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是配电网最频发的故障,也是配网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文中通过对10kV配网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原因的分析,指出单相接地故障对配电网的危害,提出预防和故障处理办法,并建议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减少单相接地故障的发生,确保配电网安全、经济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0kv配电线路单线接地故障原因的分析,指出单相接地故障对变电设备和配电网的危害,提出预防和故障处理办法,并建议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减少单相接地故障的发生,确保配电网安全、经济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运行经验重点分析了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原因,详细分析了接地故障对配电线路及设备造成的影响,同时提出了预防故障发生的一些措施及方法,对于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就农村10kV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变电设备和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和单相接地故障的预防、发生后的处理办法以及采取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进行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陈少锋 《中国科技纵横》2011,(19):259-259,254
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就农村10kV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变电设备和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和单相接地故障的预防、发生后的处理办法以及采取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进行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单相接地故障是10kV配电线路出现得最多的故障,如果不能及时检测出,并加以排除的话,对变电设备和配电网的危害极大。现通过对10kV配电线路单线接地故障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预防和故障处理办法,并建议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减少单相接地故障的发生,确保配电网安全、经济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与谐振时,表现出来的不同故障特征入手,对运行中容易导致两者混淆的现象进行区分,并针对具体故障提出一些运行应掌握的处理办法及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110kV输配电网实际运行中,时常会发生单相接地的故障,尤其是在天气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单相接地故障发生的频率更加频繁,因而必须加强对110kV输配电网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分析,找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本文主要结合一起单相接地故障实例,阐述了系统单相接地时对系统保护的影响,提出了故障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商华  于勇  武辉 《中国科技信息》2014,(14):156-157
简要介绍了变压器中性点间隙保护作用、原理、接线及动作逻辑,阐述了有效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及孤立不接地系统带单相接地故障运行时,变压中性点电压偏移及间隙保护动作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主要针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不稳定性和危害进行分析,总结出故障的原因,进行更好的预防。11KV配电线路在我们的电网中是最主要的线路,由于他供电线路长,经过的地形长和比较复杂,所以发生单相接地的故障也较多。由于110KV配电线路采用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有时不跳闸,对电网影响较大,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1.
中低压配电网大多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运行方式,此类运行方式容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利用小波分析的模极大值原理对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路中产生的零序电流进行分析,通过MATLAB仿真论证选线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王尉 《大众科技》2013,(10):68-71
我国110kV配电系统大多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负荷侧电压跌落严重,影响对用户的正常供电;短路电流也很大,有些情况下甚至会超过三相短路电流,影响断路器遮断容量的选择。文章对110kV系统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110kV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相比,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可有效减小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使其小于三相短路电流,且明显抑制单相接地故障时负荷侧的电压跌落程度,提高电能质量。如果合理选择中性点接地电阻值,还能保证各种过电压水平不超过现有110kV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继电保护装置也能正确动作。经PSCAD软件进行仿真,验证了以上结论。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STATCOM实际运行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南方电网±200 Mvar链式STATCOM的稳态及暂态电压控制策略;并以一次典型的单相接地故障为例,结合故障录波详细分析了500k V北郊变电站STATCOM的暂态启动过程和无功输出特性,结果表明,STATCOM在电网故障时可靠快速响应,体现了良好的无功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4.
赵正红  谢道文 《科教文汇》2011,(3):70-70,91
降压变压器二次侧发生各种形式短路时,在一次侧会引起一定的穿越电流。当变压器连接方式不同,二次侧短路形式不同时,一次侧引起的穿越电流分布也不同。对称分量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现行各种版本的供电技术教材对该部分内容介绍过于简单,一般直接给出结论,忽略了必要的分析和具体的推导过程。针对上述问题,简要介绍了对称分量法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了利用对称分量法求解变压器穿越电流值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力系统网络的不断增大,直流系统接地技术日益复杂,其可靠性与安全性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直流系统发生一点接地的各种可能性,结合现场实践经验,提出直流接地查找方法和步骤;介绍了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的查找方法,分析了直流接地系统故障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并总结了常见直流接地故障的对策,以期为现场检修及维护人员迅速且有效地应对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Optimal sensor allocation can substantially reduce the life cycle maintenance costs of engineering systems. Considerable effort has been exerted to model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ors and faults, but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propagation of fault risk. In this paper, a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 based quantitative causal diagram (QCD) sensor alloc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that can take account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pagation of fault risk. QCD is used to describe both the fault-sensor causal relationship and the fault-to-fault causal relationship. A data-driven-based GRA is applied in QCD to calculate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propagation of fault risk. To achieve an accur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ults and sensors, an improved quantitativ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s proposed to calculate the coefficients between faults and sensors that is defined as sensor detectability in this paper. An optimal sensor allocation strategy is then developed using an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PSO) algorithm under the constraint on sensor detectability to minimize fault unobservability and total cost. The proposed strategy is demonstrated by a case study on a single-phase inverter system. Compared with two other sensor allocation strateg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trategy can obtain the lowest fault unobservability of per unit cost (?0.242) for sensor allocation under the propagation of fault risk.  相似文献   

17.
对1970年云南通海大地震(MS7.7)进行了强地面运动模拟.采用复合震源模型和有限断层随机振动模型,针对包括昆明在内的4个特征城市的地表运动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0.5~10 Hz频带范围内,2个模型的结果在波形、振幅、频率含量及持续时间上均具备较好的相似性.进一步采用复合震源模型模拟了通海地震的烈度分布图,与实际观测的烈度分布一致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滑坡在两个典型区域内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选择2个地震滑坡重灾区域(A/B),基于空间分析方法,对地震滑坡分布与地层岩性、坡度、高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以及发震断裂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A内滑坡最易发岩组为石墨片岩、石英岩岩组,研究区B内滑坡最易发岩组为粉砂岩、砂岩、硅质岩岩组;2研究区内滑坡易发程度均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升高,A区的滑坡发生优势坡度为44°,B区为38°;滑坡发育与高程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滑坡分布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是与距离发震断裂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且上盘滑坡发育程度明显高于下盘.  相似文献   

19.
C25-8.83/0.981是一台抽汽供热式汽轮发电机组.该机组在启动调试过程中,发现其存在四号轴承轴向振动超标故障、发电机转子热不平衡故障和汽轮机动静碰磨故障等问题.本文通过启动运行过程中对机组参数监控及轴系振动的监测,经过对现象及相关数据的分析,并在停机过程中多次进行调整.最终确定四号轴承轴向振动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轴承球面与球面座定位销错位,引起定位销卡涩,从而使激振力投影点与轴承几何中心不重合,致使四号轴承轴向振动过大.而发电机转子热不平衡和汽轮机动静碰磨的故障现象是在机组并网带负荷运行过程中四号轴承和二号轴承相继振动过大.经分析判断,主要是由于发电机转子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了热弯曲,从而造成发电子转子热不平衡,产生较大的轴向振动,进而影响到汽轮机转子并致使动静碰磨造成二号轴承振动过大.最终通过现场动平衡,加配重,才使这一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功率器件的双H桥移相叠加合成梯形渡的单相逆变电路的设计,这种设计特别适用于对信号输出的高次谐波有严格要求的大功率发射机的功放和单相逆变电源的电路中。相对于其它形式开关式逆变电路而言,该电路的设计方法简便、实用。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室模拟测试,验证了此设计的合理性,抑制了大功率固态发射机输出的高次谐波输出,提高了无线电通信领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