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辞以情发,情不到,故辞不发。”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博览群书,积累写作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平时博览群书,读其他精美的文学作品,读历史,读科学,读自然,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摘记,多写读后感,同时还应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精读一两本文质兼美、有时代感、可读性强的杂志,如《读者》、《窗外》等,补充和规范学生自己进行的广博性阅读。  相似文献   

2.
韩剑 《云南教育》2008,(10):15-16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量提出了具体要求: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创造条件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校“儿童课内外阅读实践并行发展研究”课题组的教师经过几年的实践与跟踪,针对儿童课外阅读指导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做文章。  相似文献   

4.
《煮书》是一篇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的应用性课,于老师创造性地组合教材,课前让学生自学《煮书》,课上让学生运用“煮书”的方法“煮”读《荷花》,还学生以真正的“读”地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把发现留给学生”,使其在创造性的阅读中展现个性。学生“煮”中见悟、  相似文献   

5.
读书的过程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一篇好文章.不经过反复阅读,就不能领会其含义。读得越熟,领会越深,作者的情感就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的语言就会被读者消化、吸收和运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以指导学生读书为核心,要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课标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相似文献   

8.
读书与《红楼梦》只是读与被读的关系。之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是基于这样一种现象:在当前的许多阅读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一说到“有感情地朗读”时便总认为读某段文字读出某种既定的语气,读得有声有色便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这样做恰恰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忽略了学生对某篇(段)文章的自我感受和独立见解。正如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红楼梦”,每个人读某段(篇)文章,都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9.
莫伟军 《中学文科》2007,(12):85-8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换句话说,就是要还学生以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地位。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实践这一转变?在教学《童年的朋友》时,除了扫除生字障碍,我把大量的时间交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探究,感悟内化,效果不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一贯的主张。让学生爱上读书,读得轻松,读得入味,"方法"之中有学问。毕竟读一本书不同于读一篇文章,"读整本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读整本书"使学生的阅读心理更加专一,"读整本书"可以培养各种读书方法如精读、略读……  相似文献   

11.
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我们应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文学阅读。科学、有效的文学阅读指导,不仅仅是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另外,文学阅读的指导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并要做到博、专结合。  相似文献   

12.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剌渎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嗣。”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课外阅读的目标和教学建议。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良好个性,健全人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加强课外阅读是目前语文教学领域的一个共识,开展课外阅读的推荐、指导、评价工作是语文教师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姚宁亚 《教师》2011,(10):68-68
语文积累的主要途径是读书,尤其是诵读。熟读和背诵是语文学习的本和源。任何一篇作品都反映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都会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指导学生熟读一些思想内容好的优秀课文,如《白杨礼赞》《谁是最可爱的人》《社戏》《背影》等。诵读这些经典名篇,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道德观、幸福观、价值观、恋爱观、审美观等,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起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一个大难题。高密一中语实验室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虽然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读书环境,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在实验室中真正学到东西,有很多学生成为实验的失败品。这当然不是语实验室的失败,问题就出现在教师的指导上。先看看语阅读实验中的几种现象:有一部分学生书读得很认真;某同学拿起一本《鲁迅杂集》,翻开目录。找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  相似文献   

15.
以讽刺见长的《儒林外史》,关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阶层的生存状态,因时代距离久远,学生阅读障碍较大。以“阅读关怀”理念统摄导读教学,着眼引导和关爱,因文构建感知、畅读、归因、思辨阅读场域,助力学生读得进、读得懂、读得透,科学落实导读。  相似文献   

16.
《读书作文谱》阐述了清朝初年语文教学法专家唐彪在读书与作文方面的经验和主张,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语文教学法论著.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用"SOLO分类评价法"分析处于不同思维水平的初中生所需要的特定阅读技能,运用《读书作文谱》中具体的阅读方法,建构具体细致的阅读策略学习支架,有区别地指导...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现在的许多孩子缺少人生经验,使他们的性格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缺陷。面对生活,他们更多地表现出对他人的漠视和对人生的无谓。《草房子》就为学生搭建起一座精神殿堂,能真正唤醒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的心变得柔软起来,让他们真正学会感动。我结合《草房子》谈谈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我一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还是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就课外读完了《水浒传》和《西游记》。读书伊始,难免有许多看不懂的地方,读得多了,慢慢地也就看得懂了。如此,我读书的兴趣更加浓厚。于是,我“目睹”江姐、许云峰等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染红了的岩石(《红岩》)。经过一场《暴风骤雨》的洗礼,知道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来,我“结识”了八路军侦察员肖飞(《烈火金刚》中的人物),和他一起“深入”敌后(《敌后武工队》),过了一把“打”日本,“除”汉奸的瘾。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增强阅读量,提倡少做题目,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那么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开展读书活动呢?一、好读书古人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相似文献   

20.
谈到读书,我最佩服20世纪前半叶那一代文化名人,他们读书多,读得精,动不动一部大厚书就能背下来,真是了不得的功夫。 从《八十忆双亲》里,知道钱穆9岁就能背诵《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