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物流业是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血管”,一旦“血管”不通畅,那么社会经济系统就会陷入发展的瓶颈,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鉴于此,本文采用模糊德尔菲法和Bootstrap-DEA模型研究我国物流业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发展分异,从而剖析物流业发展趋势,找寻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案。研究发现:(1)我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整体偏低,区域分异情况较为明显,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2)东部物流业技术效率偏高、规模效率偏低,需要进一步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中部物流业规模效率偏高、技术效率偏低,需要通过资本投入加强技术研发;西部物流业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均偏低,应该采用针对性扶持政策保障西部物流业的发展动力。(3)实现物流供给侧管理、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策略、针对区域物流“短板”实现突破,将是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方案。  相似文献   

2.
物流是天津“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虽然有各种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天津物流业仍然面临着物流信息人才缺乏,影响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立足于天津,探讨物流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和如何培养物流信息人才,不仅对天津的物流业,而且对全国的物流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泉州区域是福建省物流战略规划的三大物流中心之一,2006年泉州市印发了《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文章首先分析了经过几年发展后的泉州物流业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港兴市”是泉州在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港口是泉州新的经济增长点,海西战略的实施是泉州港口物流发展的背景。据此文章分析了发展泉州现代物流业的几个潜力因素。现代物流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综合了泉州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提出了发展泉州现代物流业的几点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4.
物流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国民经济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营改增”可以解决货物和劳务税制中的重复征税问题,促进物流业持续稳定发展。以福建省物流业为例,研究“营改增”给试点地区带来的影响,对税改过程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做好税制转换的工作,让物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聂绍英 《职业技术》2006,(8):112-112
物流是一种服务业,其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哈尔滨市政府把发展现代物流业确定为“十五”期间的重点战略任务之一,现代物流业在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位置和巨大的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五个维度及综合发展指数并揭示其区域分布特征,采用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了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正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逐渐减弱;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未发生较大规模的空间演变,虽总体发展水平稳中有升,但各地区物流业集聚效应不够显著,全国范围内地区物流交流和联系不够紧密,尚未形成高质量的物流业发展联动机制。为此,要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物流基础革新、构建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机制,为促进“十四五”时期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精准路径。  相似文献   

7.
海南物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个覆盖全岛、功能齐全的海、陆、空“三位一体”的高效现代物流网,使物流业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它要求全省各界对物流业有充分的认识,对我省发展物流业的现状及前景、物流市场,发展目标、发展规划等有一个科学、准确的判断,更需要各级政府从法规上加以规范,从政策和资金上加以扶持。  相似文献   

8.
现代物流业不仅对促进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向纵深推进,合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包括现代物流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初具规模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合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针对目前合肥物流业“散、小、乱、差”的现状,应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政府政策支撑体系、加快培养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等方面,着力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丹东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三沿”城市。具有建设东北东部区域物流中心的优势和条件。近几年,丹东市物流业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但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对丹东作为东北东部区域物流中心的环境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丹东建设东北东部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合理布局、发展重点和采取的主要措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物流业与金融业合作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泉州“金改”方案重视金融资本服务产业和实体经济,为促进泉州金融业与物流业合作提供了机遇与政策平台.该文分析了泉州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探讨了泉州物流与金融业务发展方向,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和制造业关联度较高,但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依赖度有下降趋势,且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程度在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服务中心,周边城市和地区为腹地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体系,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商务中心的地位已初步确立。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就国内外电视传媒与体育产业的合作进行阐述.对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及电视传媒在体育产业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揭示了电视传媒与体育的合作态势及潜在的市场变化,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电视传媒与体育产业共同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鞍山是沈大黄金经济轴带上的重要支点,其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空间布局是沈大黄金经济带中部隆起的关键因素。本丈分析了鞍山地区产业结构呈现的二元性、单一性、资源型、产业关联性弱、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特点,提出了鞍山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要建立以钢铁产业为主导产业体系链和以产业互补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壮大现代装备制造业集群、做强矿产品精深加工业集群的思路,并提出了鞍山地区产业空间布局要以中部鞍海经济带为轴线进行轴带集聚,合理布局钢铁工业、装备制造业、轻纺工业、矿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现代服务业是与现代技术变革、产业分工深化相伴随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服务业,核心是生产者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具有知识和人力资本密集的特征,并在大型城市集聚,其发展对制度环境的依赖很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存在明显的行业进入壁垒,市场秩序混乱。当前的关键是抓住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历史契机,正确处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关系,坚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方向,放松市场准入条件,通过加强制度环境建设,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在中心城市的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土布业是兴宁特色的传统手工业。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兴宁土布业在引进技术、原料和设备的基础之上迅速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客观上为兴宁土布业的发展提供了时机,兴宁土布业迎来了短暂的繁荣。近代兴宁土布业是为市场需要而进行的商品性生产,不同于传统自给性的农村副业生产。20世纪30年代之后,由于受到经济萧条和社会动荡的影响,兴宁土布业日趋衰落。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梳理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四种主导集群模式和一种辅导集群模式,并就其模式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析。然后再结合桂林高新技术集群模式发展现状,对桂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7.
软实力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创意经济和城市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会展业,其在发展推进中与城市软实力能够互动提升,相互促进.城市能够为会展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集聚的产业支撑和先进的科技文化等条件;现代会展业对城市软实力的提升包括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给城市带来文化效应等.城市软实力在提升过程也能推动城市会展业品质的提升,如吸引更多优质会展项目落户、提高会展项目内涵等,二者相撑相持.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足球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尚未成为真正市场化产业;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不完善,相关产业潜能没有发挥等方面.由此寻找出制约我国足球产业发展的因素:产权不清,没有独立的企业法人制度;专业人才缺口较大;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曹雪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2):17-19,37
葫芦岛市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集群建设的总体思路令人振奋,葫芦岛市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人才需求旺盛。针对产业集群的产业特性,采取相关措施,利用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等院校的地域、技术和实验室等优势,服务于特色产业集群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优化产业集群与高校合作模式,采取产学研合作,以企业优势带动产业集群向高技术高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汽车增值服务业是汽车产品特定的消费需求引发的一种作用于汽车的无形增值服务,是汽车产业链中利润最大的环节。本文从辽宁省汽车增值服务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辽宁省汽车增值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