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宝鸡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在新时期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区域之一—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应尽快把其建设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中央有关部委、陕西省和宝鸡市应按把宝鸡建成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新的要求,以思想观念创新为先导,营造中心城市建设良好舆论氛围;以合作互动和错位发展为方略,共同推进经济区和宝鸡副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以市区扩容提质为基础,以点带线,推进城镇化建设;以新型工业化为途径,实现"工业强市"新突破;以体制制度创新为保障,强化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出台,将经济区的发展从区域战略上升至国家战略,为经济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协调与合作的平台。从调研关中—天水经济区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入手,对经济区内各地区的金融业进行详细的调研,为实现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经济与金融产业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鹏  刘燕妮 《未来与发展》2013,36(1):72-76,71
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在创新领域分别取得不同的绩效,文章通过比较关中-天水、成渝、北部湾经济区在创新投入、创新支持、创新能力提升三维度的数据,得出创新实施比较结果:成渝经济区在三大创新维度的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明显优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只是在创新支持中的子维度略高于成渝经济区,在创新能力提升维度增长速度与成渝经济区接近。在此基础上,关中-天水经济区应从三方面提升创新实施绩效:首先,整合关中-天水经济区内不同城市的创新支持资源,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带动整个经济区甚至全省的高效创新产出;其次,增加创新资金投入,为破坏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提供直接稳定的环境保障,确保经济区提高创新产出和创新质量;第三,构筑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项目孵化平台建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基地建设,构筑创新人才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甘肃天水及陇东南地区因与陕西关中地区存在着文化相通、产业相似、市场互为、资源互补、交通相连和地缘相接关系,因而经济社会联系极为密切其中,天水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次核心城市,平凉、庆阳和陇南三市为经济区的直接辐射区域、现阶段,天水及陇东南地区在纯市场功能支配、行政边界限制和地方政府追赶发展勘望作用下,自发、分散、孤立发展特征较明显,需要通过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引导,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形成有效融合路径,主动选择相应对接措施,以尽快融入陕西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共同实现《规划》对这一经济计划区极化超前发展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5.
关中-天水经济区现有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着这样一些特征和缺陷:区域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密切,但行政壁垒阻隔严重;区域科技全国领先,但区域经济发展相当滞后;国家科技力量强大,但地方科技实力弱小.按照国家把关中-天水经济区率先建成西北乃至西部创新型区域的要求,应充分利用其当地丰裕的国家科技资源,走区域技术创新建设的路径;以建设国家级西安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为基础和重点,切实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大关中城市群整合建设力度,深入推进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  相似文献   

6.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内陆科技资源最为丰裕的地区之一.但这一区域最大优势,一直受国家与地方、军工与民用、条块和所有制、部门与条块之间分割、分离、分散的体制机制的限制,未能很好利用和发挥作用.国家和有关地方政府要以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为契机,强化政府管理体制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探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作用;强化军民统筹和科技互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激活区内沉淀的军工科技资源;强化高校、科研院所管理体制和考评制度创新探索,推动科技资源、成果向企业流动和转化.  相似文献   

7.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文化的最新精神为指导,根据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最新公约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探索天水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现代彰显路径,实现从拆真造俗向保真扩新转变、从整修殿堂向梳理文脉转变、从单体保护向整体建设转变、从文物复制向文化复兴转变、从文物场所向精神家园转变、从吸引眼球向召唤心灵转变、从城市符号向城市故事转变、从文化资源向文化品牌转变、从国内知名向国际影响转变、从文化产业向文化民生转变、从文化创意向文化创富转变.  相似文献   

8.
《科协论坛》2011,(12):3-3
前不久,宝鸡市科协制定下发了《宝鸡市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以实施“六大工程”服务全市转型突破,开创宝鸡科协工作新局面,推动建设创新型宝鸡和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  相似文献   

