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瞬变电磁全空间效应探测技术,探测介质之间存在的电阻率差异,实现超前探测巷道前方灰岩富水区域和范围,为矿井水害预报和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矿井巷道掘进过程中所遇到的断层、陷落柱、煤岩体结构破碎带等地质问题时将直接影响到掘进施工,同时也易导致矿井水、瓦斯等灾害的发生,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巷道在掘进过程中要进行超前预测、预报。用于超前探测技术方法有直接钻探法和物探方法等。物探方法具有多解性,单一物探方法很难对所遇到的地质问题进行有效判定,因此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已成了物探技术在超前预测、预报中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综合物探技术方法在正通煤矿201材料巷迎头超前探测中的应用,分析了瞬变电磁法与地震波法的综合应用对提高超前预报解释精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小煤窑乱采,没有详细地质资料,煤矿掘进巷道存在采空区及采空区积水和隐伏构造不明等问题,掘进过程中受到水害威胁很大。本文将详细阐述应用井下瞬变电磁法和直流电法的超前物探方法查明巷道掘进前方水文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4.
为了排除某矿首采工作面的水害隐患,本文对该矿首采工作面进行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查明上覆煤层采空积水情况、该矿工作面内的钻孔封闭情况和富水情况。通过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结合钻孔结果分析,验证了瞬变电磁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巷道掘进前方隐伏的导、含水构造或老窑采空积水区极易造成矿井突水事故,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研究定向超前探测技术,准确及时地预报掘进前方隐伏的赋水构造,对于煤矿的防治水工作与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磁偶源平行层理激发方式下全空间瞬变电场的扩散衰减过程,得到了不同地电断面瞬变磁场的响应特征,分析了矿井瞬变电磁定向超前探测的原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瞬变电磁定向探测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说明矿井瞬变电磁法定向超前探测技术对老窑采空积水区和巷道前方断层的探测取得了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平煤股份十三矿地质条件复杂,小构造繁多,矿井巷道掘进过程中的断层、褶曲等不良地质体不仅影响施工效率,同时也关系着矿井水、瓦斯等灾害的发生,极大地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钻探仅是"一孔之见"且成本高,影响施工效率,因此掘进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物探手段显得十分必要。小构造超前探测技术基于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利用负视速度同相轴来识别来自迎头前方界面的反射波,基于叠前偏移方法进行反演,进而预报巷道前方异常构造。通过平煤股份十三矿超前探测预报案例有效证明了小构造超前探测技术可高效、可靠地指导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在煤矿井下煤层巷道掘进中,对掘进前方进行超前探测,从而预知掘进前方的煤层异常情况,对于保障安全生产、预防突发性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探地雷达探测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经济、可靠的物探方法,将其应用于煤炭超前探测预报可以弥补超前钻探的不足,有利于提高煤巷超前探测的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金鼎煤业属于在建矿井,为了避免在掘进过程中揭露前方可能存在的富水区或导水构造而发生突水事故,需要对掘进前方及周围含水位置准确探测。利用井下瞬变电膨技术进行巷道超前探测岩层的赋水性特征,预防突水事故,在金鼎煤业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矿井瞬变电磁法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探测技术,在煤矿水害探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矿井瞬变电磁场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于"烟圈效应"理论的视电阻率计算和时深转换;并采用适合巷道探测环境的测量装置和施工方法对深部巷道底板进行超前探测,通过实际钻孔验证取得良好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
涌水突泥是隧洞工程常见的不良地质灾害,严重威胁施工安全,提前预判断层富水带的分布可降低施工风险。将TSP与地质雷达用于某凝灰岩隧洞大方量涌泥水时的超前探测,介绍了提高TSP数据采集与处理质量的关键措施,物探成果准确预测了隧洞前方含水破碎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论如下:爆破过程采用水体密封可显著降低声波及面波干扰;岩体破碎区域对应TSP纵波波速、密度及弹性模量值偏低,若岩体富水,横波波速与剪切模量也相应降低;地质雷达在含水破碎带中的电磁异常表现为与周围介质存在明显的振幅差异,同相轴错断,且主频相对偏低,但一般50 MHz。  相似文献   

11.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育王岭隧道破碎带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山  张文君  邱波  孙浩 《科技通报》2019,35(2):195-200
隧道掘进穿越断层和节理裂隙破碎带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塌方、涌水突泥等灾害事故,为保证隧道穿越多裂隙带的施工安全,降低施工灾害发生的概率,施工前有必要对隧道进行超前预报。本文依托育王岭隧道,通过地质分析研究了育王岭隧道的破碎带发育特征,利用TSP超前预报系统、地质雷达和红外探水等物探手段对育王岭隧道的地质缺陷体进行探测,探测结果与现场实际揭露情况基本吻合。综合采用TSP超前预报系统和地质雷达可较为精确预报岩溶区隧道的破碎带发育情况,红外探水基本可以预报裂隙含水情况,其预报手段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2.
