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全球日益加剧的科技竞争,与高校的知识创新协同是科研机构适应技术变化环境、引领科技领域拓展、促进组织发展的最佳策略。科研机构知识创新绩效因其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而不同。以组织知识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包含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及知识创新三项要素的理论模型,并以212家科研机构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各要素间的关系,并讨论了不同知识创新协同模式下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差异性,明确了在与高校知识共享下,科研机构知识创新差异性来源。综合理论研究成果,从提升科研机构知识创新绩效的角度,对目前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内容结构、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助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进步,有助于煤炭企业的创新发展,而现有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由此,以煤炭企业产学研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本文构建了煤炭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大创新子系统的指标体系,采用2010-2016年的数据,运用协同度模型,计算了三大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并对煤炭企业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协同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炭企业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创新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整体的协同度呈现不同变化趋势,高校与科研机构创新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线性增加,而煤炭企业创新子系统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整体协同度呈现倒U型。研究结果可以为煤炭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对策,推动煤炭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振洲  顾新 《科学学研究》2013,31(9):1381-1390
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已成为我国推动重大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前沿创新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可以视为企业和大学(或科研机构)两类异质性知识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过程。因此,本文基于知识流动的视角,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的形成三个递进演化阶段,分析了各阶段运行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协同特征,初步构建了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的快速增长源于科学技术的迅速转化,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是建立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经济体系,也就提出了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产业部门的联合与合作的要求。应用协同理论、创新理论对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多主体参与的合作研究过程进行研究:运用深度访谈对影响多主体合作研究过程的因素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合作研究过程的协同创新理论模型,并通过电子科技大学的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体、电子科技大学与英特尔公司合作研究为案例,对理论模型进行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应对协同创新的过程进行优化以实现协同效应的最大化,其中创新过程的协同主要包括协同领域筹划、协同框架协议起草、启动、交付、评估5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从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结合科研机构创新过程特征,在公益类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协同创新思想和要素,构建一套更系统、更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广东20家公益类科研机构作为评价对象开展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这套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反映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真实情况,为科研绩效管理提供了更为科学的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6.
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共性技术知识协同创新已成为创新体系建设关注热点。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链条不完整是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之一。在理论分析地方综合科研机构与国立科研机构以及研究型高校知识协同创新、与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的基础上,针对现实中创新链上的断裂带,以地方综合科研机构的视角构建出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以中试熟化为核心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与大科学时代背景下,协同创新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全新组织模式。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源动力,发展协同创新模式,提高科研竞争力已成为必然趋势。笔者以高校内外环境为切入点,结合产学研用的优势,从总体设计、组织结构、管理制度、评价机制4个方面剖析了高校协同创新科研组织模式的构建要点,并以此为基础尝试完成高校协同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框架,以期为高校协同创新建设、提高科研创新水平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基于创新英国的运行与管理,构建国家创新组织的协同创新理论框架,分别从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3个维度对创新英国的组织管理结构、运行模式和运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创新英国作为国家型创新组织在创新体系中的协同作用,并结合创新英国运行管理的经验,从管理制度、创新工具和创新平台等角度,为我国创新组织的建设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提高馆藏利用率、丰富馆藏资源体系的重要方式,在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实现了知识资源的溢出、流动、共享和提升。本文基于知识协同环境、知识信息资源库、知识服务对象、知识协同渠道与传递方式,构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知识协同能力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测度分析。该研究为高校图书馆实施社会化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发展并取得更大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在三螺旋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以知识、能力、素质为内三螺旋,以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为中三螺旋,以高校、产业、政府为外三螺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层三螺旋模型。模型中内螺旋系统构成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为整个系统的运行起到牵引动力作用;中螺旋通过三种教育方式的融合,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手段;外螺旋通过三个主体的协同,构成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支持系统。各层三螺旋系统既独立运行,又互相作用,协同运作,构成一个整体的协同教育系统,共同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协同创新以开放、信任、共享为前提,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流动与共享,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不同主体以及各主体的内部功能单元均可成为网络组织的活性结点,形成多层次的网络组织。基于网络组织这一组织形式,对研发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从战略、契约、资源、利益分享、持续改进等5个方面构建研发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2009—2016年我国不同区域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绩效进行实证研究,进而采用Tobit模型探究影响区域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绩效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6年我国区域高校科研绩效整体水平不高且地区分布差异明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政策环境对科研投入产出绩效没有明显影响,而各地区科研环境、教师职称结构以及区域教育投入力度等因素,对于区域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从高校内部科研管理体制以及高校外部经济和政策环境两个层面,提出提升不同区域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Scopus数据库引文数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构建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对高水平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进行综合分析,从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科研发展力四个维度评价高校科研竞争力的现状、水平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发现,高水平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科研生产力水平已具有一定的优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科研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有了显著的提升;但科研创新力、科研发展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高水平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应重视学术品质,关注国际科技前沿、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实质性合作,加大海外引智、引才力度,加快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改革、引导科研人员重视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科技创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文章从分析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人才优势,揭示了当前高校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科技创新的若干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并结合熵值法,对辽宁省高校科技进步率和贡献率进行测度。研究表明,高校科技进步率为1.90%,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率为17.79%;高校科研人员效率约为企业科研部门的3倍;高校科研经费效率约为企业的6倍、研究机构的2倍。因此,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和人力投入,对提高科研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理工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从新型研发机构的视域出发,从高校响应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解释框架、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价值链等方面的探究,对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特色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有助于推动理工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物联网产业协同创新现状与趋势,在确立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的基础上,构建物联网产业协同创新模型,并探索其运行机制。研究得出在物联网产业协同创新中,政府是第一推动力,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间的协同是关键,客户需求是协同创新的导向,中介机构为协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投入产出理论以及绩效评价理论,结合高校科研创新的特点,构建高校科研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Malmquist-Tobit模型,对2008~2017年长三角高校科研创新绩效整体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评价;探究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高校科研创新绩效水平不高,全要素生产率(Tfpch)呈下降趋势;高校政策环境、对外联系程度、教师职称结构以及地区经济实力投入力度等因素,对于高校科研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战略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提升长三角高校科研创新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田金良  唐永林 《现代情报》2009,29(10):137-140
当前高校科技竞争整体实力普遍不强,如何提高高校竞争力,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高校科研院所是影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将定标比超方法应用在提高高校科研院所科研竞争力中,使其能够通过与标杆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比较,找到自身的存在的不足,制定提高科研竞争力的相应计划并实施,从而提升自身的科研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