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东西方人文传统与图书馆读者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人文主义理念下,读者工作应了解每位读者不同的个体需求并通过馆员的优质服务使之得到满足,而在中国人文传统理念下,读者工作则应努力创建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互爱互信互尊互谅。图书馆读者工作应将东西方人文传统融会贯通,在更高的层面上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浅谈我国图书馆事业中的人文关怀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人文关怀意识的薄弱源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1人文精神在西方图书馆发展中的作用 “人文精神”(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其“以人为本”的观念推动了近代西方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设。从公元前1世纪前后至公元5世纪,独立意义和古代图书馆在西方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罗马帝国已经出现了很多私人图书馆及向普通学者开放的“公共图书馆”。随着17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繁荣,西方图书馆事业也得以进一步发展,由封闭走向开放,在图书馆管理方式上以读者方便利用图书为前提。由此现代意义的图书馆加速形成,它的显著特征是更加重视文献的利用,更加关注文献的管理和传递服务。  相似文献   

3.
李芳 《记者摇篮》2009,(10):38-38
我国电视人物访谈节目是在西方“talkshow”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节目形态。它借助电视媒介,以访谈方式凸显人物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及其思想感情,提炼出人生哲理,烘托出人生况味,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彰显人文精神,以之影响和启迪观众,呈现出浓厚的文化品位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李芳 《记者摇篮》2009,(6):95-96
我国电视人物访谈节目是在西方“talk show”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新的节目形态。它借助电视媒介,以访谈方式凸显人物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及其思想感情,提炼出人生哲理,烘托出人生况味,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彰显人文精神,以之影响和启迪观众,呈现出浓厚的文化品味和人文关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属于一种较为多见的人类自我关怀,其主要体现在对于人的尊严以及命运等方面的维护以及注重,其最早是从中世纪的欧洲的人文主义中发展而来,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人性与人权的保护。作为文化及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新闻传媒一直肩负着"引导正确舆论走向"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新闻报道更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以便给予群众积极健康的舆论指导。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加剧,许多媒体为了提高竞争力,赢取关注度,出现了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本文就人文精神在新闻报道中的意义、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以及人文精神的完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构建平衡、和谐、有利于人类个体生存和发展的电视文化生态,是广大电视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在众多的方法与策略中,人文精神是其中重要的一个解决路径。人文精神的核心要素人文精神的源起,基本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为核心的西方人文主义观点。这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产生了东西方不同的语言体系、社会制度、生活体律等等,而当我们用“新闻眼”来看东西文化时,会发现东西文化的差异一样在东西方的新闻报道中起着相当的作用。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系列新闻传播媒体诞生后,在东西方的新闻报道中也处处体现着两种不同文化  相似文献   

8.
电视中的人文精神探讨在我国已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在当今科技突进和消费盛行的时代背景下,重提人文精神,特别是作为“精神领袖”的电视新闻中的人文精神,有全新意义.尽管电视新闻的业界和学界一直为人文精神摇旗呐喊,但实际上近年来电视人文精神正面临着“人文困境”,困境是多重的,困境出现的原因也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9.
一、北京奥运新闻传播需要彰显人文理念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是作为一种社会潮流,一种普遍而稳定的文化而存在的。人文的核心是“人”,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是“人”与“文”的统一,即强调“以人为本”和“以文化人”的统一。可以说,奥林匹克从远古时代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依托于古希腊的文化而被赋予了极其丰富而深远的人文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奥林匹克的人文内  相似文献   

10.
金昱杉 《青年记者》2022,(18):82-84
电视专题片是电视节目形式的一种,而戏曲专题片作为电视专题片中的重要题材曾占据重要位置。本文以历年星光奖“电视文艺专题片”获奖作品为例,通过对戏曲专题片发展历程和艺术表达方式的分析,认为戏曲专题片没落的主要因素并非戏曲没落,当下以“故事化”为创作主导的戏曲专题片若要颠覆“纪实性”原则应当慎重。同时,探讨了戏曲专题片从电视本质到文化诉求的创作理念嬗变。  相似文献   

11.
高金英 《大观周刊》2012,(44):271-271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如何做人。也就是说,如何为人处世的文化就是人文精神。近年来,教育界十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人文学科的任务,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综合性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与“人文”从分野到整合,并呈现出以“科学人文精神”的整合形态出现的趋势。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教学须倡导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2.
书香雅气可提振邑人市民的人文精神和艺术气质.论文讨论“书香型城市”建设基本人文诉求,介绍中国阅读学研究会所推动的“书香城市”建设,构想了书香文雅的都市生态愿景.  相似文献   

13.
林铁 《当代传播》2011,(4):81-82,86
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新媒体艺术,给文艺传播带来了新的变化.手机电视的流媒体传播方式结束了电视传播的固定化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使文艺传播更开放更自由.手机电视通过手机功能实现用户和网络间双向信息交互,打破了传统电视被动接收的传播模式;手机电视属于“一个人的电视”,尊重受众需要,更具人性化.  相似文献   

14.
一切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都离不开起到驱动力作用的两种精神,一种是科学精神,一种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体现在办报上,就是要做好人文关怀的文章.人文关怀,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以及他的生存状态、社会权益,而每一个人及其生存状态,其实又往往代表了一群人.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性节目电视节目中占据主要地位,日今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电视获取新信息.在当前商品经济影响下,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需要,造成受众娱乐化心理的滋生,对电视节日的要求也趋向娱乐.在此影响下,电视新闻节目也日渐走向了娱乐化.而电视新闻的娱乐化也必然影响到电视文艺等其他节目的变化,稍过分寸,就有可能导致电视文艺的低俗化.  相似文献   

16.
论编辑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火 《编辑之友》1997,(6):32-35
什么是人文精神?众说纷纭。从辞源上看.在英文中,“人文”译自以Humn为字报的词,如Humanism,Humanity。但是这些词并不能给出“人文”的确切涵义。而Sciencea of human(译作“人文科学”)将“人文”与“科学”组合.也并不是我们所谓的“人文精神”。在我国.“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贲彖》:“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以及“化成天下”亦呈现出极大的含混性。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新闻体制的不同是其对新闻专业主义诉求不同的最根本原因。本文对西方私有语境下电视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发展及特点要求进行阐释,同时对比我国国有语境下的电视新闻专业主义对西方电视专业主义的借鉴、发展及其在我国的特殊性和要求,说明作为舶来品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有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性,但是在本土化的运用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符合我国国情与实际的改造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重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可见,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人文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九十年代以来,大陆传媒也提出了“人文关怀”的口号,强调传媒活动中要有人文关怀的理念。那么在报纸编辑中要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昵?下面从几个  相似文献   

19.
杜永利 《中国广播》2008,(12):66-6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一词大约最早出现在《周易》贲卦的彖辞中。《彖》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在中西方文化传统中,尽管对“人文”一词的理解角度略有不同,但都把以人为本作为人文关怀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0.
李伟 《中国广播》2009,(6):8-10
本文从“以人为本”一词着手,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改革为例,从新闻节目的选题、内容编排、播出形式三个方面阐述了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化意识”、“以受众为核心”的现代广播新闻理念。提出了“以人为本”是增强新闻的时效性、权威性、互动性的重要条件,是听众的美好心声和愿望。新闻从业人员、担负新闻传播任务的媒体只有具备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具备了较强的人文综合素质,才能满足听众的愿望和强烈的心理诉求,才能客观报道新闻事实,才能真正尊重、关心报道对象,才能提高媒体的传播水平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