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传媒的出现是文学传媒方式的一次革命,文学从以"语言符号"为载体的方式转变为以"视听符号"为主的传播方式,也可以说是一场"符号革命"。本文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论述了"符号革命"背景下文学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嬗变。从宏观角度而言,文学的地位被边缘化,媒介的地位被中心化;从微观角度而言,传统文学生态系统中的作者、读者、作品、等构成要素也在发生嬗变,此外,编辑、出版商、销售商等与媒介相关的人员地位的凸显,也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统的文学生态平衡。因而,新的诗学——大众传媒诗学———的构建就成了摆在文学研究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章句》篇中最大的疑点在于对"章"、"句"内涵的理解把握。刘勰《章句》篇"章"的内涵,兼取文字训诂"章"之本义与汉儒章句之学中"章"之用义,就文章"内义"层面而言指一个相对独立意思的完成,就"外文"层面而言指构成文章文本结构的、小于篇而大于句的结构单位。"句"则指文章中语气自然停顿的单位。"章句"合称,既指文章文本的言语层次结构,也指文章情理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3.
文学评点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形式,它与批评对象紧密结合,主要以读者为本位,引领读者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其本身具有理论价值。从《诗经》评点看,文学评点的随意性、感悟性,及重视艺术分析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文学传播价值,其表现大致可分为内外两端。就内在形态而言,表现为评点本身在欣赏层面对读者阅读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就外在现象而言,是指评点对作品传播和普及的促进。  相似文献   

4.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黑人文学的杰出代表.1993年,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美国文学史上黑人女作家第一次获此殊荣.〈仁慈〉(A Mmercy)是她的又一部重量级作品.文章以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的接受美学的"空白"理论为支撑点,从主题、情节和人物的层面分析小说〈仁慈〉给读者留下的大量文本空白,读者通过无限退想和自由思考,实现读者与作者心灵上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小说自18世纪作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体裁出现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成长。20世纪初批评家提出"小说之死"的观点。本文以新历史主义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的代表作《十又二分之一章世界史》阐释开来,以小见大,试图以文本为基础,从文本、读者、作者三个层面逐一反驳"小说之死"的论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文学空间问题逐渐受到重视。文学作品必须要有读者的阅读和参与,方可实现其自身意义。本文试图从接受心理空间的净化、接受心理空间的转换、接受心理空间的"不即不离"三个层面探究受众心理空间的各个层次,旨在把握接受心理空间在文学阅读欣赏中所体现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学的1985年是一个"方法年",是一个转捩点。那一年,各种文学期刊,文学界各相关单位纷纷介入到文学批评方法的引进与批评场域的建构中来,推动了1985年批评"方法年"的形成。"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提出引发了后来重写文学史的大讨论,为文学史书写提供了新的学术视角,具有典范意义。1985年,先锋小说、寻根文学等的出现开启了当代中国多元的文学时代,成为日后许多文学支流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从“政治三元论”出发,追溯历史发现文学的伤痛缘于政治人为的狭义化,“政治”概念的含混是文学与政治关系争论不清的根源。“政治文学”以政治生活作为作品“核心轴”,审美地反映人类的美好政治理念和情感,具有理想性、否定性的特征。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阐释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想象维度——乌托邦,实际否定了文学与政治在理念层面结合的唯一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诗词一直都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就其英语译本而言就多达十多种,其中又以1976年出版的"官译本"最为特殊。本文以毛泽东诗词"官译本"为例,分别对此译本进行词汇层面、语法层面及语篇层面的翻译补偿分析。翻译补偿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的明晰化有助于译者构架原文与译文之间理解的桥梁,也是译者主体性充分发挥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读者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读者意识在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不同的形态特征。中国当代的文学读者意识在整体上呈现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一方面,社会时代的发展和文学自身的发展影响着读者意识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它也强有力地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总体的发展趋势。从文学读者意识的发展流变来看,当代中国文学读者意识经历了从政治形态的读者意识到审美形态的读者意识再到消费意识为主导的多元化的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高斯的自传《父与子》是英国传记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派传记。高斯在这部自传中一反隐晦和溢美的维多利亚时代传记文风,围绕父子之争,建构了一个偏执、狭隘的父亲形象,颠覆了维多利亚时代父权至上的伦理观。《父与子》在传记艺术层面融入现代小说的写作手法,改变了传统传记的书写规范。作为英国"新传记"的前奏,《父与子》开启了现代派文学"杀父"的反传统之风。文章拟从伦理学、文学和心理学三个方面揭示《父与子》的杀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在对"现代中国文学史"这一文学史理论构想的合理性与艰难性进行阐释的同时,也对"现代中国"这一概念在国家建设和文学想象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在现代中国文学史的现代民族国家的理论框架之外,试图从语言关系的层面对疏漏的海外华文文学、翻译文学、少数民族文学进行一定程度的包容尝试。  相似文献   

