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情 《内江科技》1998,19(2):13-14,16
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尤其是大田种植业,除生产大量粮食类产品外,还同时产生出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这一资源至今不但未能得到人们的合理充分利用,而且还对人们生活、环境等造成多方面的问题。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已日渐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用途十分广泛,在饲料、肥料及综合利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价值。在秸秆还田中应注意技术要求,对秸秆还田机械要正确认识和使用,以提高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意义、作用、措施和机械化技术几个方面的阐述来表明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已经成为农村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已经严重的污染了农村的生活环境。本文就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能源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能源、环境和经济三者之间的矛盾也将更加突出,农作物秸秆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它的有效综合利用及提高其利用效率问题也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利用途径,结合实际,总结出提高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介绍了江西省水稻秸秆资源概况,分析了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方式的研究进展,分别阐述了水稻秸秆还田的理化、生态及社会等综合效益,综述了江西省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的几项技术.  相似文献   

6.
秸秆综合利用与秸秆产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立志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0):1125-1132
我国是秸秆生产大国,提高秸秆利用率实质上等于提高了农业资源的产出率。必须把秸秆当作农产品一样看待,在收储运等产业链环节上下功夫,把秸秆产业做大做强。我国目前尚未得到利用的秸秆如果能被充分利用,相当于增加了21%—27%的农业资源。我国地域辽阔,秸秆利用模式不能千篇一律,即使是同一地方也要多样化。要借鉴国外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和措施,重视技术集成创新,建立有效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制定并落实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政策,全面开展秸秆资源量调查,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注重政策法规的落实,有效利用国际碳基金,并将秸秆利用纳入新农村建设环境评估奖励体系。  相似文献   

7.
黑河市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但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高、经济性差、产业化程度低,导致秸秆过剩,违规焚烧秸秆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还严重威胁交通运输安全。因此,研究和完善鼓励秸秆综合利用的配套政策措施,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工程,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缓解资源约束,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以黑河市罕达汽镇秸秆加工项目为实例,对其进行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评价,寻求秸秆开发利用最直接有效手段,为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99,自引:0,他引:99  
该文从资源的角度,根据各作物秸秆的经济系数,对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作了全面的估算,分析了我国作物秸秆资源的发展趋势和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秸秆资源产量达到79454.4×104t的水平,并每年以1251.2×104t的速度稳步增长;我国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存在地域性特点,东部农区是我国作物秸秆资源的主要分布区,黑龙江、河北、山东、江苏和四川是作物秸秆资源的集中分布区。对我国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认为,每年有95%以上作物秸秆资源通过不同的利用途径转化成其他的形式而被耗散,资源浪费严重。针对作物秸秆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对于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有悠久的历史,目前,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增长,如此就产生了大量的秸秆。而随着秸秆作为燃料的作用下降,农村出现了大量富余秸秆,要提高秸秆的合理利用率,就要设法拓宽秸秆的综合利用途径,使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伟  杨婕  马占云 《资源科学》2010,32(10):1926-1931
生物质能在缓解能源紧张,降低气候变化影响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作物秸秆作为其丰富重要的原料之一,它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对我国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化会影响农作物秸秆产量,本研究利用CERES作物模型模拟了基本气候BS情景下(1961年-1990年)和SRES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B2情景的(2011年-2100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秸秆生产量,分析并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其秸秆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作物秸秆生产总量表现为先降低(2020s)后增加(2050s、2080s)的趋势,其中水稻的秸秆单产和总量将下降,而小麦和玉米的秸秆单产、总量则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小麦增加幅度更大;②未来气候变化将增大作物秸秆生产总量的年际波动,影响秸秆利用量的稳定性;③华北地区是未来三大作物秸秆总量增加的主要区域,有利于秸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东北的东部地区秸秆总量表现为大幅度的降低。本文成果属初步研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今后需要继续深入探讨,逐步降低研究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材料,是现代工业的"粮草"和"血液"。我国有色金属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由于支柱型矿产储量少、人均矿产资源占有率低、资源消耗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增长速度,有色金属原材料短缺的严峻形势已经显现,有色金属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挑战。有色金属的综合利用是解决资源短缺、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政策、技术和企业经营三个层面揭示了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商水县近几年的秸秆禁烧形势,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要介绍了西藏秸秆资源和秸秆利用情况,分析了秸秆利用途径及营养成分,提出了青稞秸秆饲料生产工艺,并对秸秆综合利用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给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勘探和开发,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仍然很低。此外,我国还拥有大量多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如稀土铁矿、硼镁铁矿、高铁铝土矿、镍铜复合矿、铅锌复合矿等等,该类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由此所带来的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都是姜涛所  相似文献   

15.
《内江科技》1997,18(1):16-18
《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关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1985]117号)下发以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废物综  相似文献   

16.
对黑龙江省秸秆资源进行储量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选择适宜的草谷比参数,对黑龙江省1980~2014年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对黑龙江省各地区农作物的秸秆产生量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随着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上升,黑龙江省农作物的产量持续增长,且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既集中又分散,且产量较大,具有较好的资源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家对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并针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由于该政策的特点和不少企业在操作中缺乏必要的筹划,虽然有效利用了"三废",却不能充分享受到应有的优惠问题,论述了企业如何合理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秸秆除做为燃料直接利用外,本文秸秆还田的角度阐述农作物秸秆的利用可行性及作用机制的意义,并详细地说明是农作物秸秆的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的主要方法,客观的分析了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提出秸秆还田是当前我国农村节约能源,利用生物能源的必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利用EEMD和BPNN预测2020年我国秸秆产量,并分析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0%、85%和90%3种情景下,综合利用秸秆对节能减排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在基线情景下,当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可节约3 000万t煤,并减少6.15亿t CO2排放。由此证明,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秸秆是绿色可再生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新能源的开发。本文在通过收集、研究国内外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充分调查了盐城市秸秆资源的产生、综合利用现状,详细分析了秸秆焚烧的危害性和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合盐城市的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相关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