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国秦汉时期的里社与私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长江流域出土的简牍材料表明,战国秦汉时期南方楚地存在着很多里。里皆有其社,社主又有“地主”、“侯土”等异名。围绕着里社的巫术活动十分盛行。从战国至汉代,里、社合一之制基本得到沿续,然而里、社分离的历史趋势已明显存在。西汉晚期,民间百姓在里社(官社)之外另立私社。东汉初年的《序宁祷券》证明了此种私社的存在,西汉中期邗江汉墓的《神灵名位牍》和秦朝末年的周家台秦简《日书》中关于私社的内容,比文献中唯一一条材料(见《汉书.五行志》)要分别提前36年和177年。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古文字、古文献资料的爬梳、整理 ,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 ,从宗教学角度对商周时期的社神崇拜进行了初步整体考察 ,力图明确这一时期社祭的一般情况、社神权能的变迁及社神在当时宗教神灵系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两汉时代,社的性质日益抽象化。社祭时的祭祀与被祭祀者,也由以往对自然的敬畏转而变成一种相对平等的交易,社神的地位开始下落。而乡里之社,尤其是在农村聚落中的私社,则转化为一般的土地祭祀单位,还具有了愈来愈浓重的娱乐节庆色彩,使其成为当时乡村社会中的两大节日。  相似文献   

4.
古人认为 ,司命神是文昌宫第四星 ,主督察人命。汉代 ,司命虽为“宫中小神” ,但因其能主宰人之生死 ,神小权大 ,因而地位很高。不仅被纳入国家祀典 ,而且得到民间百姓的普遍信奉。人们不仅在家中别作小屋供奉之 ,出门时也随身携带 ,随时祭祀。说明两汉时期 ,司命神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 ,司命神之地位在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5.
民间信仰是一种非官方、非宗教的下层信仰,李绍强、李修龄试图通过对山东方志中有关资料的分析,揭示明清时期山东民间信仰的主要特点。秦海滢认为明初统治者为了整顿神统,虽然明确规定了允许进入正祀、杂祀和淫祀的神。但是,山东各地民众信仰既有在国家规范下的活动,又有自身需要所奉祀的多神现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间信仰的多样性。代洪亮以泰山信仰为中心,着重考察了民间香社与明清山东乡村社会的密切关系,认为香社是重要的乡村社会组织,明清时期山东范围内,以泰山信仰为主体的民间香社组织非常众多,这些香社组织与乡村社会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两汉时代,社的性质日益抽象化.社祭时的祭祀与被祭祀者,也由以往对自然的敬畏转而变成一种相对平等的交易,社神的地位开始下落.而乡里之社,尤其是在农村聚落中的私社,则转化为一般的土地祭祀单位,还具有了愈来愈浓重的娱乐节庆色彩,使其成为当时乡村社会中的两大节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古文献、古文字及其他考古材料的分析,可探析出两周时期人们心目中诸主要神灵的权能,两周时期天(帝)的权能日渐从主宰王朝兴亡向主宰诸侯国盛衰转变,祖先神的自然权能日益被淘汰,社、山川之神、日月星辰诸神的权能到战国时期开始向自然权能方面回归。  相似文献   

8.
祭祀社神是农耕文化一项重要的礼仪活动,中国人的社神崇拜从农耕时代就开始了,目的是祈求养育万物的大地赐予人们五谷丰登,保佑百姓幸福安康。祭祀土神礼仪隆重,祭品丰富,在向神灵敬献美酒的同时,还伴有音乐歌舞,慢慢形成了一整套礼仪制度。社祭坛上的封树,是国土的标志,也是王权的象征,"社稷"由土神和谷神祭祀演化成国家民族的代称。这一重要的农耕祭礼我们可以从出土文物和汉字中找到印记,文物图纹和汉字图像的解读,为还原历史提供了更直观的研究手段,所以,图文承载的是一部固化的农耕历史。  相似文献   

