针和论述给当代中国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展示在成就梦想、实现小康的历史性进程中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它以极富时代内涵的"中国故事",告诉世界一个不断前行、不断变化的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的话:近期,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活动。11月8日,《人民日报》刊出题为《习近平眼里的“好记者”和“坏记者”》的文章,在习总书记看来,“好记者”应该善于创新、懂互联网思维、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引导世界客观认识中国等。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实施精准扶贫共奔小康。与粗放式扶贫不同,精准扶贫是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教育扶贫能让贫困生掌握知识、改变命运,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目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  相似文献   

12.
<正>国际舆论场上,大党、大国的领袖形象,关乎海外受众对这个政党和国家的“第一认知”,是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中国式现代化故事,首先要讲好中共领袖、中国领袖的故事,这也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2014年2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办“学习小组”,是央媒中最早专事解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报道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的新媒体。  相似文献   

13.
<正>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下,世界经济格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国家形象需要更深入、更系统地建构。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十分重视,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了再部署,提出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1]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中强调,要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增强报道亲和力和实效性。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在新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根本遵循和指导。在我国的国际传播格局中,  相似文献   

14.
杨馨兰  田力 《传媒》2019,(2):74-7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在这一精神指引下,全国首档精准扶贫公益纪实节目《我们在行动》应运而生。该节目运用自身资源与优势,围绕精准扶贫邀请明星艺人与社会各界人士担任公益大使,为贫困地区开辟出一条有公信力、有覆盖面、有附加值的脱贫致富之路。节目已播出的前两站——新疆巴楚琼库尔恰克乡扶贫行动,让当地留香瓜销量达到300万以上,金平诺玛“飞鸡”销售额飙升至300万以上。同时,节目成功设立了专属公益基金,助力当地扶贫事业,体现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影响力,为打赢脱贫致富攻坚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式。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新阶段对我国扶贫工作提出的新思路新要求。作为新闻媒体,该如何把握好当前扶贫攻坚的形式,如何创新精准扶贫新闻报道的内容,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的信心与决心,形成新闻报道与扶贫工作的良性互动,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这篇文章从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扶贫报道的内容侧重点、形式以及对象等,对精准扶贫新闻报道提出了很好的创新方向和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6.
曲莹璞 《新闻战线》2023,(23):16-19
向世界讲好丝路故事,中国日报突出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伟力与领袖魅力,把讲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智慧、使命担当和天下情怀作为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同时,坚持创新话语表达、叙事呈现及传播形态,深入阐释共建“一带一路”践行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使命与愿景。  相似文献   

17.
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能好高骛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作为党报媒体,怎样做好扶贫工作?荆州日报社采取"媒体舆论引领""记者行为引领""社会活动引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结合实际,创新思路方法,善于因地制宜,注重精准发力,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推动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李诺然 《青年记者》2016,(35):65-6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多次提出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①这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认识中国有着深远的意义.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其立体性和直观性在传递文化蕴含、表达思想情感上,具备鲜明的优势.发展电影产业,尤其是推动华语电影的国际传播,对于传扬中国文化、树立国家形象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湖南卫视在精准扶贫报道领域持续发力,连续六年推出"新春走基层现场直播""扫码扶贫"、《为了人民》《黑茶大业》《走进深贫村》等有全国影响力的报道,激活一方水土、激励一方人民、激扬一个产业,推动精准扶贫向纵深推进。本文深入分析贯穿湖南卫视电视新闻扶贫报道的策划逻辑、呈现创新和传播方式,从新闻实践中萃取精准扶贫报道的规律,为新闻媒体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助推精准扶贫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具人民性的世纪工程,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娟  卢茹彩  王一丹 《传媒》2021,(22):24-26
"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这是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着重强调的.2020年7月,中国外文局所属今日中国杂志社在法国巴黎创刊《中法对话》法文杂志,是探索中国故事"区域化表达"的先行尝试.《中法对话》是为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中法双方以交流促合作的倡议而创刊,通过推动中法各界深入对话,传递中国声音,促进双方交流,进而推进中法民心相通,拓展各领域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