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刊是我国报纸的传统特色,它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的新闻纸,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近年来,有的副刊仿效文学杂志,办成了纯文艺的版面,使文艺副刊游离于其它各版之外,与“新闻纸”的性质和服务功能格格不人。有的副刊登载的文艺作品既不是新闻,又不像文艺作品,降低了文艺的美学价值和作用,还有的忽视了文艺副刊在“新闻纸”上的地位和作用,干脆不办文艺副刊,刊登一些凶杀,色情方面的长篇文章,以招引读者。这些必须认真加以解决。本文试图就如何办好报纸副  相似文献   

2.
范超  王凌云 《今传媒》2006,(4):53-54
副刊是我国报纸的传统特色,它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新闻纸,在许多方面补充了新闻版的不足,使报纸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副刊的这种优势,曾经在很长时期内延续了报纸的生命力。可是,情况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报纸文艺副刊逐渐受到冷落,究其原因一是办报人片面追求广告效益的短视行为严重影响了文艺副刊的正常出版和编辑质量。二是网络及出版业的繁荣,使人们不再把报纸副刊作为感情交流的唯一载体。三是文学地位的日益边缘化也降低了人们对报纸文艺副刊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报纸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副刊,对于一张报纸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历来诸家办报都重视副刊。副刊有自己的个性(文艺性),又有与其它版面相同的共性(新闻性),报纸副刊既是文艺的,又是新闻的,具有双重属性。(一) “新闻”是报纸的本名,报纸副刊也叫新闻副刊。无论是文艺副刊,还是分类专刊,都属新闻副刊。副刊上刊登的文艺作品,应立足新闻,没有新闻的报纸便不成为报纸。副刊要在一张报纸上“站住脚”,要赢得广大读者的信赖,靠得就是自身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决定于新闻,新闻是副刊的灵魂。所以报纸副刊与文艺杂志和文艺期刊是有所区别的,以纯文学、纯  相似文献   

4.
报纸是传播信息的一种载体。报纸文艺副刊是报纸的一部分,自然也承担着传播信息的任务。有一种误解,认为报纸其它版面必须具备新闻时效,副刊却不必那样要求。恰恰相反,报纸副刊的新闻性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的特性。报纸又名新闻纸(News Paper),构成报纸的消息、评论、广告,包括副刊作品在内,都应该具备新闻性,不具备新闻性的稿件是不应该在报纸上出现的。 有人认为,报纸副刊应突出文艺性,强调新闻性会影响副刊的文艺价值。诚然,文艺性是副刊的特点,是区别于其它版面的基本特征。但如单纯强调副刊的文艺性,而不首先考虑它的新闻性,把副刊的文体等同于其它文艺期刊则是一个大大的误区。须知,副刊的优势在于报纸的优势,报纸的优势在于它能敏感地及时地传播新信息、新观念而被读者所看重,所以副刊作为报纸整体的一部分,也必须具备这一特性,而只有具备这一特性,才能充分发挥报纸副刊自身的优势和魅力。如抛开报纸副刊的新闻性,一味追求文艺性,势必使副刊走向狭窄而绝不会是多采。况且,由于副刊版面的局限,它既不能与其它文艺期刊在文学性上争短长,更由于抛开了新闻的时效性而必然使它失去诱人的光彩。 从副刊的发展历史来看,也证实了副刊的文艺性  相似文献   

5.
副刊是报纸的传统特色,它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的新闻纸,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的吸引力、竞争力、感染力,保证了报纸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冯桢 《新闻采编》2004,(4):30-31
报纸在市场化的新形势下越来越成为“新闻纸”,使某些报纸的副刊因被排挤而处于边缘化的“失语”状态。副刊的文化价值日益衰微,副刊的人文关怀功能被报纸的“功利性”无情取代,带不来经济效益的副刊似乎成了报纸不能承受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7.
许莹莹 《新闻爱好者》2010,(11):117-118
副刊,是我国报纸的传统特色,它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新闻纸,而具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上世纪20年代,以北京《晨报》"副镌"为代表的副刊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名噪一时。  相似文献   

8.
本文想从报纸副刊文体的变化上探讨一下报纸副刊改革的态势。 这里首先要说的是近年来报纸副刊文体形式的一些变化。众所周知,传统的报纸副刊文体主要有小说、诗歌、散文、杂文等形式,这些形式无一不属于文学式样。因此,我们的报纸副刊也多叫文艺副刊,报社管理副刊的部门也多叫文艺部。它的命题和职责都很明确,是报纸中负责编发文艺作品的地方。那时报纸文艺版,是报纸中的文艺。然而现在却不同了,副刊中的这种“文艺”特征在明显减弱,而其“新闻”和“娱乐”特征则大大加强,原有的副刊版面和格调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特征,于是扩而张之的“周末版”、“星期刊”则应运而生,而原有的副刊版面也被大大地改造了。它们被改造和扩张的共同点是:不再仅以副刊原有的那些文体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而代之以更新颖、更写意、更酣畅、更真实的装潢走向社会、人生和市场。有趣的是,这种文体的变化还带来了报社机构名称和版面名称的变化,“周末版”、“星期刊”取代了一般意义上的“文艺副刊”,而且大有比叫一般意义上的“副刊”更时髦、更新潮;即便是一般意义上的副刊,也不再使用“文艺”两个字,不再叫“文艺部”而改称“副刊部”或“综合副刊部’了。这实在是一个具有戏剧性的变化。对于副刊同行来说,不管你有意无  相似文献   