9.
新近发现的山西贾村赛社《排神簿》抄本是当地祭祀蝗皇时多村转赛时所用的神祗排位册子,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民间信仰状况。通过对咸丰、光绪年间两本《排神簿》中的神祗数量、种类分析,指出了当地赛社祭祀蝗皇时道教信仰的民间特点:道教信仰的广泛性超过佛教信仰;该神祗系统是以道教神"昊天玉皇上帝"为中心的多神信仰;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道教神成为供奉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0.
“社”是土地神,或称祭祀土地神的活动,或指祭祀土地神的场所。古人认为,“社”的神力,由土地生发出来,非常广大。“社”的桑林则是生殖象征如社木。“社”的节日,社日,包括春社秋社,“秋报春祈”意义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一、民间香社与乡村社会性质著名学者顾颉刚在20世纪20年代调查妙峰山香会时,认为“香会”即是从前的“社会”,与社祭有密切的关系,后来由于佛教的传播,固定的“社会”逐渐演化为流动的“社会”。香社活动大约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与佛教祭祀有很大关系。后来香社活动逐渐普及到民间社会中去,到明清时期,成为民间祭祀活动中的组织主体。现存最早记载泰山香社的资料,出现在唐末五代时期,就山东地方文献资料而言,泰山香社却是在明中期以后成为民间香客朝拜泰山的组织主体,明嘉靖万历时期,德州、临邑都已经出现了祭祀碧霞元君的香社,章丘善人张自成连结同志,  相似文献   

12.
古代的社祭隆重而不乏温情,在祭拜土神的同时,社祭典礼还为青年男女提供了相会和交流的最好机遇,因为土地神不仅主宰大地的生养,还是人们婚姻的媒神。社祭树下的媾合孕育了一大批古代的帝王与圣贤,这是人类原始婚姻状态的写照,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理念的反映。"食色性也",描摹了古人朴素的生活方式,一直是儒家倡导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继承了战国以来的里社合一体制,并赋予了其大一统集权制度下新的特征。同时作为基层行政组织的里和作为先秦村社遗留的社之间也正在发生着一些变化。20多年来,学者们在先贤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着行政系统的里、信仰系统的社、以及里社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新的史料,加强从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动态考察,当成为今后学者们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社公"是壮族民间对"土地神"的一种称呼。在壮族地区对"社公"是非常崇拜的,并形成一种社会信仰。通过调研广西武宣县石迭村对社公的祭祀过程,探析出"社公"祭祀的主要社会功能在于春祈秋报,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团结邻里、宗族,构建和谐社区;祈祷神灵守护一方安宁。  相似文献   

15.
唐宋时期的邑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邑社为中国古代广传之民间组织。唐宋时期的邑社既受限于前代结社风气,又受到历史环境限定,自成体系、别具一格。其社规、社约式的结社方式、繁多的种类、丰富的组织活动、组织的世袭性、社众的平等性、女人社的大量涌现,以及与寺院的微妙关系无不印刻着历史烙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的民间巫术在先秦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民间的生产生活巫术分别在减缓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释放生活压力、消解个体精神危机,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合不同阶层的地位差异、维护地方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文化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2012,(1)
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项特征呢?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在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明清时期临沂地区民间信仰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其中既有对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玉皇大帝、真武大帝、城隍等自然神以及关帝、地方乡贤名宦等人格神的信仰,也有对龙王、八蜡等灾害神的崇拜。民间信仰呈现出种类多样性、地域广泛性、主体普遍性、目的功利性等特征。在民间信仰发挥心理慰藉、社会整合等作用的同时,因其而产生的庙会活动对当地民众的社会生活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在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明清时期海州地区民间信仰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其中既有对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真武大帝、城隍等自然神以及关帝、天妃等人格神的信仰,也有对龙王、八蜡、刘猛将军等灾害神的崇拜.民间信仰呈现出种类多样性、地域广泛性、主体普遍性、目的功利性等特征,对地方民众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历史传说故事和文字共同展现了社会发展状况。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也发生改变。文字记载、历史故事的变化,反映了社会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以对"社"的考察为例,从"社"创字起源的背景出发,探析一定时期内"社"祭在国家与地方的两种层面下是如何存在的,追溯社祭活动变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