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说话写文章,要求语言所表达意思清晰明白,让受众能正确理解。如果语言含糊不清,表意不明,则容易产生歧义,造成误解,甚至贻误大事。那么,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歧义是怎样形成又该怎样消除呢?一、同音词引起歧义汉语中有许多的同音词,这种同音现象使一些句子虽在书面表达上不会形成歧义,但在口头表达时则可能产生歧义。例如:“这是致癌物质”与“这是治癌物质”,“致”和“治”都读作“zhì”,由于同音,造成了听者正好相反的理解。消除办法:把单音节词语改为双音节词语,即把“致、治、癌”分别改为“招致、治疗、癌症”。二…  相似文献   

2.
薛从军 《学语文》2004,(3):43-43
同音词,指词义毫无联系而语音完全相同的一组词。它有两种类型:一是同形同音词,即书写形式相同的同音词,如“大家”,一作“著名的专家”之意,一是人称代词,且二者词义毫无联系;二是异形同音词,即书写形式不同的同音词,如“富庶、复述、复数、负数”等。同音词必须声、韵、  相似文献   

3.
同音(同形)异义。即一组字词的读音或写法完全相同而意义回异的现象是世界上各种语言所关有的。如汉语中“原因和元音”、“公式、公事、工事和攻势”就是两组同音词,读音相同而词义完全不同是同音词的基本特征,如七三年再版的The 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给同音词(homophone)所下的定义是:a word pronounced the same as but different in meaning from another.whether spelled the same way or not据不完全统计。英语常用词汇中的同音词约有2,450余组,5,390多个。这些同音词可按拼法是否相同分作两大类:  相似文献   

4.
一、一道练习题引发的思考亮亮是个小书迷,一次他在读法布尔写的《昆虫记》时读到这样一句话:“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蟋蟀是个地道的哲学家。”他不理解“地道”的意思,就去查《现代汉语词典》,词典里是这样写的:[地道]dìdào名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多用于军事)。[地道]dìdao形1真正是有名产地出产的:~药  相似文献   

5.
同音词在汉语中大量存在,在日常交流中,因为同音而引起误会在所难免,这是它的消极面。然而,人们更多的是利用它进行修辞,以增强语言表现力。利用同音词构成修辞格,有以下几种:一、“飞白”。是明知其错,故意仿效的一种辞格。“明知其错”中的“错”主要指的是音同音近引起的错误。“故意仿效”是目的,为了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形象;或者是讽刺揶揄。例如:  相似文献   

6.
同音词任何语言中都存在,汉语同音词比英语同音词更多。英语同音词不包括多义词和重音格式不同之词。英语同音词是由于使用同音字母组合,理据偶合,取意角度相同,词音和拼写演变,以及吸收外来词造成的。同音词按其“拼写”和“音节”可分为三大类。同音词是相对稳定的,有条件的同音词是少数。同音词给英语学习带来一定困难,同时,也解决了英语语言中“音少义多”的矛盾,是语言发展的必然产物,研究同音词有利于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7.
同音异义词汇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国的语言当中,当然日语也不例外。日语中有大量的同音异义词,其中汉字词汇中的同音异义词尤其多,对于日本人的语言生活以及外国的日语学习者带来很多影响。要研究日语中的汉语同音词,必须先了解日语中大量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日语中汉语同音词的产生有各方面的原因,其中日语汉字音的音韵构造是汉语同音词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8.
同音词是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尤其普遍.本文旨在通过对同音词定义的考察,深入了解这一语言现象,并抒写一点关于现代汉语同音词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英语虚拟语气教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语气(thesubjunctivemood)是英语语法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中国人学英语往往容易把虚拟语气和陈述语气(theindicativemood)混同起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英语虚拟语气主要是通过改变动词的形式和时态来表示的,是动词的一种特殊的语法形式。而汉语在这方面却没有特殊的表达形式,虚拟语气隐而不显。如:Iftherainstops,Iwillgoforaswim,和IftherainstoppedIshouldgoforaswim,前一句动词用的是陈述语气,后一句则用的是虚拟语气,但译成汉语,都是“如果雨停了,我会去游泳。”汉语说法完全相同,很难分辨出陈述语气…  相似文献   

