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鹏 《视听纵横》2006,(2):21-24
自从约翰&;#183;格里尔逊在1926年2月把罗伯特&;#183;弗拉哈迪拍的那种不同于摄影棚制作出来的影片叫做“纪录片”(Documentary)以来,我们多少次地争论有关纪录片的基本属性问题,尤其对于纪录片可不可以虚构之类的争吵,始终没有停息过。近年来国内纪录片创作界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真实再现”,它通过新闻和艺术的手法再现历史场景和气氛。有反对者提出,纪录片不能运用“真实再现”,更不能有任何表演因素在里面。但笔者以为“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纪实性、真实性并不矛盾,纪录片记录的是真人、真事、真时间、真环境,是非虚构的,而“真实再现”也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是为了让观众更清楚明白,为了让画面更丰富、更具可视性而采取的一种表现手法,所以,我们不应该拒绝“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2.
万鹏 《出版广角》2016,(23):66-68
科学地运用视听语言来满足受众心理一直是电影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灾难片作为一种成熟的类型电影,不仅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听体验,更是通过影像引发观众的想象力,其逼真的画面让观众在获得感官刺激的同时也得到情感上的宣泄,最终引导观众在影片中重新审视和探索生命的价值.本文着重从人类经验的角度阐述灾难片的亚类型,并从5个方面分析观众观看灾难片的心理.  相似文献   

3.
青春偶像剧《微微一笑很倾城》改编自顾漫的同名小说,播出后曾经连续几天占据微博热搜榜前三,微博话题讨论量也达到了500多万次.但是,该剧所暴露出来的“虚情假意”值得我们反思. 虚假的人物形象 一个真实可感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可以激发观众的“陶冶型自由情感”①,是一部影视剧成功的关键.而逼真的人物形象“应该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结合,观众在欣赏影片时能够从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感觉他们就像在自己身边”.  相似文献   

4.
罗旻 《今传媒》2016,(7):99-101
肥皂剧的创作,既遵循文类戏剧中的“类型逼真”,又遵循“文化逼真”.当“类型逼真”和“文化逼真”随意糅杂不遵循既有象征编码的规则时,肥皂剧构建的媒介真实就呈现出一种“悖论”状态,从而扰乱受众认知基模的运作,使得受众对“媒介真实”和社会真实的认知出现混乱.肥皂剧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再现“真实”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真实悖论”和对受众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2008年贺岁片<集结号>热播后,在观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影片的前半部分,残酷的战争场面让观众震撼,壮烈的战斗场景让观众感动,激烈连贯的情节不让观众有喘息的机会,便引领着观众的心绪过渡到了影片的下半部.  相似文献   

6.
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鸟人》,讲述了一个曾经凭借“鸟人”英雄形象红极一时的过气演员,试图通过在百老汇策划一场舞台剧来挽救事业和家庭以及找回自我,不料状况百出的故事.其中,影片的男主角里根是本片的一大亮点.里根形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处处游离于精神之外,且与耳边“鸟人”的喋喋不休作斗争的一系列内心戏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同与共鸣,从而成就了一部经典的低碳艺术电影.“低碳艺术的本质特征是客观真实.”①影片中的里根形象处处都展现了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7.
何必如此热衷张荫最近,美国好莱坞影片《廊桥遗梦》在我国各地上映。一些报刊、电视台不惜篇幅和时间,对之炒得甚是火热,甚至称其为“爱情经典之作”。传媒的引导给这部影片招来不少观众,票房收入猛增。但看过此片的观众褒贬并不一样,不少人是乘兴而来失望而归,还有...  相似文献   

8.
王宏昌 《当代传播》2011,(4):111-112
画面在电视新闻中的主要任务是体现“照相本性”,准确的画面语言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作为深度调查类栏目,《新闻调查》用可视的画面语言叙事,把具体的、可视的、典型的形象通过屏幕呈现给观众.为了增强节目的逼真感和现场感,制作者对故事情节进行了必要的真实再现.同时,其编辑创作极具艺术美感,通过准确的画面...  相似文献   

