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温柔敦厚"思想发源于先秦思想文化领域,它植根于当时的政治文化与道德领域,是"六艺之教"的有机组成部分,具备深厚的人文蕴涵,尔后浸润诗学领域.秦朝的专制统治破坏了先秦儒学文化,实行法家的政治主张与文化政策,结果二世而亡.西汉继秦而起,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重构审美文化,温柔敦厚的思想应运而生.它凝聚了自西周至西汉的文化精...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百家之中,法家以其法治主义独树一帜。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以法治主义立国的秦王朝,一方面靠法治主义而统一天下,但另一方面也正是法治主义使秦王朝二世而亡。法家法治主义所以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思想和主张顺应了当时时代的需要,合乎了当时的民心;其二,法家善于在立法中化私为“公”,将人之私欲转而为统治者服务,这更有利于统治者确立自己的统治;其三,法家善于用严刑和厚赏把人们引导到当时形势下国家最迫切的任务耕战上面来,富国强兵。但是,自秦王朝二世而亡后,法家及其法治主义就一厥不振,逐渐衰落下去,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能适应国家统一条件下新形势的需要;第二,法家及其法治主义只重严刑峻法,缺乏道德教化,带有严重的片面性;第三,它是一种僵化的、封闭性的思想体系,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实际适时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秦亡于二世的历史文化因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亡于二世,有着深刻的历史化背景。秦帝国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和秦始皇专横暴虐的高压政策,是沙丘政变这一偶然事件的必然因素。法家化的培植和浇灌养成了秦二世自私暴虐的性格;所受教育,使他局限于法家学说的圈子之中,无法改变秦朝残暴严酷的统治政策;用人的失误,为赵高篡权创造了便利。法家思想与化的缺陷。是造成秦亡于二世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221年秦吞并关东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为了加强统治,秦统治者强调用法家治国,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然而,法家思想的局限和统一手段的不合理造成了秦朝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冲突,这一冲突以法家思想和非法家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历秦朝社会之始终而存在,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独尊儒术     
春秋战国,思想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秦依法家思想统一天下,但又短暂而亡。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放弃法家思想,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可文景之后又出现了一些棘手的新问题,王国问题,匈奴的威胁,汉武帝即位后,极力想加强中央集权,开拓疆土,道家思想明显不合适宜,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迎合汉武帝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实现了从"无为"到"有为"的转变,此后儒学逐步成为正统思想。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的法、法治、法家与韩非并不等同,酷法亡秦论不能引申为韩非亡秦论。秦王朝的治国理念属于综合性治道,与韩非学说的关系似乎并不紧密。将韩非与秦政关联起来始于西汉,但是韩非亡秦论在整个汉代并不流行。韩非的学说暗合了汉初的意识形态以及汉代"家法",因此,汉代学者虽然在治道层面对专任刑法、秦之暴政展开了批判,但是对于韩非及其学说并无太多批判。而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法对比、德治与法治对照的论说框架渐渐流行,塑造了特定的韩非像,与韩非本人的学说出入很大。  相似文献   

7.
绵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有一个极其明显的特征,即儒家思想自始至终占有重要地位,影响着一个又一个封建王朝。唯独短命而亡的秦朝,把法家思想置于尊崇地位。它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均出自于法家思想的“启蒙”,秦王朝的盛衰与法家思  相似文献   

8.
秦从战国时期一个"国乱、兵弱而主卑"的夷狄诸侯,经商鞅变法,逐步壮大成为"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的帝国,而后在韩非集大成的法家思想和李斯"督责之术"的影响下,大秦王朝仅二世即遭遇"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的悲惨命运。在这样的历史剧变中,法家思想无疑充当了重要角色,但是,在古代一元权力结构的社会中,"王"支配着"法",法家思想只能是王权手中的一把利器,它能富国安邦,但同时也能将一个王朝推向万丈深渊。  相似文献   

