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策略。正如英国作家萧伯纳所说:“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手中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便拥有两种思想。”因此,我们应在思维碰撞、方法共创的氛围里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真正意义,从而进一步强化其合作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举重若轻     
萧伯纳所写的《巴巴拉少校》在剧院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公演,各界知名人士都应邀观赏。演出非常成功,因此剧终时观众要求萧伯纳上台,接受众人的掌声,可是,萧伯纳走上舞台准各向观众致谢时,突然观众席中有一个人对着他  相似文献   

3.
萧伯纳的新作《武装与人》首次公演,获得很大成功。广大观众在剧终时要求萧伯纳上台,接受广大观众祝贺。 可是,当萧伯纳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有一个人对他大声喊叫道:“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 观众们大吃一惊,大家想,萧伯纳这回一定会气得浑身发抖,用高声的抗议来回答那个人的挑畔。谁知萧伯纳不但不生气,反而笑容满面,他向那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  相似文献   

4.
举重若轻     
萧伯纳所写的《巴巴拉少校》在剧院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公演.各界知名人士都应邀观赏。演出非常成功,因此剧终时观众要求萧伯纳上台.接受众人的掌声。可是,萧伯纳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致谢时。突然观众席中有一个人对着他叫骂:“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有谁看呀!停演吧!”  相似文献   

5.
谦逊做教师     
<正>先讲三个故事。萧伯纳在苏联访问时遇到过一个小姑娘,他同小姑娘玩了许久。临别时,他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萧伯纳。”说完,萧伯纳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自己是与一位名人玩时,一定会惊喜万分。想不到小姑娘却说:“请您回去也告诉您妈妈,今天同您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安妮娜。”萧伯纳听了为之一震,  相似文献   

6.
正一、前言音乐具有它独特的功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音乐可以带给我们轻松、愉快的心境,对我们的心情起到调节的作用。当前,有些学校在对音乐进行教学时,不重视对学生音乐理论知识的教育,而过分强调学生音乐专业技能的发展,使得很多学生以为掌握音乐技能就是掌握了音乐知识,而忽视了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就使得有些学生虽然熟悉使用某种乐器,但是对音乐的理论知识却不够了解,综合  相似文献   

7.
沈学庆 《课外阅读》2011,(7):262-262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的课文是《大作家的小老师》。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有一次,萧伯纳在莫斯科访问时,与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姑娘娜塔莎玩了很久。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出了自己的身份,没想到小姑娘模仿萧伯纳的口吻回了一句话,这出乎预料的回答让萧伯纳为之一震。事后,萧伯纳深有感触,并从中受到教育,认识到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并认定小姑娘娜塔莎是他的“老师”。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阐述什么是节奏?以及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为一切艺术节奏的产生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也为音乐的节奏提供了素材,成为人们理解音乐节奏的内在条件。阐述了音乐中的节奏与节拍的关系,并通过实例说明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希望引起音乐学习者在视谱、演奏、演唱时重视节奏,以准确地表达作品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9.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并不多,教学内容也多以跟唱或演唱为主,课堂内容相对枯燥,学生也可能对演唱产生畏惧感提不起学习兴趣。小学音乐教学并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成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很难提升。所以说,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当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发挥创新能力,引入音乐情景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在综合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听赏音乐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中小学因音乐课堂中,感受和鉴赏音乐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拟从音乐教学乐入手,结合本人的教学时实践,论述如何让学生听懂音乐。  相似文献   

11.
乔治·萧伯纳,爱尔兰戏剧家,代表剧作有《人与超人》、《芭芭拉少校》、《圣女贞德》等。萧伯纳被誉为“20世纪的莫里哀”,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萧伯纳还是一位机智的幽默大师,他的许多逸事为人们所称道。以退为进萧伯纳的剧本《武器与人》首次公演就获得了成功,当他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的祝贺表示感谢时,突然有人大声喊道:“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收回去吧!”观众以为萧伯纳一定会气得浑身发抖,会大声抗议这种挑衅,谁知萧伯纳却向这个人深鞠…  相似文献   

12.
平等的力量     
人无高低贵贱之分,追求平等是人与生俱来的内在精神要求.   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和一个小姑娘在一起玩了很久.分别时,萧伯纳对她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萧伯纳."……  相似文献   

13.
音乐究竟能否表达情感,从古至今一直有很多的争论。从声乐形态向器乐形态转变时,旋律派与和声派的产生,到20世纪新古典主义音乐和表现主义音乐的对立产生,不难看出,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对于音乐美学情感问题的追问,各种流派一直是在此消彼长、互相对立、互相依存的状态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小故事     
苏联访问,遇到了一位可爱的小女孩。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同她玩了很久。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家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的作家萧伯纳。”说完,萧伯纳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自己是与一位世界大文豪玩时,一定会惊喜万分。“您就是萧伯纳伯伯吗?”小姑娘问。“怎么,难道我不像吗?”“可是,您怎么会说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呢?请您回去也告诉您妈妈,就说今天同您玩的是一位苏联小姑娘。”萧伯纳听了,不觉为之一震。他马上意识到了自己刚才的自以为是,不禁一时语塞。小故事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音乐的政治功能因为儒家而倍受重视,但人们在接受儒家音乐思想时却对此产生了误解,将具有政治功能的音乐等同于政治。直到唐代,这种误解才被纠正,代表人物有唐太宗与白居易等,他们认为政治是国家治乱的根本,音乐只是其辅助手段。唐人对音乐政治功能的正确认知,有利于促进唐代音乐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当音乐走进20世纪崛起并普及的电视这一年轻的视听艺术中时,"电视音乐"诞生了。电视把世界的起居室全变成了观众厅,电视不但传播音乐,还创造出许多新的音乐样式。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很难使欣赏内容走进学生的内心.尤其面对一些较长的欣赏曲目时.学生通常不能做到有效聆听。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摸索出了几个小策略以应对出现在音乐欣赏课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包旭芳 《成才之路》2010,(32):65-66
一个人,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活力;没有了音乐,也就没有了色彩。音乐,如同一片美丽浩瀚的星空,正静静等待着我们的孩子们张开双臂自由飞翔。然而在音乐教学中常发现:一些孩子兴奋好动坐不住,演唱时缺乏自信不敢唱;在跳舞时因跟不上节奏而手忙脚乱。  相似文献   

19.
浅谈国内外音乐治疗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治疗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音乐治疗思想及临床应用古已有之,但作为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仅20多年.本文通过时国内外音乐治疗的起源及发展进行论述,阐述了音乐治疗的广泛应用和令人振奋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印度音乐是世界艺术之林中一个耀眼的部分,神秘的印度音乐文化给人一种轻歌曼舞无尽时的浪漫感.中国和印度作为两大文明古国,历史上的音乐文化交流密切,再加上近年来很多中国学生和学者在印度的留学与研究,中印之间的音乐文化对彼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印度音乐的独特魅力中,笔者受到了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