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从演奏与教学的角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作曲家汪立三先生的钢琴曲《在阳光下》的创作背景、创作特征、主要技术课题及其弹奏法、教学要点及练习方法。整部作品无比清新,富有朝气,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对训练学生准确把握演奏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演奏力度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技术、技巧行为,它的生命在于传达音乐的丰富内涵,演奏力度处理得是否准确而细腻,是衡量古筝演奏者是否具备优良的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对传统筝曲及现代创作筝曲的普遍力度形态分析入手,来探讨古筝演奏力度的规律性问题,从而切实提高演奏者根据筝曲艺术表现的需要,创造性运用演奏力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竹筒琴作为一种古老而原始的竹管形击奏弦鸣乐器,因其悠久的发展历史、简单的材料和形制特征、单一的演奏方式等等,被称为是现代弦乐器的鼻祖。基于此,笔者在简要论述竹筒琴产生根源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竹筒琴的形制特征与演奏技巧,从而对该民间乐器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演奏力度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技术、技巧行为,它的生命在于传达音乐的丰富内涵,演奏力度处理得是否准确而细腻,是衡量古筝演奏者是否具备优良的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对传统筝曲及现代创作筝曲的普遍力度形态分析入手,来探讨古筝演奏力度的规律性问题,从而切实提高演奏者根据筝曲艺术表现的需要,创造性运用演奏力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唐馨 《科教文汇》2011,(19):143-144,151
莫扎特和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时期的两位伟大音乐家,他们都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在钢琴音乐创作领域,两位大师又创作了大量钢琴奏鸣曲。本论文主要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力度方面进行分析,具体从创作背景、作曲家创作风格、两位大师所使用的钢琴、力度演奏提示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便音乐爱好者、演奏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不同的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6.
<正>音乐治疗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是通过音乐所进行的心理治疗。音乐治疗不仅对治疗心理疾病具有较好疗效,对于促进中等职业学生健康发展也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1音乐治疗1.1音乐治疗的含义音乐治疗是指运用聆听、唱、演奏、鉴赏、创作音乐及律动等形式和手段对人进行刺激与催眠,激发身体反应,促进身心健康的非语言的治疗艺术。只要是系统  相似文献   

7.
葛雪婷 《科教文汇》2007,(11Z):209-209,219
演奏力度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技术、技巧行为,它的生命在于传达音乐的丰富内涵,演奏力度处理得是否准确而细腻,是衡量古筝演奏者是否具备优良的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对传统筝曲及现代创作筝曲的普遍力度形态分析入手,来探讨古筝演奏力度的规律性问题,从而切实提高演奏者根据筝曲艺术表现的需要,创造性运用演奏力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三弦”是我国本土古老乐器,在长期的发展中,三弦经历了多次变革,发展到如今专门用于为演唱伴 奏的乐器“如为曲艺、戏曲伴奏”及专门用于器乐独奏或民族乐队合奏的“俗称民乐三弦”。那么戏曲三弦和民 乐三弦在演奏上、功能上、风格上,各有什么异同点?本文试图从以上几个方面着重分析戏曲三弦的演奏中,如何运用不同的演奏手法与技巧去表达出曲作者在创作时所要表现出来的感情,往往代表着一个人在演奏的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音乐素养与创作能力。所以,本文将重点剖析民乐三弦与京剧三弦的演奏技法异同。这也为三弦音乐创作实践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9.
踏板的发明不仅是钢琴制造业的一大革新,而且对丰富钢琴的音色、钢琴音乐的创作及演奏技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确的运用踏板将会使乐曲演奏的更完美。而在钢琴的踏板中,右踏板(又被称为延音踏板)是被最广泛使用的,它可以延续声音、丰富音色、增强音量,就延音踏板的分类和运用延音踏板的依据进行了介绍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钟俊 《科教文汇》2011,(22):146-148
"乐圣"贝多芬除创作32首钢琴奏鸣曲以外,变奏曲便是他创作的另一块丰富的领域了。其中,要数他在中期阶段创作的《c小调32变奏曲》最为著名。贝多芬创作的变奏曲大部分都跟莫扎特一样,以通俗性为内容,主题大都为大家较为熟悉的旋律。而这首变奏曲主题旋律则突破了贝多芬的常规,风格独树一帜,是一首深受大众欢迎的音乐会变奏曲。笔者从曲式结构、音乐理解、技术运用等多个角度对这一作品进行了研究分析,阐述各变奏演奏的具体方法,以便将纯正严谨的古典风格与深刻的感情有机地结合在钢琴的演奏上,从而将其表现得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1.
