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鲁俊  刘梅梅  胡晟 《新闻战线》2023,(17):30-32
安徽交通广播908新媒体以“轻量化”的操作方式、“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流程化”的运营模式,以“快”“准”“暖”“融”等新媒体特质,通过抢抓融媒发展先机、打造新媒体独特品牌、突破内容局限、创新传播方式、积极与受众互动等,实现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探索出一套广电媒体融合的新打法。  相似文献   

2.
尹俊  陈博 《新闻前哨》2023,(23):31-32
本文以湖北广电《长江说法》广播节目落地湖北之声为契机,探讨广播“补位”后,如何与电视端、新媒体端融合生产、优势互补,分析“三位一体”的融媒生产模式对于优化制播流程、扩大宣传矩阵、增加受众互动、提升品牌效应的作用,为构建媒体深度融合生产机制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2018年,中国新闻奖增设“融媒创新”奖项,成为主流媒体优质融媒新闻作品的重要价值标尺。5年来,获奖作品较为集中的反映出主流媒体融媒新闻内容生产的长足进步与创新成效。本文基于新媒体视听三维文本分析范式,从形式、内容及技术三重维度,对2018~2022年中国新闻奖79件创新类获奖作品进行全样本考察,全面洞察其创新趋向,为行业整体提升提供有效指引。研究显示,形式层面,奖项引领、标题设计、样态多元深度满足受众新闻内容获取与应用需求;内容层面,融合策划、语态革新、互动升维全面助力融媒新闻内容破圈;技术层面,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双向提升,“技术应用创作”转向“应用技术创作”,深化融媒新闻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4.
刘钊 《出版科学》2015,23(2):34-37
融媒体文化的出现,重构着传媒业的传播特质和编辑思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呈现贴近受众、微传播、用户生产内容、碎片化、平台化等发展趋势.编辑在融媒体传播视域下,应建立跨媒体、以受众为本和出版人的传播意识,深入挖掘新媒体大数据,实现媒体融合的划时代传播.  相似文献   

5.
受众口味决定着“融媒厨房”烹制哪些“菜品”,受众需求侧决定着融媒报道供给侧提供哪些报道。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新视角探讨以受众需求引领融媒体供给的五个着力点,提出要聚焦受众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深化对融媒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层次规律的把握和应用,推动融媒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固本培元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视频传播成为受众最喜爱的信息接收方式,传统广播亟待将“传统可视化”传播升级为“融媒可视化”传播,以吸引移动视频端口的年轻受众.近年来一些先进广播电台正在进行融媒可视化的实践探索,包括构建广播节目融媒可视场景,实现广播产业的融媒可视化发展,合作共赢突破人才技术瓶颈等,其实践经验可供广播业界思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凤至 《传媒》2019,(16):57-59
当前,媒体融合趋势不断加深,新颖多元的网络节目层出不穷,“草根”主持人大量涌现,为主持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适应媒体融合环境,主持人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在传媒行业以及节目中的角色定位,重新理解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将“融合思维”贯彻到工作中。同时,不断拓展自身技能,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提升新媒体素养,创新主持风格,建构有沉浸、有辨识、有力度的主持格局,更好地为受众服务,打造融媒视域下的精品视听节目。  相似文献   