10.
共宾关系是指两个动词谓语共用一个宾语的一种句法结构关系,如“(孟尝君)请而见之”(《战国策·齐策四》)中,两个动词谓语“请”和“见”共用一个宾语“之”,“之”既是“请”的宾语又是“见”的宾语。这种句法结构不仅古汉语中很常见,而且还残存在现代汉语中。现代常说的“取而代之”、“推而广之”就是这种结构的残留。其语义表达特点是言简意赅、简洁凝炼,因而是一种很经济的语言表达形式。共宾关系中,有的动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不是古今都相同的支配关系,而是包含一种特殊的语义关系,表示了特殊的意念,例如“匠人斫而小之”(《韩非子》)中所共宾语与动词谓语“小”构成意动关系,“小之”意思是“使之小”;有的宾语表示的意义因动词而异。象这些共宾关系,我们称之为特殊的共宾关系。特殊的共宾关系在语义表达上比一般共宾关系更简括更凝炼,但是由于时代的隔阂、语言的变迁,古人行文的简洁凝炼往往成为今人阅读理解的障碍,因此有必要对这和特殊的共宾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叫做同义词。同义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 例如,《孔乙己》一文中,“偷”、“窃”、“偷窃”三个词词义完全相同,都是“用不合法的手段,私下拿走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分别运用,各得其所,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12.
读下面两个句子,回答后面的问题。例句:①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②妈妈称回几斤苹果,准备招待客人。(1)这两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这个意思是。(2)请你再举出一个也是表达这个意思的词语,并用它造一个句子:。(3)以上几个句子的使用,体现了汉语表达的什么特点(或规律)?(四川内江市2002年中考题)这道试题特点十分鲜明。一、例句材料朴实易懂。例句中的两个语言材料一是出自课文《白毛女(节选)》,一是学生们很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语。“扯”和“称”是口头语,学生容易接受,这符合中考试题…  相似文献   

13.
同音词与谐音双关和谐音析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教师培训教材《现代汉语》(邢福义主编)对同音词的作用作了如下阐释:同音词可以用来构成同音双关的修辞方式,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例如:①他不能在导弹部门工作,他只能在导弹部门“捣蛋”。(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14.
多音字在汉字中数量较多,要掌握多音字的正确读音,通常是联系具体的词语作辨析,即“据词定音”。如:“大人”、“大家”中的“大”应读dà;“大夫”、“大王”中的“大”应读dài。对于特殊多音字,不仅要联系具体词语,还要联系具体语言环境作辨析。一、读音、意义皆不同的多音字例1:“便宜”中的“便”有两个读者:biànpián。就这个词来说,无论读哪个音都是正确的,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读音有不同的意思。如:“我把钱交给你,看哪种货价钱便(pián)宜,你可以便(biàn)宜行事,不必顾虑什么。”前…  相似文献   

15.
“解囊”.从字面上看.是“解开口袋”(“囊”是“口袋”的意思)。解开口袋干什么?从里面掏出钱来使用。但“解囊”在实际运用中却有特殊的含义:指“拿出钱来帮助别人”(《现代汉语词典》)。例如:  相似文献   

16.
胡裕树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现代汉语》(以下简称《教材》 ,在谈到同音词形成的原因时说 :有些同音词是由意义演变的结果造成的。这些同音词在古代是一个词 ,只不过是一个多义词而已。后来 ,随着历史的发展 ,这个词的原来几个意义逐渐分化解体 ,失去了原有的联系 ,但它的语音形式却没有产生相应的变化 ,就造成了同音词。例如现代汉语的同音词“刻”(计时的单位 )和“刻”(雕刻的刻 ) ,在过去是一个词 ,现在却变成没有意义联系的同音词了。“副”(正副的副 )和“副”(量词 )、“管”(中空的圆柱体 )和“管”(管理的管 )等等 ,也都是由同…  相似文献   

17.
白彦 《云南教育》2007,(9Z):42-43
在汉语中,我们会注意到这样一种语言现象:组成一个词的相同的两个字,如果顺序不同,其意义也不同。例如:“科学”与“学科”;“言语”与“语言”;“地质”与“质地”等等。在英语中也有相同的语言现象,请看下列几组词组: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音变现象是轻声、儿化、变调、语气词“啊”的音变四种,由这四种音变而产生的同音词即为特殊同音词。随着南北交往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推普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有必要对这类同音词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二语习得中的个人方言反映交际活动中个人的言语风格。英语中的“方言”(dialect)指不同语言使用者有关的语言特征,是“不同使用者的一种语言变体。在同一语言社区,不同的人群操不同的方言”。有人以英汉两种语言区别“方音”(accent)和“方言”认为:汉语的“方音”与英语的“accent”虽都表示一种“语言特征”,但意义并不完全对等。汉语的“方音”指标准音以外的地方口音,而英语的“accent”可指包括标准音在内的任何方音。汉语的“方言”与英语中的“dialect”也有类似的意义差别:汉语的“方言”指标准语以外的地方语言,  相似文献   

20.
常用的汉语词典都把“当下”一词确定为副词,其语义及用法也一目了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当下”意为“就在那个时刻:立刻”。例如:“我一听这话,当下就愣住了。”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1版)中,“当下”表示“就在当时”。例如:“主任当下作出了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