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意义]信任是维持科学家相互合作的关键因素,并会使科学家之间产生知识传递,使知识由个人所有传递为多人共有。对信任机制导向的科学知识传递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科研合作者信任关系的维护,还能加速促进知识传递,从而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方法/过程]首先,利用美国物理学会数据集(APS)对科研合作者的信任程度进行量化,分析合作者之间的信任分布规律;然后,将科研合作者间的知识传递划分为隐性知识传递与显性知识传递,梳理合作网络中知识传递的路径;最后,利用回归分析对合作者之间信任程度对知识传递量的作用效应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科研合作者之间的信任与知识传递有着明显的时序共振规律;产生隐性传递的合作团队的信任程度比产生显性传递的合作团队的信任程度更低;显性传递与信任程度的相关性更高,但依赖性更低。基于此研究结果,将科研合作信任情感研究扩展到信任行为,并通过量化科研合作者之间的信任程度,减少在合作横截面中测量静态信任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朱丽娟  李丽娜 《情报杂志》2013,(6):76-79,52
对现有的八种科研合作计量指标作简要介绍,分析各自的特点和不足。发现目前的计量指标只考虑合作者的数量、合作者的质量和作者间合作关系的质量中的个别因素,均未能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建议计量科研合作可将合作者的数量、合作者的质量和作者间合作关系的质量均加以考虑,并可从不同角度衡量合作者的质量和作者间合作关系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为帮助学者省时省力地发掘出更多潜在科研合作者,建立高效科研合作。【方法/过程】本文提 出基于多维决策属性的科研合作者推荐模型,将学者选择科研合作者的因素划分为可合作性和易合作性两个维 度,其中可合作性包括学者研究方向度量、权威程度和活跃程度;易合作性维度侧重考虑目标学者对科研合作者年 龄、性别的偏好以及彼此建立合作的难易程度。【结果/结论】通过获取“情报学”领域实例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科 学性和有效性。【创新/局限】本文在精确表征学者研究兴趣的基础上,从认知等层面挖掘多维科研合作者决策属 性,为科研合作者推荐提供了可行思路,对构建高质量科研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本研究面向的是发表论文层面 的科研合作,未考虑学者联合承担项目等其他方面的合作,后续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陈洪转 《软科学》2012,26(2):6-9
针对产学研合作演化规律问题,基于人的有限理性,建立了产学研合作的对称进化博弈链结构模型和动态决策方程,讨论了合作进化博弈的稳定均衡状态,通过仿真分析,较好地揭示了产学研合作中的"囚徒困境"和演化规律,认为合作者经过长时间的博弈,合作成功比例会提高,研究结论对产学研合作管理决策及模式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础学科国际科学合作的重要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基础学科国际科学合作的重要特征以及国际科学合作的产出数据系统,着重考察了影响国际科学合作与交流发展水平和状况的诸种因素及其关系。通过对国际科学合作中所出现的复杂现象与关系的研究,以回答诸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的规模为何存在差异、世界各地区及国家是如何形成了国际科学合作的网络的、基础学科领域国际合作形成的模式以及各种科学的外部因素对国际科学合作产生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分析图情专业参与国际合作的数字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图书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过程]以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设立的跨大西洋合作基金--"挖掘数据挑战"资助的8个图情学/图书馆主持的项目为例,进行内容分析。[结果/结论]图情专业在科学计量学、元数据技术、音频档案数据挖掘和数字历史等数字人文研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跨国、跨学科和跨语言语料库的元数据标准化处理是国际合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馆员在国际合作中扮演了辅助而非合作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研究选用2006—2020年间我国生物医药合作数据,依据专利合作者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分阶段构建我国生物医药专利合作网络,分析我国生物医药专利合作网络的特征以及演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在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演化特点,早期的合作专利较少,而且合作网络较为分散;在2010年之后,专利合作网络不仅规模不断扩大,而且网络的联通性逐渐增强,同时也呈现出多中心特征;在此期间合作网络的合作模式也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变化趋势,从分散的松散型合作转变为更具有稳定性的紧密合作和探索性合作。  相似文献   

8.
检索并下载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ISI)的Web of Science网络平台的文献数据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可视化的科学知识图谱和文献共被引网络中的节点突现率指标,探测国际科学合作领域演进的研究前沿。2000年以前的一段时间,国际上科学合作领域的研究前沿问题主要包括:对科学合作的起源、基本概念界定等,科学合作网络的结构、测度与网络模型,国际科学合作的测度和影响因素,医药和卫生领域的科学合作问题等;另一方面,2000年以后,科学合作领域研究前沿主要包括科学合作网络、国际科学合作、社会网络方法与技术、文献计量指标在科学合作研究中的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ISI)的引文索引数据库中,检索科学合作领域研究相关的文献数据,通过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绘制该领域国家合作-主题词混合网络知识图谱,对国际科学合作领域的国家合作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当前国际科学合作领域研究的国家地域分布,探测科学合作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布局;分析中国科学合作领域研究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问题以及中国在世界科学合作领域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合作者事前应选择合作研发模式和收益分配机制。以RJV和CLA为例,从理论上说明如何选择合作研发模式;在RJV合作模式下。建模确定各方收益分配系数和努力水平。再对均衡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煤炭产业链纵向合作研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科技合作绩效定量评价方法探讨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针对当前区域科技合作绩效评价主要使用定性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从社会、经济和科技3个方面来选取指标作为自变量来衡量科技合作的效果的SET方法,并且以粤俄科技合作为例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粤俄科技合作绩效从2000-2005年总体上呈现出快速上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12.
从中小企业合作创新的优势、模式选择和合作创新风险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合作创新进行了分析,得出合作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战略选择,但合作创新模式要随合作对象不同而不同,合作创新依然存在风险。  相似文献   

