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电视综艺节目”应该是以多种文学、艺术手段进行节目编排、制作,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进行加工,通过电视媒体传达给观众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以及人类与生俱来的审美要求,使得人们在接受电视信息时,更多地喜欢选择令人轻松愉悦的文艺节目。而综艺节目由于具有形式活泼、兼容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一经产生便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他们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视台来说:“新闻为龙头,社教、文艺为两翼”的办台策略,也把电视综艺节目推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电视综艺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任何事物…  相似文献   

2.
《传媒》2018,(10):6-7
李冬梅:就目前来看,网络综艺与电视综艺节目在客观上存在着竞合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茁壮成长的网络综艺不断争夺着电视综艺节目的各种资源,由此形成的"鲶鱼效应"更是使电视人不得不寻求创新的路径;另一方面,两者的合作互补可以促进电视综艺节目整体的良性发展.节目内容资源领域的竞合带来节目类型的多样性,人力资源配置领域的竞合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受众资源领域的竞合满足了用户的多元需求,广告资源领域的竞合为广告商提供了更多选择.较之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网络综艺节目更加重视细分受众市场,注重实时、垂直、体验和交互,可以凭借可观的资金投入和创新研发获得高人气和高关注.这背后离不开网络综艺节目在媒介技术领域、人力资源领域、受众市场领域等的深耕细作与创新实践.在"溢出效应"的带动下,电视综艺节目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也不可避免地获得了创新驱动,在借鉴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中寻求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郭卫东 《传媒》2015,(14):51-52
近年综艺热持续升温,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平均每季度都有近30档综艺节目上星,电视综艺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竞技、亲子、旅行等明星真人秀充斥荧屏,综艺节目进入全盛时代的同时,同质化现象也在日益凸显.而此时,在电视荧屏之外,数亿网络“原住民”聚居在互联网世界,他们对“年轻化”节目形态的强烈需求,已经成为培育综艺节目形态持续进化的土壤,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创作成果的可版权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那 《出版发行研究》2017,(12):17-19,61
目前,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已从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等领域逐渐应用到文学、艺术等领域.人工智能正在从“弱人工智能阶段”向“强人工智能阶段”发展,而对人类独立“意识”判断的可量化标准也在不断深化.因此,引发了对人工智能创作成果是否应当受到版权法的保护及其保护路径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殷乐 《青年记者》2017,(1):14-15
在互联网的“下半场”成为热词的同时,上半场的影响依然不屈不挠地存在着,在新闻传播领域亦如是.在移动新闻、超高清电视等延展人类感知能力的媒介技术不断演进的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应用推进了虚拟现实新闻、机器人新闻、传感器新闻等在近年的出现与实践,并呈现出深度拓展的态势.与此同时,深度学习、神经技术等的发展又为新闻传播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孟越 《传媒》2017,(18)
作为电视媒体中重要的节目构成,综艺节目以其轻松活跃、消遣娱乐的节目定位,迅速收获了庞大的受众群体与高度的关注热情,成为各卫视之间争夺观众与收视率的法宝之一.近几年,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呈井喷式发展,然而在节目同质化严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视综艺节目如何应对挑战,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拓展创新之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将立足山西卫视综艺节目《歌从黄河来》,探索综艺节目在传承、推广、创新领域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7.
石丹 《传媒》2018,(9):41-42
近几年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数量全面爆发,传媒领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唱衰电视"的大背景下,2017年中国电视工作者用实际行动做了强有力的回应,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与电视综艺节目同步发力,各大卫视与视频网站制作无论在体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骄人成绩,制作出了一批具有"综艺+"模式的优秀节目,并且在慢综艺、文化类等类型中寻找新的节奏,承担起作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因此,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视角下,梳理2017年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脉络,并分析目前电视综艺节目在传统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传播与引导过程中的文化转向,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日益成为传播学界的研究热点,学者们对于新媒体的争论与探索也在持续升温.本文试通过分析新媒体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的运用,剖析综艺节目的新媒体传播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杜泽壮 《传媒》2016,(3):31-33
2015年,传统电视媒体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在全媒体传播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季播综艺独霸全网传播 2015年,季播综艺节目延续了上一年的“红火”之势,凭借用户黏性,发力集中,超越周播节目成为收视率的主宰.泽传媒监测数据显示,在2013年、2014年上半年还处于霸主地位的周播综艺节目在2015年遭遇“滑铁卢”,无论节目数量还是播放量均双双拱手让位于季播综艺,而日播综艺则如同“日薄西山”,已被观众边缘化(如图1).  相似文献   

