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陈一鸣  杜德斌  张建伟 《软科学》2011,25(8):124-125,130
采用回归分析模型、基于因子的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对区域创新与上海研发产业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发现:(1)在区域创新环境的六个组成部分中,政府的重视程度对研发产业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基础设施及开放的文化氛围,再次是GDP和R&D投入,最后是通讯基础设施;(2)通过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上海市研发产业与区域创新环境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区域创新环境在较短时期内是研发产业的Granger原因,而研发产业也在短期对区域创新环境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二者具有一定的良性互动;(3)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得到的结论与Granger因果及二者理论机制分析相一致,研发产业对自身的作用一直大于区域创新环境对研发产业的影响,并且研发产业对区域创新环境的作用在稍长的时间内一直大于区域创新环境对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河北省为例,对地方政府在营造产业集群创新中的职能进行研究,指出:营造产业集群区域创新环境是提升我国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在区域创新环境形成过程中,政府在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的建设上具有其他行为主体难以替代的作用,它是制度创新的主要力量,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基本的创新资源,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3.
上海研发产业发展环境优化潜力及现实挑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研发产业特点和对发展环境的特殊要求,深入分析了上海研发产业发展环境优化潜力及现实挑战,指出上海应通过优化研发综合服务、扩大产业合作国际水平、明确对研发产业的扶持政策等来实现上海研发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强环境与健康研究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同时研究表明多种疾病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理论和方法创新是我国环境与健康研究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聚集和吸引优秀科学家形成集群优势持续攻关,探寻环境致病的原因和机理,为我国区域高发疾病环境污染寻因,以及为相关健康保障技术的研发奠定理论与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系统信用环境的营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经济发展依靠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不但依靠创新投入 ,还与区域创新环境密切相关。信用环境是区域创新系统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创新企业的创立、创新系统知识流动和创新企业成长环境等方面阐明良好的信用环境对创新系统的重要作用。在分析我国信用环境状况的基础上 ,提出道德建设 ,法制建设和中介机构建设是提高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信用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侯贵生  侯莹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0):216-223
面对资源环境的发展困境,基于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以产业聚集度划分区域类型,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使用系统高斯混合模型估计、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能源消耗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能源消耗具有短期抑制作用,非产业聚集区域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技术创新对能源消耗具有抑制作用,产业聚集区域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非产业聚集区域在后期可能会出现能源回弹效应;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具有推动作用,非产业聚集区域的推动作用高于产业聚集区域.因此,政府应当根据区域特性制定相关政策、进行宏观环境资源调控,推动经济发展由低环境成本推动模式转变为科技创新驱动模式.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环境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创新环境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区域创新环境的基本理论研究,包括概念、基本构成、分类、构建和培育等方面,区域创新环境的内涵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区域创新环境案例及测度的研究三个角度,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现有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面临双重压力,亟须依托高技术集聚塑造创新优势、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这是我国区域发展有效应对挑战的关键。本文以我国30省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并结合区域创新环境要素探索了高技术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多元路径与复杂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能够通过“专业化集聚—研发资金主导型”“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下多维度协同型”“创新资源—多样化集聚/政府支持—数字经济协同型”3种路径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且路径存在地区异质性;依赖于特定创新环境,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具有协同效应而非此消彼长;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创新环境之间通过等效替代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结论有效揭示了两种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环境因素联动匹配作用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复杂机理,扩展了现有研究,使理论充分对话实践,为不同省市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针对性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9.
区域创新环境与企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文忠  李业锦 《软科学》2003,17(6):25-28
本文认为区域创新环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其中区域网络创新和学习能力的建设对企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我国成功的乡镇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案例分析也佐证了区域创新环境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提出我国区域创新环境建设亟须从企业氛围营造、区域创新网络培育、学习环境建立、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着手加强,以尽快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这对我国区域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确判别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性,有利于促进区域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借鉴创新生态系统理论、Lotka-Volterra模型和聚类分析法,构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的分类评价体系;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997-2014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生产经营水平、研发创新活动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协同关系两方面,给出了中国大陆31省市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的分类评估结果和优化对策。 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总体态势较好,不同类型省市的创新生态系统生产经营水平差距悬殊;切实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不断提升研发创新活动效率,并促进研发创新活动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步发展,是相对落后省市改进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的主要路径。本研究为我国不同类别省市优化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杨雪  段克勤 《科教文汇》2014,(27):80-81
所谓的环境教育是需要学校、社区、家庭,或者说是需要市民、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协作,并从幼儿期开始到高龄期持之以恒地对群众进行教育,否则很难期待能出成果。还需要利用各种机会唤起大家对环境的关心,并推动大家积极参与到解决环境问题的行动中来。环境教育的基本是对自然丰富的感受力和对人类自身的爱。但是光靠读书是培养不了对自然的感受力的。只有走到大自然中去,意识到大自然的美;理解了自然创造了生命,感觉到自然的不可思议的时候,才能开始做到真正地去关心自然,真正地想要去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12.
企业所处的环境、所有制性质和企业能力对管理者社会网络活动有一定影响.通过对114家企业实证调研表明,面对不同的环境因素和内部条件,企业会选择发展不同的社会网络来获取资源.竞争环境对企业与商业组织的社会网络活动有显著影响,同时法律环境对企业与政府管制部门的社会网络活动有显著影响.非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会更加注重发展和政府管制部门的社会网络,具有较好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企业管理者会更加注重发展与商业组织的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13.
王礼先 《资源科学》2004,26(7):26-33
该文从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指出,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质是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再生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划分的8个生态环境建设类型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分区配置的必要性。并以黄河流域上中游为例,重点探讨了其生态环境建设分区的方法与成果。作者采用综合的生态经济指标,以县为单元,将西北地区黄河流域划分为6个生态环境建设区,即:风沙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塬沟壑区、沿河阶地与平原区、土石山区、河源区。在分区的基础上,确定了各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生态经济目标及相应的措施配置模式。针对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分区;因地制宜建设主攻方向;积极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加大投资力度,拓宽投资渠道;加强法制建设,把预防监督放在首位;充分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14.
企业环境创新是企业的重要创新要素,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等处于同等的地位.在对企业环境、环境创新与创新环境概念界定基础上,分析了企业作为环境创新的主体之一,企业可以主动影响、选择、改变与创新环境的主要途径,提出了企业环境创新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基本假设框架.  相似文献   