13.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合作者合作创新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魏江  邓爽 《科研管理》2010,31(3):27-34
作为创新推动者、传播者和发起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承担着企业服务创新合作者的角色,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企业中,与各种不同的主体进行创新合作,并与客户企业进行高度的互动。本文从KIBS与合作者的互动入手,基于中国KIBS合作创新主体和创新活动类型的现状调查,对KIBS与合作者合作创新进行分行业分析,由此深入探讨互动的作用和影响因素,从而为KIBS企业改善服务方式、提高创新效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创新国际化的定义与特征进行研究性界定,以江苏为例,阐释全球科技创新新趋势新变化对创新国际化的主要影响,通过对标剖析江苏薄弱环节和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研究深入推进创新国际化的路径举措,提出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根本、以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为支撑、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以机制和政策创新为突破口等建议,更积极应对国际格局变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更精准汇聚全球创新力量和要素,为我国在复杂严峻国际形势中迈出更加坚实开放创新步伐、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率先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公共组织之间的合作对于改善公共治理的绩效,弥合公共部门之间因为分隔而带来的裂痕至关重要。公共组织的合作决策受到组织内部、潜在合作对象以及宏观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公共组织间的合作形成有赖于互动资源、政策资源以及结构资源的丰富程度。公共组织的合作决策目标是一个利益组合,这个利益组合是决策人、组织内部相关人、组织本身、关联组织以及公众以不同的形式进入公共组织决策过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科研合作对促进科技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作为汇聚、培养和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战略高地,如何避免身陷科研合作的“盘丝洞”是学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聚焦微观层面高校学者的科研合作,以中介、调节的研究视角为切入点,针对合作范围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分析位置嵌入、关系嵌入、结构嵌入三种网络嵌入的调节作用和国家级基金资助的中介作用,构建有中介的调节模型。以上海市8所研究型大学被SCIE收录的2018-2020年Web of Science类别为“Nanoscience&Nanotechnology”的4365篇合作论文中1292位作者为样本,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国际合作更有利于学者提升科研产出;(2)国家级基金资助在合作范围与科研产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嵌入调节合作范围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当学者网络嵌入处于较高水平时,强化了合作范围对科研产出的影响,其中位置嵌入、结构嵌入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国家级基金资助的中介实现。  相似文献   

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国际合作的重要渠道,新时期应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形成了“科学研究—人员交流—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总体布局,合作总体布局不断完善,合作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合作模式不断优化。新形势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要适应全球化趋势和科研范式转变,构建全球化创新网络,拓展国际发展空间,以及应对全球挑战和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因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模式与管理方式亟待创新。世界主要科技强国科学基金都建立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国际合作资助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系统优化、全面升级、梯次推进,加强顶层设计和能力建设,加强重大任务和平台资助布局,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实施精细化国际科技合作战略。  相似文献   

18.
金砖合作承前启后,开启了第二个“金色十年”。过去,金砖国家在经济、能源、人文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未来,在科技创新浪潮的驱使下,科学技术合作必将成为金砖合作的新亮点。以代表技术的专利申请和代表科学的科技论文发表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基于WOS数据库,检索下载了近十年内金砖国家间科研合作论文,对其合作特征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参与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金砖国家间科研合作已完成了双边向多边合作的转变;各国就各自关切的重大议题进行了广泛合作;科研合作影响力不断提升,且科研相对影响力与反应社会关切问题息息相关;这些热点问题由各国一流大学和顶级研究机构主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参与金砖国家合作,在整个合作网络中各国不受自我为中心的节点影响。文章最后从金砖国家合作优势、平衡合作、机制建设和一带一路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仇笳熙  毛雪鸥 《科研管理》2019,40(7):285-288
加强科研国际合作是“双一流”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要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出发,加大国际合作的力度,把握科研领域的国际前沿。将高校建成为一流的培养基地。努力培养出国际学术大师和治国英才,建设高校成为国家人才智库和科技高地。本文拟以T大学的C院系为例,回顾近年来该系开展科研国际交流取得的成效,寻找问题及不足。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高校科研国际合作的推进提出思考,不断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密切合作与交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推动中国科研成果向世界一流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