9.
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缺乏科学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工具,是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严重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研究商业银行现有信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基于不同的视角创新性地针对关天经济区中小企业量身构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环境建设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新确立的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区,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对经济区的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生态文化环境保护入手,探讨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内容,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在关中—天水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生态保护和经济的同步发展,通过完善生态立法、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区域生态空间结构与发展格局,走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11.
文化资源是一个经济社会"嵌合"的历史沉淀,本文以甘肃旅游业为例,以文化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为总目标,以旅游经济发展、旅游市场系统、社会文化、旅游环境等四类次级指标为准则层,以此选取方案层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资源开发潜力,并给出甘肃文化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和法律机制构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鸣  马治国 《情报杂志》2012,31(2):189-194
基于通过立法促进关天经济区科技资源统筹的目的,需要明确统筹科技资源的内容、范围和方式,分析我国统筹科技资源立法现状,关天经济区科技资源的特点、统筹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提出通过中央和地方的区域性立法,建立内容配套、体系合理的关天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的法律法规制度。中央立法层面,应当明确统筹科技资源的公益性,统筹科技资源的主体、权限、对象、程序,科学技术研究计划的审批、评估制度,制定针对体制问题的单行法。地方性立法,应当解决当地特有问题,力戒地方保护主义,规范与科技发展相关规划、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关注企业对共享科技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格局与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鹏  董锁成  李泽红  李宇  程昊  袁靓 《资源科学》2014,36(12):2459-2467
借助ArcGIS10.0工具,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欧亚非三大洲65个国家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高一致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西端的欧洲区和东端的亚太区,且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趋势明显;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两心三带"格局特征,海上丝绸之路和第二、三亚欧大陆桥两端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和欧洲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经济带合作模式,并提出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联盟,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带,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无障碍旅游区和国际旅游经济特区,搭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网络等政策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明鹏  刘东柯 《大众科技》2013,(8):146-148,132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逐渐成熟,古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从创意视角出发,以湖北荆州市为研究对象,对创意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荆州市古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开发原则、开发模式进行了论述,对地方古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蒙俄经济走廊自然旅游资源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李  吴殿廷  李泽红  王永明  乔路明  肖晔 《资源科学》2018,40(11):2168-2176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跨境旅游资源整合是中国“一带一路”倡导重要议题。本文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数理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对中蒙俄经济走廊自然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中蒙俄经济走廊自然旅游资源在空间上为集聚型分布,分布密度总体呈现“多核心”分布格局,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地区、叶卡捷琳娜-秋明地区、新西伯利亚地区、环贝加尔湖城市群及中俄沿海地区;②自然旅游资源沿湖、沿河、沿边界、沿交通线分布趋势明显;③地形地貌、湖泊水系等是影响自然旅游资源分布的根本,而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性、人口数量等是影响其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中蒙俄经济走廊自然旅游资源同质性与互补性并存。三国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创新旅游合作开发模式,合力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国际旅游带”。  相似文献   

16.
曹晖 《科教文汇》2014,(19):227-228
经济工业园区的发展是推动地方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需要,要牢牢抓住建设“关中要天水经济区”的战略机遇,坚持“产业化富民,工业化强县”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统筹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做大做强优势工业产业和优势工业产品,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与市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光明  郭焕成 《资源科学》2009,31(8):1430-1437
珠三角在我国区域旅游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其旅游资源本身具有基础性研究意义.面对大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困难的状况,文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系统比较了该区域九城市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前者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型效应、强度效应和聚集效应评价.后者包括九城市在旅游资源丰度、配合指数、总体优势度方面的差异以及在各自旅游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差异.研究发现,对于珠三角这样的大区域,选取上述评价指标对深入把握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和旅游资源的内部差异是恰当的;珠三角九城市旅游资源的数量、组合及其总体优劣势不尽相同,在各自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存在明显差异,并由此形成不同的旅游发展模式;有必要通过系统整合,以有效推进该区域的旅游资源空间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李娇 《情报科学》2023,41(2):169-176
【目的/意义】融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资源与融媒体传播的有机结合有效推动了文旅融合的发展,本研究旨在构建融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度的测量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本研究基于融媒体网络评价平台,以技术文化共生为阐释思路,应用爬虫技术获取八家代表性公共图书馆的用户评论数据,基于用户感知角度和扎根理论进行三级编码,提炼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度的评价指标,构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构建以文化盛宴、餐饮美食、住宿场所、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空间布局、旅游胜地、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文化展览、文娱活动为一级指标的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评价体系,较为全面地概括了融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评价维度。【创新/局限】本研究选取八家代表性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属于小样本研究,得到的评价指标尚未经过大样本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