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上个世纪的中国女作家在今天依然拥有众多追随者的,除了张爱玲,恐怕就是林徽因了。张爱玲凭文字立身,以身世个性传奇。但对林徽因来说,文字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在她自己最看重的建筑学方面,她的丈夫梁思成的光芒远远盖过了她。然而,到google一查,有关林徽因的条目居然也有168,000多条。  相似文献   

2.
林徽因是一幅素雅的画,并非要将她浓墨重彩、浓妆艳抹,遮盖她的本来面目,才能让读者接受。换句话说,难道林徽因除背负那些绯闻之外,就没有其他打动读者的魅力了么?绝不是。林徽因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她留给后人的不仅是外在的美丽,更是内在深沉丰厚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3.
周礼 《湖北档案》2013,(9):43-43
林徽因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奇女子,她不仅是我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还是一位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大才女。她的感情生活更像是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林徽因出生名门望族,其父林长民是民国初年的名士和政客,其叔父林觉民、林尹民、林文都是革命烈士。林徽因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家庭影响,  相似文献   

4.
朱立红 《出版广角》2013,(Z1):114-115
对于林徽因这样一位受到出版市场青睐的作家来说,无论是从读者的需求,还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林徽因都配得上有一部"全集"。提起当下比较受出版界青睐的作家,我觉得林徽因肯定要算一位。近年不仅她的诗文作品出版品种繁多,而且关于她的传记,如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更是长期占据了社科书销售的前列,其他像林杉的《细香常伴月静天》、张清平的《林徽因传》、倾蓝紫的《林徽因诗传》、陈韵鹦的《我的波心你的影》,等等,也都有着不错的销量。略有可叹之处的是,林徽因应该是极少  相似文献   

5.
<正>时人赞林徽因曰:"她受过正宗的欧美教育,说流利英语,写漂亮英文,按英国人习惯喝下午茶。"那自然是洋气十足的。同时,她又写诗,写散文,写小说,写戏剧,而且,在建筑学上还作出过创造性的贡献。甚至,有人说梁思成如果离开了林徽因,在建筑上是不可能有那么大贡献的。一九四九年十月林徽因等设计了国徽方案,一九五三年她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了雕刻装饰,一九五二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6.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于北京同仁医院,年仅51岁。在她最喜爱的季节里,她悄然告别人世。  相似文献   

7.
林徽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才女,她的才华、美貌、经历、成就等赢得同时代文人、艺人的钦佩与惋惜。她在建筑方面的才华与成就使其成为中国第一位,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女性建筑家。  相似文献   

8.
林徽因是近代著名建筑设计专家,她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融会贯通中西方建筑语言,为我们设计出影响后世、启迪中国建筑领域设计思想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9.
林徽因的诗歌创作从发表的时间看,只有近20年,数量也不多,但其质量却是“新月诗派”的上乘之作。她的诗歌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感情也是丰富复杂的。纵观她的诗歌创作,复杂丰富的情感弥漫在诗行里,清丽的意象串起忧愁的情绪,哀怨的叹息流露心灵的孤寂,智性的思考折射苍凉的体悟,形成她诗歌独特的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10.
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关系一直被人众说纷纭。无疑,他俩往来的书信是揭示这种关系的捷径。可惜,必定有过的而且数量也可观的这批信函,留存极少。徐志摩致林徽因信,除了那封有名的,在火车上被恩厚之抢下来的残简,还有是年梁从诫先生披露在他所编的《林徽因文集》里一封,此外尚未有新的发现。至于林徽因致徐志摩信,至今并未见到片言只语。日前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的《飞去的诗人——徐志摩传》(展望之、  相似文献   

11.
陈学勇 《出版参考》2005,(11):23-24
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关系一直被人众说纷纭.无疑,他俩往来的书信是揭示这种关系的捷径.可惜,必定有过的而且数量也可观的这批信函,留存极少.徐志摩致林徽因信,除了那封有名的,在火车上被恩厚之抢下来的残简,还有是年梁从诫先生披露在他所编的<林徽因文集>里一封,此外尚未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读姜德明先生的随笔《凌叔华的画》,便想到苏雪林、赵清阁,还想到张爱玲,她们也都工于绘画。中国现代女作家中能画的很有一些,接着便想到了林徽因,想到写这篇短文。凌叔华出身燕京大学外文系,因父辈与画坛多有往来的关系,自幼得以近水研习,日后成就为办过多次画展的著名画家。至于林徽因  相似文献   

13.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都是中国现代文化史、科技史上的闻人。梁思成有“国宝”之誉,林徽因有“寸女”美称。 梁思成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参加过联合国总部大厦的设计。他为新中国首都建设的总体规划,为保护北京的古建筑尽到了一个知识分子所能尽到的最大努力──“为保护而奔走呼告,为毁弃而扼腕痛哭”。林徽因,除了建筑学上的贡献──比如与梁先生共同在东北大学建筑系执教,共同考察晋冀地区的古建筑,写出高水平的调查报告,成书《中国建筑史》,还共同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在美术、散文、诗歌、小说…  相似文献   

14.
田瑞娟 《新闻爱好者》2011,(11):142-143
以史为鉴。解读林徽因以及爱她的三个男人的情感经纬,明示爱情婚姻家庭的严肃性。启迪人们担当责任,控制放纵,感性与理性并存,爱情和责任同在,彰显社会主义的婚恋价值,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田瑞娟 《新闻爱好者》2011,(22):142-143
以史为鉴。解读林徽因以及爱她的三个男人的情感经纬,明示爱情婚姻家庭的严肃性。启迪人们担当责任,控制放纵,感性与理性并存,爱情和责任同在,彰显社会主义的婚恋价值,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林徽因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诗人、文学家,更是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师。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力求从客观的角度就林徽因对新中国建筑设计的贡献与建筑学术成就进行浅显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李媛 《新闻世界》2012,(6):220-221
近来,8集系列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的播出,赢得了观众广泛的好评,本文通过解构《梁思成·林徽因》对史料、解说词和影像三个元素的处理方式,试分析该纪录片的成功缘由,希望能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曾含蓄地承认:《边城》是他在现实中受到婚外感情引诱而又逃避的结果。沈从文婚外恋的对象是诗人高青子,他们的关系深深地伤害了妻子张兆和。沈从文也很痛苦,他跑到梁家向林徽因倾诉,请她帮忙整理一下自己"横溢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新书目》2023,(3):32-33
<正>本书作者通过研究故宫和古建筑总结出了“九大特征、七个细节”,简明扼要地将故宫以及中国古建筑有关材料、工艺、结构的技术谜底全盘托出,将技术和实用美学合一,也将故宫的“理性之美”解释得清清楚楚。书中梁思成的简洁和林徽因的优美两种风格的解说互文成趣,带领读者深入认识故宫以及北京古建筑,理解故都、故乡的深沉意蕴。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4,(22):68-68
《梁思成、林徽因和我》 林洙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6月定价:42元 林洙曾经是梁思成的助手,后来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林洙在本书中回忆了她所认识的梁思成和林徽因,以及自己与梁思成从师生、同事到伴侣的转换。全书共有插图200余幅,其中许多关于梁思成及林徽因的照片及古建筑结构图等,都是首次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