巷道掘进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是矿井生产开路先锋,因此巷道掘进前对地质情况的了解,对于矿井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当前矿井巷道超前预报主要技术方法及特点,指出"综合超前物探先行、钻探验证"这一技术思路将在高效、高精度超前预测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煤矿采用瞬变电磁仪对井下西翼回风巷进行探测,测量后,经数据处理和资料分析,结合地质资料和现场地质情况,对西翼回风巷掘进头超前探测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圈定了掘进头前方的富水异常区。在开采过程中,参照探测结果对圈定的富水异常区地段布置钻探工作,进行近距离的精确探测,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方飞  聂新辉 《科技风》2012,(16):125+129
针对作为煤矿主要充水水源的太原组灰岩含水层,三河尖煤矿根据以往顺便电磁勘探及实际揭露资料,掌握了其富水性及涌水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一套完善的太原组灰岩水防治技术。特别是在北一运输石门掘进过程中,通过施工钻孔,对太原组四灰含水层进行超前疏放,有效地保证了巷道施工质量及安全。  相似文献   

15.
阳泉矿区新景矿地质条件复杂,矿区内小褶曲、小断层极为发育。由于矿井巷道在掘进过程中可能遇到影响施工效率的断层、褶曲等不良地质体,同时也可能引起瓦斯等灾害的发生,严重地威胁着掘进巷道的安全生产。超前探测技术是根据地震波在地质异常界面时产生反射的特征,利用负视速度同相轴来识别来自超前异常界面的反射波,通过分析振幅异常信息最后预报异常地质体。阳煤集团新景矿的探测案例有效证明了地质构造超前探测技术是一种有效探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利用瞬变电磁物探技术在井下巷道内进行地下水文地质探测,既可减少水文观测孔的施工费用,又便于观测管理,效果较好。结合龙煤股份公司鸡西分公司集团城山煤矿应用实例,介绍了瞬变电磁技术应用于地下水文地质探测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矿井全方位探测仪的基本原理和施工工作方法,并通过蔚州矿区探测实例来说分析说明该方法对矿井巷道掘进头前方探测,确定方断裂带、划分岩层贫富水区域等;巷道测深和透视探测,圈定工作面内易突水地段、评价工作面回采时的水害安全性、确定探放水钻孔位置等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矿井瞬变电磁法凭借对低阻体敏感、方向性好、施工便捷的优势,是当前煤矿水害探查的重要方法,但同时也存在着体积效应明显、精细成像能力差的问题。本文探讨了瞬变电磁波场变换理论,实现了对瞬变电磁信号中波场特性的提取,提出了基于虚拟波场波形特征的速度分析反演成像方法。通过工程试验,对利用瞬变电磁虚拟波场反演成像方法对常规瞬变电磁探测数据进行精细解释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瞬变电磁虚拟波场反演成像方法能够有效减小瞬变电磁超前探测体积效应、提高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少掘进工作面超前钻孔施工量,降低巷道干扰影响,提高井下超前探测范围和精度。开发了一种煤矿井下钻孔中电磁波透视探测仪器技术。该技术以无线电波透视原理为理论基础,利用现有的井下掘进工作面超前钻孔进行孔间地质探查。该技术具有受巷道干扰小,距探测目标近,探测范围不受巷道空间制约等特点。仪器在某地面钻场进行了不同工作频率的孔间透视能力测试,证明了研发的仪器功能良好,具备一定的孔间透视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杨策 《科技风》2015,(7):143+163
本文介绍了瞬变电磁法在邢台矿探测71101工作面底板富水性的应用效果及探采对比情况,实际揭露资料验证说明,该方法用来探测煤层底板富水位置是比较准确的,能为矿井水害预防及治理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