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食追)”是唐代出现的一种粉制类点心的通称,制法可蒸可炸,原料也随时代、地域的不同而有差异.其最大特点是形状外凸,以球形、丸状最为典型,故其命名主要取义于“(追)”的聚集义与外凸义.其中“焦(食追)”乃宋代元宵节盛行的烤制点心,以其便捷和富有吸引力的售卖形式而备受宋代市民欢迎,更为宋代舞队“乔焦(食追)”(或称“焦(食追)架子”)所仿效,成为南宋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因“(食追)”与“鎚”字形相近,故部分典籍将“焦(食追)”误作“焦鎚”.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是指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真实”或日“客观”,是纪录片的本质与生命.然而,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纯真实、客观的记录往往是难以实现的.本文即从传播学的“把关”理论说起,探讨纪录片的客观性问题. 从“把关”理论谈纪录片“纯客观”的不可实施性 传播学中的“把关”理论,起源于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在二战期间对美国家庭食物购买决策的研究.1950年,D.W.怀特(D.W.White)采纳并运用了这一概念,对美国一家报社电讯编辑的新闻选择过程做了个案研究,把该编辑取舍新闻的行为称为“把关”行为,从而开创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二画 6十 7厂((厂)) 8匚 卜((卜)) 10冂((冂)) 6十 “十”,通常说是象形字.“十”的甲骨文为“(i)”,像一侧掌之形.两侧掌U为二十,后作廿;三侧掌(山)为三十,后作卅(sà,音萨);四侧掌(山)为四十,后作卌(xì,音戏).“十”金文为“(I)”,郭沫若先生解释:“中国以掌为十……(金文)一竖而鼓其腹,亦掌之象形也.”“十”小篆为“(十)”,将金文中鼓腹拉抻为一横.  相似文献   

4.
邓蕃 《青年记者》2016,(20):41-42
当下,“两微”平台(微博、微信)成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进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积极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重要渠道. 南方日报以“高度决定影响力”为核心理念,以“权威声音、主流价值、清新表达”为目标定位,以“参与、沟通、记录时代”为责任使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本科相区别的一种教育类型,高职教材出版正在经历被动编印教材(“做教材”)、主动参与课程规划(“做课程”)、数字化出版转型(“做资源”)的发展历程.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的高职教材出版也正在或即将经历这一过程.与此相适应,高职教材策划亟须实现从“做教材”、“做课程”向“做资源”的转变,以满足高职院校师生对于教学资源的深度需求.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伊始,北京出版社以一种平常心推出了一组读物——“大家小书”,凡4辑40种,赢得了学术界和读书界的不平常的欢迎和好评.事隔七八年,2011年,该社再次推出“大家小书”这个品牌,出版了一批新的选题,并重印了一部分选题.出版者仍是以平常心的口吻在封面上明确表明“大家小书”是“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这句话,似乎一下子拉近了前一个“大家”(作者)和后一个“大家”(读者)的距离,使人产生了一种亲近感.出版者在每本书的封底还道出了出版“大家小书”的旨趣所在,即“阅读大家经典,感受大家风范,普及大家知识,传承大家文化”.  相似文献   

7.
段弘  吴琳 《出版广角》2017,(24):20-23
随着媒介融合和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行业主体纷纷打破行业边界,以技术融合为先导,拓展产业空间.对出版主体而言,如何把最新技术纳入原有业态,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先从概念上界定分析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和MR(混合实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以技术为主导的“AR+出版”和以出版为主导的“出版+AR”两种策略的诸多不同,再以新华文轩教装中心采用AR技术运营的“地理学科教室”和“AR妙懂地理APP”等新型出版产品为例,提出“出版+AR”凸显出版方主体地位、充分发挥AR技术优势在教育出版领域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向商业应用的转变,世界各地企业纷纷上网,为消费者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及其相关服务,以抢占这一简单扼要制高点,获取未来竞争优势。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中心与美国商务网(U.S.Business Network, Inc.)合作,在“中国电子行业信息网”的基础上,共同开发了“中国商务服务门户网站”(www.Meet China.com)——“相约中国”。“相约中  相似文献   

9.
宽频网络e时代来临.加上压缩技术的进步.使得数字内容变得更容易且快速地散布.也引来更多“骇客”的觊觎。有鉴于此,“数字版权管理”(简称DRM)的新概念正被引入有线电视内容的通讯传播.以保护内容供货商的智财权。 看看有线电视.一般公共广播网络上.已有行之多年的“条件式接取”(简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史学术网”(www.pubhistory.com)以“以史为鉴、服务出版”为宗旨,以弘扬学术、促进中国出版史研究为己任,以研究资料全、信息更新快、信息量大为特色。网站目前共设有以下栏目。  相似文献   

11.
人称在整个新闻叙事机制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虽说只不过是“你、我、他(她)”这些人称代词上的变化,但却能带来整个叙事过程的角度、视野以及读者接受心理上截然不同的效果.导语,作为新闻叙事的“火车头”,现有的写作方法是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据多.前者是叙事主体(记者)以一种类似于独白的方式,牵引读者的阅读注意与兴趣.而后者则是被最广泛采用的叙事人称.它是记者以一种“描绘”的方式,为读者展现他人的画卷.唯有第二人称在导语写作中出现的频率最低.那么是不是说第二人称就不适于新闻导语呢?恰恰相反.正如法国著名小说家布托尔所言“第二人称是最具现代性的人称”,“你”字的出现往往会使导语产生出令人耳  相似文献   