10.
电视综艺节目以其独有的包容性、娱乐性、现实性和艺术性,俨然已是广大电视观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同时也成为国内各电视台之间相互竞争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市场呈现纷繁复杂、形式多样的面貌,但综艺节目发展过程中的所出现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笔者对当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发展进行研究,报告了电视综艺节目现状,探讨电视综艺节目的研究前景,以期为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的“演艺式”表现是电视综艺节目中出现的新现象.它的出现也是源于更多的观众希望看到主持人本身在综艺节目中成为娱乐主体,这就要求主持人对节目的参与不仅仅停留在语言阶段,而是要求主持人通过在节目中展示表演、歌唱、舞蹈、曲艺等才艺,使综艺节目与主持人更紧密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既是演员又是主持人的特殊身份.“主持群体”与“团队主持”的概念也是在此类综艺节目中逐渐发展成型的.作为最晚出现但却最具活力的节目类型,演艺式综艺节目主持充满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克隆”电视综艺节目在国内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同类节目过多过滥直接导致了这类曾风光无限的电视综艺节目迅速衰败。如不想办法规范此类行为,电视综艺节目市场的竞争将长期处于无序状态,这对于电视综艺节目市场的发展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3.
5月20日晚,湖南经济电视台本该直播的《幸运2000》综艺节目却被一档录播综艺节目《星际大联盟》替代,这表明曾缤纷五载的《幸运》系列节目走完了它生命的旅程,将永远成为观众记忆中的一个段落。《幸运》节目的“下课”,出人意料,观众和同行为之惋惜。曾记否,1995年12月23日,大型直播综艺节目《幸运3721》一开播,便给湖南电视观众送去了一股清新之风,一时间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热点节目。它不仅成了湖南电视综艺节目的“点火”者和领头雁,而且为促进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繁荣和火爆起到了催化作用。之后,《幸跳》…  相似文献   

14.
从1990年杨澜作为一名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起,她逐渐成为中国最有名的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之一。她创办了杨澜工作室,采访的对象是国内外顶尖的商业人士。她和她的丈夫吴征一起,耕耘于卫星技术、网络传输、收费电视、宽带内容提供,以及房地产业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2001年夏天,杨澜作为北京申奥的“形象大使”参加了在莫斯科成功申奥的活动。同年9月,她的“阳光文化”接手了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新浪网,开创了网络和电视相结合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电视综艺节目内容建设与形式依托现状的探析发现,当下电视综艺节目普遍存在着娱乐化倾向严重,内容建设与艺术生产疲软,形式创新不足,自主创新能力缺乏等问题.只有通过校正传媒的方向,将传媒与文化艺术的关系定位在一个合理的公共空间和思想话语领域中,才能使新思想的诞生和优秀文艺的传播成为可能,这是综艺节目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活力源泉.  相似文献   

16.
王哲 《青年记者》2017,(29):65-66
近几年,新媒体的发展与壮大不断冲击着传统媒体.网络作为大众媒介的一种,逐渐成为大众观看视频、接收信息的主要途径.仅以电视为播放平台的传统综艺节目已无法适应受众“碎片化”的观看方式.于是,传统广电与商业视频网站合作,将所制作的综艺节目以高额的独播版权费卖给视频网站,“台网联动”的商业模式一时兴起.潮流之下,大量优质电视综艺多屏呈现,走上“网络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人工智能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人类的生活,对人类文化生活、经济运行和社会面貌产生了巨大影响。人工智能不仅是理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更是人文社科领域的焦点。其中,“人机结合”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议题。2020年8月28日,马斯克(Elon Musk)在Neuralink发布会上展示了脑机接口新设备,只需将一枚硬币大小的计算机芯片植入大脑中,即可感知、记录甚至改善大脑活动。  相似文献   

18.
如今,各种各样的电视选秀综艺节目遍地开花,而噱头各异的歌手大赛、选秀大赛更是一哄而上。节目纷纷打着“发现新人”、“签约演艺公司“、“重金包装打造”的旗号,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平民造星运动。  相似文献   

19.
王小娟 《今传媒》2012,(7):33-35
当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公共领域的研究出现两种对立观点,学理研究和论证综艺节目公共领域建设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文章从政府规制、受众与电视媒体的关系、受众的日常生活世界、公共领域的理论特征等方面论证了这种可能性,有利于推动当下电视综艺节目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自2013年起,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类型呈现出了爆发式井喷的景观,这也标志着中国电视综艺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以展示软性欢愉的综艺节目之林中,最近两年,三类别样的"硬"主题综艺节目异军突起,不少代表性节目颇具现象级节目的资质,这不仅使得中国电视综艺的性格更为完整,也深刻地建构了社会文化生态。由是,呈现强健的军旅类综艺节目、探问神性的科学类综艺节目、记录现实的医患类综艺节目,成为中国电视综艺大时代的注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