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身体素质"课课练"(以下简称"课课练")是学校体育发展历程中一个特有的现象。上个世纪80年代,身体素质课课练是当时体育课堂的独特现象:在每节体育课中  相似文献   

2.
<正>说到体育课中的"课课练",不禁在脑海中就闪现出下课前8~10分钟安排的"立定跳远"、屈腿跳、"俯卧撑"、"仰卧起坐"以及"立卧撑"等动作简单、有针对性的课堂身体素质练习。实践证明:体育课中适当安排"课课练"练习,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运动成绩和动作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提倡"课课练"回归体育课堂的今天,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针对体育课中专项性"课课练"进行尝试性研究、探索,它将为今后的体育课如何合理选择"课课练"内容和练习方法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课课练”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课课练"是为了谋求身体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是对基本教材的补充,也是体育课素质练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课课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基本素质,增强运动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掌握难度  相似文献   

4.
<正>一、采用"课课练",依据主教材合理搭配身体素质"课课练"在内容选择和设置时,应坚持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主教材确定搭配的体能项目练习内容如果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耐久跑,运动量和运动负荷相对较大,而且多集中在下肢部位,在考虑搭配身体素质时,不妨增加一些腰腹部的力量练习,或者是拉伸性的柔韧素质的练习。如果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篮球的定点投篮,其运动强度相对集中在上肢部位,那么搭配的身体素质适宜进行一些腰腹部的力  相似文献   

5.
在每堂体育课中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安排一些对学生身体起到改善作用的练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课课练"。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在体育课堂上安排课课练?笔者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与学生生理发育特征和敏感期相结合进行课课练内容的选择时必须充分结合所授班级学生的生理发育特征,比如,小学生年龄一般在6—12岁,在这段时期,他们的身体组织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骨骼坚固性差,易弯曲变形,所以在进行课课练时多选择一些以发展形体和形态为主要锻炼目的的内容,如站姿、走姿、芭蕾舞的基本功练习等。另外,还要抓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如“速度素质”的敏感期为10__13岁,在这一期间多安排一些短距离跑、爆发性项目的课课练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体育教学"课课练"盛行于上世纪80年代,"课课练"是体育教师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在课的主题教材完成后进行针对性、补充性内容,是以发展体能为主要目的,以简单易行、形式多样,时间段、效率高为特点的身体练习形式"[1]。90年代中期,这种以发展学生体能为主要目的的练习形式逐渐退热。近年来,由于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呈逐年下滑趋势,为扭转这一局面,"课课练"再次被广大体育  相似文献   

7.
课课练的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出:“有些简单易行,发展身体素质有效的教材,要争取课课练,使之有适当的密度和运动量。”这是对素质练习的新提法。要求我们体育教师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和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好某项或某几项身体素质的练习。下面就我的实践谈谈课课练的内  相似文献   

8.
“课课练”是针对学生学习现状,结合体育课的单元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生理、身体特点,科学合理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内容和方式,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不少地区的一线体育教师对“课课练”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区,出现一些效果不良“课课练”的现象。“条件作业法”是指在教体育课教学中,为掌握某一动作而设置的一定的作业条件,并把动作限定在一定的规格上,学生按照这种条件练习能够比较顺利地达到某一动作的要求。据此,本文以篮球课教学来说明“条件作业法”在“课课练”中的运用,利用“条件作业法”将体能练习(课课练)与篮球技术教学有效结合,旨在为一线体育教师进行构建条件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身体素质"课课练"(以下简称"课课练")的设计与实施,一线体育教学中存在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体育教师也做了各自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针对"课课练"的设计,不仅要关注体能的发展,而且应根据教材特点,将其融合于技术学习之中,或安排在技术教学前后以发展专项体能或作为补偿性练习等,有效地服务于教材的学习;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对健身知识与方法的掌握,从而为学生的终生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尝试将20世纪80年代体育课堂"课课练"的教学模式回归课堂,来逐步提高学生体育课的运动量。为了提高"课课练"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喜欢"课课练",在教学中,要加强研究、探讨和实践。本文着重抓住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视角,探索"课课练"的概念和教学策略,并提出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为构建小学体  相似文献   

11.
为总结交流"课课练"课题实施以来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研讨体能素质教学和练习案例,《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课题组于2012年12月21日在首都体育学院报告厅召开了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各区、县课题组的成员汇聚一堂,研讨课课练创新课题及学校体育的发展。会议的主题是"思路·案例·实效"。会议由课题总负责人李京诚主持,课题组郝军老师做了"健康新体  相似文献   

12.
《体育师友》2019,(1):1-3
文章从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课课练教学研究入手,提出"植入式"课课练教学,在实践过程中,针对运动技能学习提出初中体育运动逻辑重构教学。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提升,形成初中体育"植入式"教学形式,把运动技能与体能练习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对解决此难题作一些尝试,以求抛砖引玉,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体育教学中"练"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特征,无身体练习的课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课。"练"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必要手段,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只有通过有效的"练"才能更好的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真正提高体育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面对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普遍下降的状况,作为体育教师有必要思考如何利用好体育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高效地发展学生体能。而身体素质课课练或循环练习在内容、形式、负荷、时间等方面又有针对性不强、统得过多、练得过死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由于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课课练"又成为广大体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各种声音都在强调"课课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体育课中"课课练"提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课课练"的核心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甚至,有的地区在进行优质课评比时,把是否安排了"课课练"作为评优的必备条件,没有安排"课课练"的课评优一票否决。"课课练"是在80年代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被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呈现出连年下降的严峻形势,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课课练"对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作用。全面优化、科学高效地实施"课课练"既是学生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现实需要,也是体育教学延伸的拓展需要,更是青少年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正>十字象限跳虽然借鉴了跳舞毯的各种跳法,但是花样设计没有跳舞毯动作繁杂,讲解示范较简单、一目了然;练习时,用粉笔画出4个相互连接的方块,甚至只要画1个十字象限图就可以开展练习。用作课堂教学中身体素质课课练或学生业余练习时的力量、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专项练习,  相似文献   

18.
我校将"课课练"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体育组教师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如何在学校特殊的场地上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如何做到突破小场地的限制设计课课练的锻炼内容与时间,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针对学校面临的场地问题和现状,结合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的目标,从本校特点出发,提出实施“课课练”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目的“课课练”是在体育课中用来发展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的一种良好手段。它是由一个或几个对发展身体素质有效的简单易行的动作练习所组成。初中学生的“课课练”,必须适合少年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在这阶段,学生神经系统的发育较早于其它系统,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较快,动作反应迅速,是发展速度素质的有利时机。因此,我们在初中学生的“课课练”中,进行了如何以发展速度素质为主,迅速提高速度素质和促进其它素质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袁保才 《体育教学》2013,(10):59-62
普通高中实施选项教学以来,在针对课课练(素质练习)内容的选择上,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素质练习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对素质练习部分的兴趣,作者针对足球选项班的学生,设计了一套足球素质练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