9.
新闻照片能逼真地展现新闻事件的发生,省去了许多文字表述难以描述的场景,能直接、生动、真实地反映事件的过程.所以说"一图胜千言",图片在新闻信息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对电视纪录片视听语言审美特性的研究过程中把事实的真实性作为必要前提来看待,把观众的真实感受和视听语言的逼真反映作为研究重点,则当创作者试图用视听语言更逼真地还原现实世界的时候,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效果取决于观众的心理感受,而不是创作者自身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闻报道形式在不断被丰富和创新,新闻图片家族也增添了一名比较有特色的新成员——新闻仿真图。与新闻图表和新闻漫画、插画(除新闻照片外)等新闻图片不同,新闻仿真图重在“仿真”二字,是由电脑制作人员制出的示意性虚拟图片,内容旨在逼真地摹拟和模仿新闻现场真实场景,立体感强,富冲击力,且效果逼真,比一般的新闻图片更直观。  相似文献   

12.
当下热播的3D科幻电影《阿凡达》在主题上体现出明显的互文性,影片利用CGI技术设计出逼真的虚拟角色和美轮美奂的艺术场景,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本文从技术与艺术辩证关系的角度,系统揭示其作为视觉艺术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数字美学上的最新探索。  相似文献   

13.
电影《侏罗纪公园》在影视界引起了轰动效应,除了其情节吸引人和导演的高超技艺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该片采用了真实感极强的三维动画。在宽广辽阔的大草原上,一群原本生活在中生代的恐龙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追赶着落荒而逃的现代人。观众在为电影中逼真的场景惊叹不已的同时,可能会提出疑问:这些镜头是如何制作的呢?其实,观众在电影中看到的七种  相似文献   

14.
吴秀娟 《今传媒》2016,(3):79-80
本文以影片《午夜狂奔》为例,从三方面分析导演如何吊足观众的期待视野,如何将观众的期待视野得以满足和提升.文中从对演员的选择和人物形象的颠覆,从动作戏中激烈场景间的对比,从镜头间剪辑速率和景别取舍等来刺激观众的感官来分析,使观众在心理与生理上获得宣泄和满足.最后导演抓住观众的心理,在情感升华中提升观众的观影满足感.这种导演与观众间的博弈是该影片获得成功的秘诀,对以后其它影片的成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电视剧的创作中会遇到一个操作性困境:观众对于电视剧作品既表现出要求贴近生活真实的高度敏感,又表现出渴望戏剧性观赏价值的热切追求。为了摆脱这一个困境,只能充分利用“自然化”的技巧,以使电视剧产生一种看起来似乎真实或是逼近于真实的效果。本文对于“局部逼真”、“纪实性手法”和“突破程式”等方面的自然化技巧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从县体实践的角度说明了各种自然化技巧的功能和适用尺度,为电视剧创作者的艺术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企业电视台,在如何真实而又艺术地表现人物上,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工种、同样的人,几乎天天在广大职工们的眼前闪过,如何让观众认出这是不同于其他人的“这一个”,而不是同一模式下的另一翻版?如何避免公式化的思考方式,即人物报道的模式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玉翠 《今传媒》2023,(2):100-102
改编自梁晓声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电视剧《人世间》,以周家近50年的生活碎片为表现内容,全方位地展现了周秉义、周蓉、周秉昆等人所经历的人生故事以及他们的道德意志和精神理想。作为连接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桥梁,“生活流”叙事的娴熟运用在该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创作者力图从生活中挖掘共性,让观众在“生活流”的场景、人物中感生活之真,悟艺术之美,使观众体会剧集对人生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朱贺 《采.写.编》2018,(1):167-168
细节,作为影视叙事策略中的重要元素,在一部作品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影片中的细节叙事既要服从故事情节发展与影片主题,又要符合生活逻辑,用真实的力量感染受众.2017年西班牙悬疑题材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充分运用了人物细节、场景细节、物件细节等细节描写的方法,在剧情引人入胜的同时,用精密的细节来穿针引线,链接故事的发展,将作品悬疑恐怖的氛围烘托出来,达到了良好的象征与隐喻效果,使观众对该片记忆深刻.  相似文献   

19.
丛丽娜 《新闻界》2011,(7):65-67
在对电视纪录片视听语言审美特性的研究过程中把事实的真实性作为必要前提来看待,把观众的真实感受和视听语言的逼真反映作为研究重点,则当创作者试图用视听语言更逼真地还原现实世界的时候,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效果取决于观众的心理感受,而不是创作者自身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陈相霞 《新闻世界》2009,(11):166-167
在成龙影片中,一个最核心的意象就是对身体极限的展现。这个意象同样体现了西方现代体育精神,成为一个跨文化传播的介质,引起了西方观众的共鸣。但在其后来“好莱坞特色”影片中,成龙被“道具化”和“程序化”,成为“好莱坞”的“他者”,不被观众认可。他适时地进行了调整,于是有了《新警察故事》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