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朝初年是一个文章写作比较繁荣的时期,侯方域、魏禧、汪琬的古文最著名,被人们称为清初古文三家。三家之外还有不少作者,但侯、魏、汪是当时的三个突出代表,则是人们比较一致的认识。论述清代的文章史,不能不论及侯方域。 侯方域的文章在他在世时即已闻名。他早年以八股文为世人所重,有云卧居和杂庸堂刻本流传海内,但他擅长的还是古文。他在家乡结交名士,曾两度组织雪苑社研讨诗文,据雪  相似文献   

2.
在写人叙事的过程中,渗入作者或文中人物(有的是作者借文中人物的情感来抒情)的情感,并把它用生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抒情。一位同学以《感受乡村》为题,在文中写道:  相似文献   

3.
孙孝龙 《学语文》2013,(2):43-46
一、考点董理 (一)概述 1.《新课标考纲·古代诗文阅读》(2010课标版):(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相似文献   

4.
肖像描写(又叫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打扮和神情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格、精神性格等,表达作者的爱憎。有的学生一写到以记人为主的作文,往往会这样给人物画像:中等个子,  相似文献   

5.
“宁都三魏”是明末清初散文家魏际瑞(祥)、魏禧、魏礼兄弟三人的合称,“三魏”是以散文名世的,他们除了有丰富的散文创作外.也有丰富而完整的散文理论。“三魏”散文理论有许多相通之处,往往互为补充,有时甚至互为前提,在清代文论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年第4上期“异响争鸣”栏目刊发了金文连老师的《不能再以陶渊明诗文误导学生》(以下简称金文)一文,该文认为人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以及《归去来兮辞》给学生传达了不良的信息,陶渊明其实是一个“官不官”、“民不民”、“人不人”的人物,是古代隐士的典型,  相似文献   

7.
第一人称叙述具有直写见闻感受、真实亲切、情调独特的表达优势。在现代叙述中,“我”的所指高频切换,十分复杂,往往是因文体或叙述人(说话人)的不同而各异:有的为作者,有的是虚构的人物,有的前后分指不同的人物,有的为说话人,读者应随时仔细分辨。  相似文献   

8.
一、描写人物外貌 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写好人物外貌对突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思想,反映文章主题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写人的记叙文更是离不开外貌描写。人物的外貌指人的肖像,包括人物的容貌(面容长相,如五官等)、身材(高、矮、胖、瘦)、衣着(穿着打扮)和表情(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9.
论人物品评与六朝诗文思想结合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品评是六朝诗文思想衍生的一个重要平台,它和六朝诗文思想结合有三个方面的原因:政治的挤压使人物品评寻找传统标准之外的评价系统,元气论使文章与人具备了内在结合的逻辑可能,汉末经学对文学阐释能力的衰微则是人物品评与诗文思想结合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许许多姿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形象。茅盾先生说:“《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向来就受到最高的评价。所谓一百单八人个个面目不同。”《读(水浒)的结构和人物》)。《水浒传》描写人物的方法很多,作者不仅把人物放在尖锐的斗争之中,紧扣人物的身份和经历,通过人物的言行展示人物的性格,而且给人物加上一定的绰号和赞语,使人物在读者的心目中活起来,大有呼之欲出的感觉。凡读过《水浒传》的人,决不会忘记作者给他笔下人物所取的绰号。所谓绰号,就是指抓住人物的某些特征,给人物取的名号,是一种近于诙谐戏谊的…  相似文献   

11.
元稹研究是一个相对萧条冷落的领域,其中不少问题至今未得到澄清。文章是对元稹诗文人物考证的一个明显实例,考证了元稹诗文6篇,涉及其中人物7人,纠正了存在的误校、误考错误。  相似文献   

12.
《新会县志》(新会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人物传介绍陈白沙弟子区越:“他善撰诗文,诗风清逸刚健,著有《见泉诗集》十卷。”(《新会县志》第1123页)笔者以为有误。  相似文献   

13.
古诗词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是一笔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因其特殊的体裁,需要建立一种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一、古诗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与具体方法(一)读诗文1.自读诗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初读诗文.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为学习诗词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4.
我的弟弟     
本文写得短小、精干。小作者抓住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向我们展现了弟弟的可爱和幽默。作者集中笔墨对主要人物(弟弟)进行了一系列的语言、行为、神态等描写,并辅以周围人(“我”和爸爸妈妈)的反应,生动再现了这个片段,有较强的明场感。  相似文献   

15.
北宋遭受迁徒、贬谪之苦的诗文家众多。北宋人在贬谪期间所创作的诗文,在文学风格和审美情趣上与前人(特别是唐代)的有所不同,大多表现出高矿平远、淡泊闲吟、乃至戏谑调侃的特征,实现了对传统贬谪诗文以悲为美、且多表现哀怨愁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古典诗文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于儒家学说中,而儒家文化是建筑在道德本体论基础之上的,其价值取向以伦理道德为核心,表现了对人和人格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如何充分利用古典诗文所内蕴的儒家人格思想为现代人格塑造服务?我们认为要恰当运用教学艺术,在课堂中灵活实施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教育策略。一、知人论世古典诗文教学要重视讲解作者生平、生活时代及其写作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了解历史人物和过去的社会生活、道德风尚以及人们的人生追…  相似文献   

17.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唯一的既是前沿小说家又是前沿诗人的人。他在英国小说史上占据着非常独特的位置,因为与此同时他还是传统批判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和现代主义的先驱者。他的主要作品是韦塞克斯(Wessex)小说——作者自己给“人物与环境”小说的共同的名字。这些小说的主题主要是涉及到在人物(人)和环境(社会)之间的冲突。在哈代的韦塞克斯小说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纵观苏轼和魏禧的策论文,魏禧的策论深受苏轼影响,魏禧继承与发展了苏轼的策论特色。苏轼身处宋朝危机四伏之际,魏禧则身陷国亡之期,他们的策论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魏禧继承了苏轼策论"文以贯道,经世致用"之目的,据史立论,随机生发,翻新出奇,文笔纵横恣肆的风格特点。魏禧强调为文要"自成一家"、"识力超越",其爱国感情直露,更富战斗性,而且纵横捭阖,恣肆无忌,句法多奇拗曲折。  相似文献   

19.
《陌上桑》是一首东汉时期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诗歌,讲述了一名年轻美貌女子巧拒太守调戏的故事。作者认为罗敷之所以被塑造成功,是因为诗文从景物、人物、语言三方面进行了曲笔烘焙。  相似文献   

20.
在清代,河南文学占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诗文创作方面,出现了一批诗文名家。从清代商丘侯氏、宋氏、叶氏、陈氏、高氏五大家族数代人的著述情况来看,都有门弟家传的痕迹,家族著述特点明显。五大家族代表人物侯方域、宋荦等人的文学创作成就对后世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