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大众》2010,(10):19-19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如果有一天,蜗牛背上那与生俱来的壳不小心损坏了,它又将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2.
<正>小时候,一听到幼儿园播放《蜗牛与黄鹂鸟》的歌曲,我就高兴。"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绿地刚发芽,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那只笨笨傻傻、行动缓慢、勇往直前的蜗牛就印在我的脑海里了。没想到,那天我在校园里玩的时候,果然遇上  相似文献   

3.
《知识窗》2012,(5)
蜗牛天生有一道保护自己的坚实屏障。那就是它们身上的壳。一直以来,大家都认定所有蜗牛壳上的螺纹都是右旋的。  相似文献   

4.
正Karen Osborn是一位在美国史密森研究所工作的海洋动物学家,她在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海岸潜水的时候拍摄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迷人生物照片,这种生物就是海蝴蝶。有足不走路海蝴蝶是一种软体海生动物,中文学名叫"蟠虎螺",也被称为翼足类,与蜗牛一样。但它们是用强健的"翅膀"游过海洋,而不是在地上爬行。实际上,海蝴蝶是适应了两极附近环境的海洋蜗牛,它们的正式名字叫翼足螺。虽然叫螺,但有些海蝴蝶已经没有壳了,有些虽然有壳却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一听到幼儿园播放<蜗牛与黄鹂鸟>的歌曲,我就高兴.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绿地刚发芽,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那只笨笨傻傻、行动缓慢、勇往直前的蜗牛就印在我的脑海里了.没想到,那天我在校园里玩的时候,果然遇上了一只真的蜗牛,没骗你,是真的.  相似文献   

6.
<正>在看文章之前,请你试着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蜗牛生病之后会从自己的壳里钻出来让鸟吃掉?哈哈,看完这个问题之后,你是不是有点懵?说实话,看到这道题目的时候,我也懵了。蜗牛生病后会从壳里钻出来吗?蜗牛的壳不是和身体连在一起的吗?蜗牛生的是什么病啊?这种"献身"的行为又是为什么啊?赶紧百度一下。结果发现这道神一样的题目来自  相似文献   

7.
从手电筒、收音机电池,到手机、电子表电池……这林林总总的电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是"死电池"——没有生命。那么,人们能不能制造出有生命的"活电池"呢?前不久,美国克拉克森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就大胆设想,要把蜗牛变成电池。穿过蜗牛壳的裂  相似文献   

8.
一只老鼠在旷野之中疯狂地窜来窜去,吸引正在捕食的鸟类注意;一只蜗牛自杀性地爬到草叶的顶部,并将触须转变成耀眼的颜色,从而成为鸟儿的腹中之物……这些原本小心谨慎的动物,为何变得如此疯狂呢?原来,它们已经被寄生虫控制,为了完成寄生虫生命的循环,它们被迫疯狂,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它长着像蜗牛一样一圈圈盘旋的壳,它生活在几亿年前的海洋深处,它出现在今天的珠穆朗玛峰顶。在地质学家的眼里,它的价值甚至远远超过了恐龙,它是什么?海中的古生物菊石是一种已经灭绝了的软体动物,最早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初期(距今约4亿年),直至白垩纪末期(距今约6500万年)绝迹。菊石是由鹦鹉螺演化而来的,属于头足类动物,头足类动物是软体动物的一个纲,这种海洋动物的共同特点是有由一个管子(体管)连在一起的多室外壳。菊石的壳的形状多种多样,有三角形、锥形和旋转形,其中旋转形的壳占绝大多数。菊石的壳多为平旋的,外壳由原壳、闭锥和住…  相似文献   

10.
蜗牛的故事     
吴琴 《百科知识》2010,(5):29-31
蜗牛是陆地上生活的最普通的一类软体动物,在世界各地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蜗牛。在春季或夏季,下一场小雨,人们就会在树下、墙角、草地上发现蜗牛。蜗牛这种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背部有螺旋形的壳,用来保护自己的身体以及头、足和内脏团,头部还有两对触角。  相似文献   

11.
夏眠动物     
在动物世界里,不少动物冬眠。而有些动物却在夏天睡大觉,有夏眠的习性。蜗牛不仅以冬眠来度过严寒,而且还用夏眠来抵御酷暑和干旱。在非洲大沙漠里的蜗牛,每当盛夏来临时,它就缩进壳内,钻到沙砾中藏起来睡大觉。待到天气转凉时,它才从沙砾中爬出来活动。  相似文献   