9.
汉承秦制,它继承了秦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地方郡县制、赋役制度等各种制度。《九章律》是《秦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它的轻罪重刑、赏轻罚重、刑罚的残酷性和野蛮性,都是法家的典型表现和显著特征。它实行的尊君卑臣、削藩夺相权、立中朝是法家集权于皇帝的表现。西汉的统治是一种法治,是由皇帝一人指挥下的法家极端派的法治。  相似文献   

10.
秦王朝时期,虽然法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但儒家思想也对秦王朝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过深刻影响。儒生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积极参与了秦王朝的许多重大的政治活动。儒家的伦理思想已渗透到秦王朝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对“焚书”、“坑儒”事件的再认识,更有助于全面、客观地看待儒家思想对秦王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绩效评估在我国的兴起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即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感召力的迅速下降及在现阶段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化的经济社会条件尚不成熟等原因,政绩合法性成为执政党和政府的主要合法性来源.为了提升地方政府的政绩,绩效评估作为一种新的政治控制工具日益受到执政党和政府的重视,但是政绩合法性有其天然的局限性,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也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而要解决这一困境,除了改进评估程序、方法和和指标设计外,更根本的是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国家,促进合法性来源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12.
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行政行为效力的一部分。传统行政法学认为,行政行为一经做出即具有公定力,应当被推定为合法有效,对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关人和有关行政主体均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但随着民主、正义理念的深入及行政法治和理论的发展,行政行为公定力的传统理论依据和制度构建逻辑的不完善之处逐渐显现,因而需要对行政行为公定力重新认识。对行政行为公定力予以完全否定甚至抛弃的选择不可取。合理的认定是,行政行为的公定力不是绝对的,而是有一定限度的,即行政行为公定力具有有限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视野中意识形态的出场、在场及其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而出场,通过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所主张的观念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和精神与历史的关系,阐发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也同时明确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作为某一阶级或阶层为关于自身利益或自身存在的政治合法性和思想合理性进行辩护的观念或理论体系,有其存在的合法性的一面,但其虚假性也是每一个统治阶级所无法避免的。意识形态的完结归根结底是,由于阶级利益渐趋一致,统治阶级及其思想霸权对民众的压抑作用丧失,意识形态虚假性随之消亡,进而意识形态也便丧失了它存在的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14.
道德秩序和法津秩序是任何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秩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 ,我们不仅需要法治 ,而且也需要德治 ,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必然要求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定的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5.
对行政行为公定力存在的正当性和“无限公定力说”进行了分析.认为行政行为公定力存在的理论根据并不是单一的,一概承认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或允许任何人否定其公定力,都是极端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民主法制思想是江泽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七八年来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学术界对该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江泽民对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江泽民民主法制思想的发展阶段、主要内容,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民主法制的建设、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营利性学校具有合法律性。从法律规范的效力渊源规则来看,营利性学校具有合法律性。从特别法效力规则来看,就基本法而言,营利性学校具有合法律性;从单行法来说,除了民办高等学校,其他民办学校可以是营利性学校;就行政法规而言,营利性学校具有合法律性;从部门规章来看,从事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不能办成营利性学校,而从事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可以是营利性学校。按照前后法相关规定的分析,营利性学校具有合法律性。  相似文献   

18.
先秦儒家治国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思想为孔子所创立 ,中经孟子的发展 ,荀况集大成。孔子坚持“礼治” ,主张“宽猛并济” ;孟子倡导“仁政” ,主张“推恩于民” ;荀子“隆礼重法” ,礼法结合。他们治国思想之间的承继关系基本反映了先秦儒家治国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对秦汉以后封建正统治国思想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但也存在对法律问题关注不句多、法制意识不强、法律知识欠缺、理论知识掌握与实践运用脱节等不尽人意之处。而研究分析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传统政治文化制度、曾经的应试教育模式、大学生群体对学习法律目的的认知程度、客观社会环境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家庭教育方式等。  相似文献   

20.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法制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