13.
香港报刊的专栏杂文 ,自 70年代迄今 ,非常盛行 ,每天有专栏杂文数百篇发表。作者极多 ,读者极众 ,影响深远。香港的专栏杂文 ,良莠不齐。有不少专栏杂文 ,文学性薄弱 ;也有佳篇杰构。港内外论者认为香港的专栏杂文是香港文学的重镇 ,是香港、中国以至世界的一笔文化财富。其盛其繁 ,其为两岸、四海、五洲所无 ,堪称奇观。有论者对若干香港专栏杂文作者的评价甚高 ,认为其成就上追唐宋 ,超过鲁迅、巴金。文章作者发一奇想 :香港专栏杂文作者应可集体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4.
香港女性文学概观──中国女性文学现代行进的分支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总格局中,香港文学是非常特殊的一章。一方面,它承继着中华民城的文学传统;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的社会生活环境,又有着自己许多独异的意蕴特色。作为国际商埠。香港是一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地处中西文化碰撞融汇的前沿地带,节奏快,信息灵,观念新。经济的高速发展,电视传播事业的发达,娱乐生活的丰富多彩,使香港文学拥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读者市场”,使得香港读者偏爱“快多式”的通俗文学。因此,在一个较长时期,香港文学呈现出通俗文学繁盛而严肃文学沉寂的局面。直至八十年代初,严肃文学方随香港经济的起飞和…  相似文献   

15.
国内译界在文学翻译中一直存在重"神"而轻"形"的倾向,然而根据语言映象象似性理论,依据听觉、视觉形成的语言形式和内容之间存在着映射关系。就英文诗歌而言,这主要表现为主题与作品在语音象征、韵式、格律、语相和篇章等五个方面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之"形"与主题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翻译这类文体时,对这些形式层面的因素也应当给予充分的认识,不可过于轻"形"。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界对典型问题的探讨与论争一直没有间断。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冯雪峰以"典型的个性,是典型的个性"为核心和精髓,从文学典型创作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主观表现和客观再现的有机统一以及感性与理性的合二为一三个层面阐释了他的现实主义文学典型观,引起了当时文学理论界的广泛注意。冯雪峰的现实主义典型理论至今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学接受过程是较为复杂的过程,它是接受主体在文学文本中启动、强化、不断深入展现生命力的动态过程。本文试图用文学接受过程的有关理论从"从期待视野看琼瑶小说——琼瑶重视读者;从接受心理看琼瑶小说;从读者的接受动机看琼瑶小说"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琼瑶小说。  相似文献   

18.
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阈来说,香港文学和新加坡华文文学基于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建构了"温情中国"的形象,但由于注视者观看时的距离不同,造成了描述结果的差异:一个深沉忧伤,一个单纯明快。  相似文献   

19.
类型文学     
"类型文学"是近期文坛正在热议和研讨的一个新词,它大抵是指在传统的"精英文学"和"纯文学"之外的、更广泛和宽阔的文学形式,主要以"类型小说"为主,拥有众多读者。据有关统计,2009年全国出版长篇小说约3000部,其中"类型小说"占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20.
论文通过对文学经典中"主人公"与"对手"关系的分析,考察不同类型"对手"的独特作用,分析"对手"的文化内涵,揭示"对手"的文学和文化意义。文章认为,"对手"的时代意义与文化内涵的重要性远远超出"对手"功能层面上的作用,或者说,功能性的"对手"的价值,只有在时代意义与文化内涵层面上有所发挥与创新的前提下,才可能跃入一个具有艺术震撼力的审美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