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动背景在上人教版小语第五册《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我发现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课堂上学生对于自然现象的探究欲望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学生围绕课题自  相似文献   

2.
张军 《教师》2013,(28):65-66
写景类文章多以描述地理环境、山川风貌、名胜古迹为中心,发现美、感悟美多为写景类文章的主题。以往,学生已学过不少写景类文章,但是,在学了多篇写景类文章后,我们发现,学生能读能背,也掌握了写景类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却没有形成写景文"类结构"。为了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和学习能力,我在统观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了第三单元的《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和第七单元的《雾凇》,这四篇典型的写景类课文组成了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表达力,是摆在当前的重要任务。体会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故乡》、《白杨礼赞》、《春》;领悟想象文章的人物形象美,《陌上桑》、《秋天的怀念》;发现感知文章的构思美,《我的叔叔于勒》、《紫藤萝瀑布》;领悟表达出文章的情感美,《背影》、《济南的冬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相似文献   

4.
语文美育的主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写道:“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中学语文教材大部分都选用了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所蕴含的美各有千秋。各种体裁的文章都蕴藏着或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美、自然美、艺术美、理性美或其它美。这些内在美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出来,并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这对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是人生灵魂天长地久的伴侣。精神美育语文教学中精神美育蕴含在古今中外和各种体裁的文章里。精神美育对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智能的发展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教授《金黄的大斗笠》时,我从美学角度入手,把学生带入文章创造的美的氛围之中,得到了美的熏染、美的享受。我觉得这样远比从文章的篇章结构、思想内容切入强得多,真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大自然的伟大体现———自·然·美·文章一开头描绘了夏天的变化,为...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但如何让学生主动性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性的学习,这需要老师备课中细细的揣摩课本,找出文章中值得学生关注的地方,感兴趣的内容。笔者想就此将自己学习和实践的体会和同仁们交流,共同推进新课程的改革。有位教师上《社戏》时,设计了社戏探美”活动,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很美的地方并概括这种美。课堂上每一个同学都在找美,找到相关的描写的句子,品读分析,一共概括了8种美:社戏的景美、情美:看戏朦胧美;偷豆美;农家兄弟情感美;童趣美,行文构思美;意境美;语言美。这些美,几乎囊括了全文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质.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现行的语文教材,收入许多名篇佳作,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涵盖了美的各个领域.如,表现自然美的《山海美》、《桂林山水》、《九寨沟》、《草原》;表现社会美的《小英雄雨来》、《飞夺泸定桥》、《将相和》;表现艺术美的《月光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辅以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导读、品词析句、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的美感,领略到语文阅读的魅力.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文童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喜怒哀乐、真善美丑,这些感情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体验.在具体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略到阅读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8.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这类文章大多是在通俗易懂的故事叙述中揭示古诗词的创作经历、背景、内涵等,将诗词名句包含其中,文质兼美,故事生动,容易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就是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文章以送别为线索,文中有诗,诗文互照,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阿里山纪行》就是一篇美学价值很高的游记散文.我们在教学课文时应该利用文章中的美育因子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对于《阿里山纪行》美学价值的探讨,我们往往更多地聚焦于探讨它的语言之美、音乐之美、形象之美,如果说这些是这篇文章美的外在,那么情韵之美则是这篇文章美的内核.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教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不例外。只要他们认为美的东西,就一定会喜欢,而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优秀的文章。这些文章一般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典型。因此,你只要稍作思考,总能找出它的“亮点”,以“亮点”为切入口,可“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岳阳楼记》、《隆中对》、《出师表》这一类型的课文,抓住它们有骈文特色,读来琅琅上口,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学生会产生兴趣。又如教《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引导学生体味朱自清描写的月下荷塘,塘边之树,月下远山,“…  相似文献   

11.
《草原》是五年制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它的字里行间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篇进行审美教学的好文章。教师在教学时要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通过思维训练,理清文章思路,训练概括能力,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一、初读课文感受美在课前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习字词和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可让他们自学思考:①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正>余映潮老师到鄂尔多斯东胜区伊克昭中学讲学指导,我有幸听了余老师讲《马说》,收获甚丰。他对《马说》的设计以极有层次感地朗读为线索:一读明白停顿节奏,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二读思考"你眼中的《马说》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学生四字短语谈见解;三读感悟情感变化,在重点指导11个"不"和5个"也"的读法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四读精彩片段,学生在理解层次美、形象美、句式美、情感美的基础上理解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本身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美学因素,引导学生关注美、感受美、审视美、创造美、表达美,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目的和内容。如何多渠道营造美的课堂呢?笔者就以下几方面作了探索和尝试。一、精研教材挖掘美语文教材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的,包含着大量美的信息。从美的范畴看,有优美(如《荷塘月色》《绿》),有崇高(如《与妻书》《谭嗣同》),有滑稽(如《套中人》《守财奴》)……从美的风格看,《荷塘月色》淡雅,《忆江南》柔和,《小橘灯》隽永,《过秦论》华丽……在日常教学中,我运用以下办法使学生领会教材中的美:1.吟咏诵读。把文章的神情理…  相似文献   

14.
一、说教材 《吾家有女初长成》一文是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第10课,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这篇文章通过女儿成长的特点,揭示了一代青年人成长的历程,告诉人们生命是无法制定和预先设计的,只要生命是健康的、向上的,就是美的人生哲理。文章比较简单,学生读一读,弄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为此本篇的教学目的确定为: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诗作为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个性化的语言、自由的诗体、复杂的诗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能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力。文章以《天上的街市》为例,从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这"三美"出发,研究该诗的审美价值及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夸美纽斯曾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从教学论的层面上看,体验是学习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它能激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初中语文课文为学生审美体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如《济南的冬天》的秀美、《海滨仲夏夜》的幽美、《长江三峡》的壮美构成了赏心悦目的自然美;《驿路梨花》的公德美、《爱莲说》的人格美、《故乡》的哲理美、《这不是一颗流星》的情感美则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社会美。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美育资源,在阅读教…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标准》提出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浙江版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三篇课文 (《这是我小学的老师》、《我要一本书》、《燕子过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 ,文章中生动隽永的语言、令人遐想的画面意境、丰满高大的艺术形象给学生一次次心灵的撞击。因此 ,我觉得以此为切入口 ,引导学生在欣赏、推敲、美读中去感知美、理解美、体验美 ,不失为教学本单元三篇课文的好方法。  一、欣赏画面 感知形象美本单元三篇课文图文…  相似文献   

18.
朱剑 《考试周刊》2015,(47):45-46
《荷花》这篇课文运用优美的文字向读者传达荷花的美及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同时欣赏荷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培养学生审美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美、感受美、欣赏美,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美感。  相似文献   

19.
《秋天的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言美、意境美、篇章结构美。但文章语言的艺术化,也给学生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针对文本语言特点和学生情况,我采用了"诗化"的教学策略来突破这一难点。一、理出小诗,梳理课文脉络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前面四个自然段分述秋雨,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20.
《驿路梨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存这一课的教学中,我着重从“美”字入手,让学生品读这篇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