12.
我家小院子的角落比较阴暗潮湿,那里常有鼻涕虫出没。我查阅了资料,鼻涕虫学名叫蛞蝓,无壳软体动物,取食植物的嫩叶嫩芽,是害虫。瞧,它们像没壳的蜗牛,白白胖胖的,身上覆盖着一层粘乎乎、亮晶晶的液体,像一条鼻涕,十  相似文献   

13.
正小青蛙得意地在蜗牛壳上东张西望;海豹很生猛,去旅行时,竟然搭着座头鲸这个顺风车;白鹭则完全疯了,为了觅食直接站在鳄鱼背上……动物们天生卖俏的萌相和搭顺风车的梦想就这么合二为一了。  相似文献   

14.
琐谈蜗牛     
苏东坡《蜗牛》诗云:“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这是在1100年前对蜗牛的形象描述。蜗牛是单壳体的软体动物,其壳壁较薄。当外界环境条件不宜(即寒冷或干旱)时,能分泌出一种和壳口同形的乳白色、半粘液状的膜,并逐渐变硬,用以封闭壳口,称为“膜厣”。据观察,蜗牛的爬行速度缓慢,全速疾爬的最高速度为8.5米/小时,按这个速度计算,需要5天才能走完1公里的路程。为了保护自己细嫩的足皮,蜗牛在爬行时会分泌一种粘质腥涎液,在粗糙的表面上“建造”一条光滑的“公  相似文献   

15.
周末,我和妹妹去爷爷家练毛笔字。写完毛笔字,我和妹妹抓了一把盐就跑到楼下玩。刚下过雨,空气格外清新,花草上残留的水珠还在。我们拿着盐,到处撒撒。忽然,我和妹妹发现了一只蜗牛。我们突发奇想:“盐撒在蜗牛头上会怎样呢?”于是,我们抓了一些盐撒在蜗牛头上。随后,我们蹲在旁边静静地观察。蜗牛先把头缩到壳里,过了几秒钟,从蜗牛壳里挤出好多小泡泡,蜗牛就不动了。也许它不敢出来了,于是我们就屏住呼吸又等了一会儿,可它仍不出来。我有点捺不住性子,用小木棍敲它的壳,可它仍然一动不动。它到底怎么了?我再用小铁丝刺它露在后面的足,可它…  相似文献   

16.
今天下午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发现一大群蚂蚁在搬东西。想到法布尔观察昆虫的日记,我便来了兴致,决心观察一下他们到底是怎样搬东西的。我发现地上有不少细碎的干脆面,拣了一些,又捉了几只西瓜虫和蜗牛,堆在蚂蚁窝前,为了便于蚂蚁搬运,我还特意做了准备工作——把蜗牛的壳剥掉,再把西瓜虫放在一只空的蜗牛壳里让它们“四”脚朝天,拼命挣扎,然后蹲在一旁等待好戏上演。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创新》2020,(3):33-34
说到蜗牛,大家肯定不陌生,雨后的墙上、树干上尽是它们的身影。个别品种的大蜗牛还成了世界知名的珍馐美馔。作为一种软体动物,无论大蜗牛还是小蜗牛基本都有光滑的外壳,不过你对它们的这种印象就要被颠覆了——一只浑身长毛的蜗牛搭乘琥珀胶囊从近一亿年前的白垩纪穿越而来,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有毛蜗牛物种。  相似文献   

18.
青方 《科学与生活》2009,(7):116-116
<正>蜗牛这种动物,一直给人的印象就是移动得很费劲儿,但仿生学家不这样认为。研究发现,蜗牛的爬行方式也包含了大自然的智慧,法宝就是它分泌的黏液。蜗牛能在墙上不掉下来靠的主要它黏液的黏力,但是蜗牛又不  相似文献   

19.
一看题目,就有些令人奇怪。蜗牛和飞机,一个在地上爬,一个在天上飞,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干?但俗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还真有一条线把蜗牛和航空发动机给牵在一起了。这根线就是航空发动机上使用的耐热材料。要说清楚为什么,其中还有一段两曲三折的来历……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许多动物名不符实,比如说海马不是马,蜗牛不是牛。同样,许多有着鱼名的动物也不是鱼类。下面举的几个例子就是人们常见的名不符实的“鱼”。鲸鱼:是鲸类动物的总称。这类动物虽然长得也都像鱼,但却不是鱼,它们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鲸目动物。它们终生生活在水里,用肺呼吸,胎生,哺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