15.
运用多层次组织行为问卷检验组织创新环境、产业环境与转型绩效之间的关系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产业环境有利于组织转型绩效的实现,而内部创新系统和产业成长性是最重要的创新环境要素和产业环境要素.  相似文献   

16.
环境认知、环境责任感与城乡居民的低碳减排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伟 《科技管理研究》2016,(15):252-256
基于CGSS2010数据,建立定序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析城乡居民减排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减排行为总体水平较低。总体而言,环境认知(减排知识、环境污染认知、气候变化原因和危害认知、环境科技观)和环境责任感(环境问题关注度、环保责任意识、环保倾向)显著提升公众的减排行为,传播沟通(媒体接触、环保社团参与)促进公众实施更多减排行为。但这些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城乡差异,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减排行为更多受到环境责任感的驱动,而环境认知、传播沟通的影响几乎不显著。此外,年龄较大者、收入较低者、教育水平高者、东部和城市居民的减排行为越积极。  相似文献   

17.
论信息环境保护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朝明 《情报科学》2004,22(6):664-667
本文阐述了信息环境和信息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念,并对社会信息环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进而提出信息环境保护建设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8.
企业集群知识系统的运行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集群知识系统运行环境的构成提出了一种新观点,认为集群知识系统的运行环境由本地环境和全球环境构成,其中,本地环境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知识-能力环境;对上述每一类“亚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集群知识系统运行环境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刘敏榕 《情报科学》2001,19(8):799-800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前提是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改造在我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着重论述了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20.
网络信息环境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辉 《情报科学》2004,22(7):836-838
作者将用户认知信息的因特网交互活动及其相关因素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看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信息环境的概念,并进一步剖析了网络信息环境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