9.
袁敏杰 《新闻知识》2003,(11):54-54
身为宝鸡人,我尤其喜欢《宝鸡日报》副刊,每周三的副刊版,我都是篇篇文章字字句句认真阅读,仔细品味。日久天长,我品出了其大气清风文香,并深深感动。 这些年,不少报纸的文艺副刊纷纷“瘦身”(其实本来并不“肥”),宝鸡日报却对其文艺副刊进行了“增肥”,版面扩充了一倍;不少报纸的文艺副刊纷纷改头换面,扮酷卖俏;一些报纸副刊甚至“变性”,非驴非马,似乎有点像“文妖”。宝鸡日报副刊却坚守阵地,不  相似文献   

10.
文艺副刊,是一张报纸不可或缺的内容。有人说,一张报纸能否抓住读者,就看它的副刊办得活不活、好看不好看。这话不尽全对,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却反映了报纸副刊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下部队期间曾翻看过一些基层官兵的报纸剪贴本,发现文艺副刊的稿件在官兵剪贴本上所占的比例相当大,有的甚至全部是文艺副刊的散文、杂文和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11.
“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是中国报纸副刊在百年发展史中逐渐形成的办报思想。副刊丰富了新闻纸,充实了新闻纸,是新闻纸的风景、亮点、品位,从而曾经有过一段风光无限的日子。但是在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随着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副刊却陷入一个无所适从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人们对报纸文艺副刊的社会功能,认识不太一致。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文艺副刊有以下几种功能.一、宣传功能有人把报纸的文艺副刊等同于一般文艺刊物,强调它的文艺性,排斥它的新闻性,从而否定它的宣传功能,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报纸的文艺副刊,从它70多年前在北京《晨报》等报纸上诞生时开始,它一直都是报纸的一部分,它和新闻版面一起构成报纸的整体。“文艺副刊与新闻版的服务对象及其作用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一个是软的,一个是硬的;一个是迂回的,一个是直接的,最后是殊途同  相似文献   

13.
副刊不副     
“副“区别于正或主,居第二位.文艺副刊的“副“字,是相对于正刊--新闻版而言的,因为报纸是新闻纸.但从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读者需求看,副刊也有不“副“的一面.一般读者,看罢新闻,再翻翻副刊,精神上特别放松,优美的文字浸润着心灵,这是读新闻所达不到的享受.当然,文学爱好者,就对副刊更感兴趣.……  相似文献   

14.
报纸的副刊是相对于新闻主刊而言的。副刊和主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副刊努力为新闻主刊服务,是两者联系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近年来,我报正确处理副刊与主刊的关系,充分发挥副刊“特”性,加大新闻“重”量,增加了报纸的可读性和厚重感,取得了好的效果。报纸既是一张新闻纸也是  相似文献   

15.
副刊是我国报纸的传统特色,它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的新闻纸,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我在《京郊日报》主持副刊部的工作,强烈地体会到,报纸副刊经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的副刊(在第四版),有三种,一种是文学副刊"喜鹊",一种是文化体育副刊"文作乐园",一种是国际国内副刊"中外时讯"。这三种副刊补了《京郊日报》其他三个版的不足,发挥了思想和文化宣传的指导性,提供了其他三版所不具备的娱乐性和更为丰富的知识性,受到了京郊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英国报界有句名言,…  相似文献   

16.
报纸专副刊的改革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刊专副刊在传播大众文化方面起着先导和渗透作用。在当前媒介生态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研究报纸专副刊的改革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单纯的文艺副刊已不能满足读者多层次的丈化需求,“大副刊意识”是报业发展的必然。 随着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报纸版面的增加,今天的报纸没有一家只是单纯的文艺副刊,而各种  相似文献   

17.
副刊初探     
大凡报纸、杂志大都办有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每周一个版面,《求是》杂志的“绿野”副刊,每期12个版面。副刊文艺属性强,文字活泼,有“文”、“杂”、“短”、“活”的特色。由此,有人把副刊称之为“文艺副刊”,把主持副刊工作的部门,称之曰“文艺部”,或曰“副刊部”。虽称谓殊然,但副刊的概念应当是:报纸杂志上登载除新闻体裁外的其他体裁短小精悍的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固定版面。但是,辞书上对副刊的概念解释有失偏颇,例如,《辞海》:“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报纸的副刊一般要求与新闻、评论起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传播信息、繁荣经济为宗旨的信息专业报要不要办文艺副刊,如何办好文艺副刊?这是提高信息专业报质量的一个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文艺副刊是我国报纸的特色和传统之一,它“起于清末,最初称副张,或附张”,多刊登不属于新闻报道和政论范围而带有消闲性质的文艺作品,历来是深受读者所欢迎的。我国的综合性报纸长期以来也都很重视副刊的作用。然而,文艺副刊在我国的信息专业报上的  相似文献   

19.
办副刊也要注意导向问题——由副刊文学与图书、期刊文学的差异谈起刘小莽报纸副刊界今天已逐渐形成一个共识,即报纸副刊(这里主要指文学或文艺副刊)是文学与新闻的一种结合体,或者说,她是附在新闻纸上,也讲究一定新闻性的文学。这个概念应允许探讨,本身或许并无错...  相似文献   

20.
说起“副刊”,人们往往将它与“文艺”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毋庸讳言,报纸的文艺副刊有它自己鲜明的特点,它可以刊登一些文艺作品、文艺评论、文史小品等,可以适应不同读者的不同品味,它的新闻性、时效性可以差一些,作品风格或隽永或豪放,但在基调上却绝不可没有“主旋律”。虽然,它不要求事事篇篇都作机械的简单的配合,但它应使人们感觉到它与正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一个完全游离的部分。一张报纸要办什么样的副刊,必须服从于这张报纸总的方针,与报纸的整体风格取得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