8.
在对BBC UGC HUB(英国广播公司用户生产内容集成中心)的新闻实践进行审视的基础之上,认为“用户生产内容”(UGC)已经不足以准确地描述融媒时代受众参与大众新闻传播的图景,并尝试提出“受众参与新闻”和“受众参与内容”两个全新概念.和其他诸如“公民新闻”等概念进行的辨析以及对“受众参与内容”的类型化分析使得我们对这一在融媒时代彻底走向前台的新闻实践有了一个初步的学理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逯海涛 《新闻战线》2022,(7):101-103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新闻评论已经进入可视化时代。媒体短视频评论要统筹好大主题和小切口之间的关系,提升观点“颗粒度”,通过多种传播方式、增强互动性,让评论更加立体、丰满、具象,成为会说话的论据、会行走的观点,释放出旺盛的生命力,让新闻生产呈现作者和用户“双向奔赴”的局面,扩展融媒体“融”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胡海阳 《新闻战线》2023,(10):94-96
融媒时代,主流媒体应当始终坚持社会责任,推出满足受众需求的优质内容,吸引更多受众关注和支持,打造能够多平台共享的精品节目。“帮帮团”作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通过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增强了节目的传播效果,提高了节目的可看性,体现了节目的服务意识,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媒体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不管是传统的主流媒体还是新兴媒体,大都进入了融媒时代。融媒时代的媒体要想在竞争中获得先机,必须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网站,并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实现融合,以达到媒体间的互补,实现媒体间的内容兼融、宣传互融、资源通融、利益共融的目标。狭义的"媒体融合"是指电视,报纸和期刊的融合发展,随着媒体运营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媒体融合的概念不断深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媒体产业的必然趋势,融媒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摄影记者面临全新的环境,为适应新环境的需要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摄影记者需把握住新的机遇,克服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分析和讨论融媒时代摄影记者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希望能为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南方日报遵循移动优先战略,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重大会议融合报道,生产适应新媒体平台传播的融合报道产品,推动报道由“相加”走向“相融”. 生产适应多介质传播的融合报道 融媒时代,主流媒体化挑战为机遇,关键是在新媒体平台上实现优势再造,顺应移动化、个性化、视频化等信息传播趋势,创新理念、方式、手段等,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徐秀丽  王锐锋 《传媒》2016,(3):55-57
2015年11月16日,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下称“大象融媒”)一周年盛典暨猛犸新闻客户端上线仪式如期举行,河南省领导、相关专家学者近千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媒体融合史上这一重要时刻. 2014年10月13日,大象融媒注册成立,作为我国首个“党字号”的融媒体集团,也是全国首家以“融媒体”为口号和理念的媒体集团.一年来,在战略布局、顶层设计、改革创新、重点产品研发以及生态圈打造上,亮点频出,打造出多形态、多渠道、多端口、多产品的新媒体阵地,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融发展的全新业态,以内容为根本、技术为支撑、数据为驱动、用户为中心、人才为关键、资本为纽带、产品为导向进行融合发展,提高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2015年11月13日,大象融媒与中原云共同建设“融媒云”,自此开启迈步云端之旅.  相似文献   

14.
美国西北大学传媒学博士艾伦说:“在信息化的今天,信息对受众来说是‘海洋’,传媒整合营销的目的是让读者清晰了解自我需求,做到‘我要我的媒体,我要我的信息’。”呗媒如何面对“阅读革命”扑面而来的浪潮,探讨促进受众对纸媒达到“阅读享乐”的精神层次,提炼以纸媒传播为核心竞争力的优质品牌标志,与新媒体“和谐”共舞,共同繁荣当代新闻信息文化传播的伟业。  相似文献   

15.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为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必须基于融媒体时代的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新闻产品,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本文主要从选题策划、话语表达、融媒手段、传播矩阵四个方面来阐述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打造精品佳作。  相似文献   

16.
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内容的竞争。报纸作为一种信息产品,其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内容产品上。受众对报纸内容的期待,也许更甚于其他方面。内容是报纸之本。①也就是说,报媒能否赢得读者、赢得市场,终归要靠内容说话,内容生产是报媒的核心竞争力。而打造和提升报媒核心竞争力,需要“实战”操练:要主动迎战新加入媒体阵营的媒体,  相似文献   

17.
刘嘉 《传媒》2018,(6):60-61
在当前的媒介融合背景下,以电视媒介为单一传播方式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逐渐呈现出被边缘化的态势. 中央电视台根据媒体融合的时代要求,打破传统采编业务流程,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类型和生产流程进行了重新定位与调整,推出了首档融媒体节目《中国舆论场》.节目以融媒时代传播内容与渠道的新变化为基础,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注重用户体验,是融媒时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一次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8.
新闻生产与创新是媒介融合发展的重要课题,建设融媒体工作室成为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各级党媒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有效路径.文章梳理了党媒融媒体工作室的发展现状,从历史维度探究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分析党媒融媒体工作室的实践创新,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9.
李栋 《传媒》2023,(8):32-34
<正>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2022年10月16日,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河北省委宣传部积极谋划、提前布局,由长城新媒体集团联合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动全省147个县级融媒体中心,采用“竖屏短视频+聚合应用程序”的方式,在网络移动端对《河北新闻联播》进行延伸性报道,推出了一档融媒栏目——《百姓看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百姓看联播》以受众需求为准则,突出“百姓视角、群众语言、网感表达”,是长城新媒体集团坚持守正创新、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20.
张浩 《今传媒》2020,29(3):29-33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新兴媒体不断壮大,并因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吸引了数量庞大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人开始意识到,在这样一个媒体变革的时代,传统媒体想要不被时代的浪潮所淹没,就必须借助新媒体平台。因此,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始与新媒体进行融合,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开启--"融媒时代"。信息传播平台、传播方式开始发生变化,语言环境也在悄然变化,主持人的语言样态必然要随其变化而变化。在此之前,人们对于融媒时代主持人语言样态的研究并不多,而语言对于主持人的表达又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融媒时代语境的分析研究主持人的语言样态,并对主持人在融媒时代出现的语言失范现象进行归纳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