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创作的并流传于民间社会,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口头文学,它具有娱乐休闲的功能,是民间社会常见和独特的娱乐方式;民间娱乐自古以来以来就是民众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广泛存在丰富了民间文学的内容和体截,促进了民间文学得变异和发展.民间文学与民间娱乐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另外,对民间文学民间娱乐在当代社会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探讨,以期为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2.
《科学生活》2013,(11):38-39
苏联著名提琴家科根曾讲了自己的一段有趣经历,他决定在一次音乐会上演奏苏联作曲家创作的一首新乐曲,他曾在妻子的伴凑下练习过这首乐曲。当时,他的妻子邻近产期,不久生了一个儿子。儿子长到四岁便学会了拉提琴?有一天,他突然演奏出了从未学过的一支乐曲旋律,这支乐曲正是科根在那次演奏会上演奏过的那支曲子,而且仅在那次演奏会上演奏过一次,后来也未再演奏过,也未灌制成唱片,而他的儿子在出生后也从未听到过这支曲子。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记忆。  相似文献   

13.
沈佳虹 《科教文汇》2011,(1):137-138
古筝是华夏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有独特的音韵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历经千年,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山东筝派乐曲刚劲有力、朴实无华。乐曲《四段锦》是山东筝派最具代表性的曲目。通过对山东筝曲《四段锦》在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技法以及音乐风格进行分析,帮助演奏者准确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深入把握山东筝曲的音乐风格以及演奏特点。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人类语言的高级状态,具有一切的艺术美。曲作者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依心灵对世事的感悟,创作出一曲曲心神向往的天籁之音。而乐曲的真实再现则依赖于乐者的表达。乐者如何解读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并充分调动音乐手段,去发散曲作者原创目的,解决乐感、触感、气感等技术问题则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对器乐演奏中这三方面的发掘和运用进行浅薄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谭伟 《金秋科苑》2009,(12):173-174
源自中国农业社会的民间美术,顺应了民间文化的观念、性质和特点。民间美术通过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以及对历史传统造型的重新建构,实现了创作语言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民间美术表达了创作者真挚,朴素的情感,并使这种艺术形式最终实现了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谭伟 《今日科苑》2009,(12):173-174
源自中国农业社会的民间美术,顺应了民间文化的观念、性质和特点。民间美术通过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以及对历史传统造型的重新建构,实现了创作语言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民间美术表达了创作者真挚,朴素的情感,并使这种艺术形式最终实现了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三弦协奏曲《刘胡兰》是新中国建国后由张肖虎、肖剑声、刘振华、王加伦集体创作的一首三弦协奏曲。三弦协奏曲《刘胡兰》通过描写革命烈士刘胡兰的人物故事,运用山西民歌及地方戏曲音调作为音乐素材,以浓厚的地方色彩,使用了改革大三弦及丰富的三弦演奏技法和感人至深的音乐语言,塑造了人民英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壮烈人生。表达了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该乐曲对于三弦演奏技巧的运用非常丰富与独特。此曲运用了大量的演奏技法如:快速三连音扫弹、扫滚、撮、快速过弦、连续乐段单弹、轮指、分、吟音、滑音、左手快速过弦等等,本文将介绍该作品的创作历史背景,作者以及演奏技法的运用,并且尝试按照演奏的技法对该作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二泉映月》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传世之作,也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品旋律优美、意境深刻,深深牵动着亿万听众的心。从旋律、和声、节奏、演奏技法、结构、意境等几方面对作品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展示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9.
王楠 《科教文汇》2009,(29):262-262
二胡在民间广为流传,大量运用于戏曲伴奏,音色温润动听,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二胡的演奏技巧也是复杂多变,音色与人声极为接近,这给二胡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1909年德彪西创作的单簧管《第一狂想曲》,使得单簧管的演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这首作品从其选材、结构、和声以及独奏与钢琴间的关系来说,与以往的作品都不一样,具有全新的音乐意识。因而,在演奏方法上需要格外的讲究,针对不同的情况予以不同的处理,以适应作品多方面的表现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