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进行调查整理。指出了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健身价值以及在推广和普及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针对发展中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指出在发展中应借助社会各界、政府及柔力球爱好者自身的努力,加大柔力球太极风格的推广与普及,使之更好地为群众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法探讨太极柔力球运动及竞赛规则的演进过程,旨在为太极柔力球运动和竞赛规则改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新兴民族体育项目太极柔力球运动在15年的推广普及中,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其竞赛规则还处于缓慢、无序的发展阶段,训练学及竞赛规则等方面的专项理论研究水平亟待提高。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太极柔力球运动推广普及的力度,通过竞赛规则的完善促进其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尽早成立中国太极柔力球运动协会。  相似文献   

3.
张忠 《体育世界》2011,(8):62-63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探讨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自身特点及其对中老年人群身心健康的影响,旨在更好地在中老年人群中推广和普及太极柔力球运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徐州市泉山区群众进行太极柔力球调查。调查研究发现徐州市泉山区柔力球运动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发展和传播的速度较慢,柔力球练习者的分布也不广泛。因此建议多开展一些与太极柔力球相关的集体活动和比赛,并且通过演出和比赛的形式可以有效宣传和推广柔力球运动,促进柔力球习练者之间的技术交流和沟通,增进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还可以为习练者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为更好的锻炼带来动力,以期推进太极柔力球项目的进一步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5.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种新兴的运动,其优点众多,已被广大爱好者接受;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现场考察.从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形成与发展、运动特点、健身效果等进行论述.来进一步推动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发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研究柔力球运动的概念流变,揭示文化涵养了柔力球运动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研究显示:柔力球项目研发于1991年,初名"太极娱乐球";1992年正式推向社会,取名"太极柔力球";2004年正名为"柔力球",下位概念为"柔力球竞技"和"柔力球套路";2016年柔力球下位概念分别更名为"网式柔力球"和"花式柔力球"。研究认为:柔力球取名于民族文化建构、正名于中西文化交融、更名于中西文化合璧的历史,演绎了柔力球项目创建于民族文化之根基、初建于中西文化交流、兴起于中西文化融合的规律,由此形成了其概念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有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新兴运动项目,本文在查阅大量有关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对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拟为太极柔力球运动继续向前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要将新兴运动项目引进学校体育课堂”,这是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的更深更广的要求.太极柔力球是一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是以弧形引化过程触球并顺势将球抛出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持拍球类运动,融健身、娱乐,观赏、竞技于一身,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本文就普通高校体育开设太极柔力球选项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这一新兴运动项目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开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太极柔力球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中推广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目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开设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可行性、价值以及推广对策展开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太极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开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推进太极柔力球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开展为研究对象,对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优势、作用及其开展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太极柔力球运动形式多样,趣味性强,适合不同年龄、体质、阶层的人进行锻炼,是一项融快乐于体育锻炼之中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它具有健身、娱乐、观赏、教育等作用;同时提出加强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学校的推广与传播,加强太极柔力球的师资培训,加强对太极柔力球运动重视,以活动促竞赛等措施来促进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开展。  相似文献   

11.
和式太极拳技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式太极拳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轻灵圆活,舒展自然的演练风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文章通过对其技理的探究旨在阐明其锻炼价值,大力发扬国粹,以推动其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我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强大的健身功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健身活动.但是,当前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太极拳已经慢慢的被贴上了“老年人运动”的标签,这样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太极拳教学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太极拳教学,我们就必须要对当前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提高太极拳的教学质量,并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休闲时代的来临引发了人们在体育休闲观念、行为方式和消费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变革。文章从休闲时代的时代特征入手,分析了太极拳在休闲时代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认为:在休闲时代,要正确引导人们的体育休闲观点;加强对本民族体育休闲文化的自信;科学合理地对太极拳自身进行改革;加强对太极拳产业的经济开发力度。只有立足于太极拳自身的特点,抓住休闲时代的特征,太极拳才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和更高层次的普及。  相似文献   

14.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的中医大家,他在融合各家养生学说的基础上,总结并发展了唐以前的养生保健思想,对后世具有鲜明健身养性价值的太极拳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对孙思邈与太极拳的养生思想进行交汇研究,不仅可以促进二者在现时代下的共荣发展,而且可以进一步论证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源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研究《全民健身计划》基础上,收集大量有关太极拳健身方面的研究性文论,并有选择的综合了其实用保健的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太极拳能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太极拳名家脑电图研究成果;不同太极拳的能量消耗情况;各式太极拳的内分泌对比值。作为保健手段的太极拳将成为21世纪群众体育的新时尚。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是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瑰宝。它集健身、防身、修身养性于一体,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论是从提高高校师范类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升其道德修养,还是从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和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角度来看,在高校师范类学生中普及太极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国以前,太极拳以身体传播形态为主。近代报刊的发展以及出版业的繁荣,为太极拳的非身体传播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太极拳弱化技击性、强调健身功能和文化内涵。近代太极拳的报刊传播始见于1918年京师体育研究社《体育季刊》,先后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和成熟期。以《申报》为代表的报纸为太极拳扩展了民众基础,体育期刊和专业论著则将太极拳的科学性体系化,爬梳了太极拳的图文资料,研究了太极拳的内涵价值,探讨了太极拳传统性和现代性融合的可能。太极拳传播模式的发展可谓一种近代中国传统性遭遇现代性的典型隐喻。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功能、健身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的有效举措,可以有效推进亿万学生的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目前,太极拳已经列入国家正式的体育竞赛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对太极拳也作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编写了一系列规范、统一的教材,有配套的太极拳书籍、挂图、音像制品等,使太极拳在发扬传统、百花齐放的基础上走上了规范化、系统化的现代体育道路。文章着重分析了如何进行太极拳的教学,使学生通过练习太极拳来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兴趣,为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太极扇运动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健身价值、观赏及娱乐价值进行探究。同时在太极扇项目开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对太极扇文化发展的不确定性、传播的不完整性、套路编创的不均衡性以及服装的不规范进行分析,为太极扇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