12.
1研究背景 1.1系统介绍 《“十二五”时期检察工作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检察信息化,研发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软件.”[1]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最高检”)以此为契机,主导研发了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以下简称“业务系统”),并于2013年底在全国推行使用.各级检察机关以该系统为支撑,实现了全程网上办案、网上流转、网上审批、网上监督.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无论是新闻还是专题,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离不开解说词.有人说电视应以“视”为主(即以画面为主要表现手段)以“听”为辅(即以解说词补充画面).也有人说解说词应是电视片的中心或者说是主题,当画面难以表达具体的精神、思想等抽象的东西时,就必须依靠解说词来深化主题.无论是哪种见解,都与一个问题相关——电视离不开解说,解说也具有自己的“功”与“过”.这里所说的“功”与“过”并不是指解说词(广义的)本身就有其功过是非让人评说,而是说任何一篇解说词(狭义的)如果把握、采写不得当,就会造成令人遗憾的“过”.反之,解说语言贴切,生动感人,赋予画面以深刻的意蕴,这也就是我们所要阐述的“功”.严格说,作为电视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解说词,无论从哪个视角来看,它都算不上一种文学体裁,也不能称之为语言艺术,它是专为阐释片中画面而写的,跟随画面的起伏而跳跃.它断断续续,思维和逻辑上缺乏完整性、连贯性,它既不是“看图说文”,也不能独立成章,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与特征,是一种专门的学问,在电视节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篇好解说词,都能恰如其份地把握片子的格调.因为对电视画面而言,它所塑造的形象往往是不带任何主观意识既具体又实在的客观现实.如画面中的一棵柳树在  相似文献   

14.
吴永亮 《青年记者》2012,(21):60-64
22 刀(刂(勹)) 23 力 24 又 25 厶 26 廴 22刀(刂(勹)) “刀”,象形字.几千年来,“刀”的变化甚微. “刀”的本义是指兵器. “刀”是部首,有两种写法,一为“刀”二为“刂”.前者有“刃、分、切、召、初、券、剪、劈”等,后者有“列、刖、刺、刻”等.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我们不难看出,“刀”部首内汉字并不多,“刀”的附形部首“刂”却不少. 先分析“刀”部首的字. “刃”,指事字,“刀”上那点指明刀口所在位置,表刀刃.“忍、韧、纫”等均从“刃”表音.  相似文献   

15.
黄远生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卓有成就的政治记者.在他以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都是政治家;从他开始,新闻的采访与写作业务受到重视,而“远生通讯”更以其独特的魅力“为报界创一新局面,如梁启超之于议论也”. (一) 黄远生(1883-1915),名为基,字远庸,笔名远生.他出生在江西九江一个“书香人家”,因父亲一生在科举上不得志,从小就“为家人所促迫”而“陷于科举”.十六岁考取秀才,二十岁中举人,二十一岁则成了进士,“以知县即用”.  相似文献   

16.
国家修辞,是以国家为修辞主体,具有构建国家形象、处理国家事务、解决国际争端的作用.①而新闻转播是国家修辞的重要表现形式.官方媒体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更能凸显国家修辞策略的运用.香港“占中”事件吸引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中青月度舆情指数》(2014年10月)中,“占中”排名第17位.本文以人民网主站(含《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关于“占中”的报道为例,考察国家修辞策略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张钰函 《青年记者》2017,(24):77-78
近年来,英国广播公司(BBC)以西方的视角拍摄了多部中国题材的纪录片.以真实客观著称的BBC塑造的中国形象与实际有很大的出入,甚至将中国形象“妖魔化”.正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赛义德在《东方学》中指出的,西方文化中有一种“东方主义”,①这种“东方主义”是带着对西方文化的优越感去理解东方的偏见.  相似文献   

18.
“风云际会”比喻贤臣适逢其时,得与明主相遇合;也比喻遇到好的时机,得以施展才能,建功立业. “风云”语本《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这段话的意思是,水向低湿处流,火向干燥处燃,云随龙而生,风从虎而起,声气相应,各从其类.后凝缩为“风虎云龙”或“风云”,比喻明君贤臣相得相合.例如《后汉书·耿纯传》:“大王(按,指李轶)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奋迅拔起,期月之间兄弟(按,指李轶兄弟)称王.”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是孔子人文思想精华至为完美的表达载体.借助孔子思想中丰富的人文哲理与图书馆深厚的人文底蕴这一契合点的透析,试图勾勒形成图书馆人文精神特色之五要素;行“中和”;施“德政”;确立“君子”型(伦理型)图书馆管理;坚持以“仁”为核心(人性化)的图书馆服务;重视规范服务行为的馆员修养.人文取向促成图书馆品位的升华,图书馆由技术型转向人文与技术一体型是时代使然的职能定位,是吻合中央倡立的以和谐为基调、“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一种必然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的变化及“融媒体”理念的全面渗透,广播电台努力尝试运用“微”广播等新媒体技术并将其融合到工作中,为广播业的发展助力. 广播发展的新特色 (一)内容为王,“类化”细分 新媒体时代的广播通过优化频率分类,细分广播市场,吸纳不同特色的电台主播,为特定的受众量身打造优质栏目,以占据更大的媒体市场份额.下面,笔者以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下属分类频率“活力944”和“经典1079”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