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报道是每个记者都要面对的。相对于日常新闻事件的采访而言,人物报道,是就某个新闻事件中新闻人物本身展开的专题报道。如何能采写出既精彩又感人的人物通讯来,有典型地选材、有挖掘性地采访、有深度地写作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本文上篇谈过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采访如何选择时机的问题,现在再来说说人物报道的采访该怎样选择时机。一些记者的经验告诉我们:一般地说,采访人物报道选择对方认为方便的时机最好。如果记者(通讯员)不考虑对方的工作、生产、经营、科研、学习和生活习惯等情况,贸然闯去采访,除非有特殊的紧急采访任务之外,从采访时机来说是不适宜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摄影中,专题摄影是新闻摄影的一种报道形式,它通过作者的跟踪采访所取得的采访事件或人物的不同时段的影像组成的系列画面,用最简练的文字讲述图片背后的故事,用一个个最经典的瞬间刻画展示事件及人物的现象或精神风貌,以主题图片展示新闻摄影报道的思想内涵和它的社会意义,以情感人,激励和鼓舞读者。  相似文献   

4.
李琳 《新闻传播》2009,(11):105-105
人物报道,简而言之是围绕人物展开的专题报道。在平面媒体上,人物报道的形式,又区分为人物新闻、人物通讯、人物专访、人物特写等。人物报道,因围绕人物发生的不同事件、人物本身凸显的不同性格与特质而受关注。在采访和写作的全过程中,推近视角,精细化操作,将为人物报道增色添彩。  相似文献   

5.
人物报道在新闻报道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有着其他新闻报道不可比拟的影响力。相对于日常新闻事件对人的采访而言,人物报道,是就某个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或新闻人物本身展开的专题报道。人有千面,抓住人物的个性特点是人物新闻报道的关键。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声画结合的表现形式,使我们可以利用许多电视新闻特有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刻画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6.
王美莹 《新闻窗》2010,(4):100-100
人物报道是就某个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展开的专题报道。这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每个记者都要面对。人物报道作品的好与差,关键在于把人物采访透,触及人物的灵魂,采访出他(她)鲜为人知的一面,从中提炼出其生活中的真实状态与真实情感。要把人物写得深入细致,不能不谈到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7.
采访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许多有经验的记者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而采访时除了要善于察言观色、进行现场观察外,了解采访对象心理也相当重要。特别是批评报道的采访,犹如短兵相接,少不了斗智斗勇,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既要对记者的心理进行必要的调节,又要采取相应方法调节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使记者和采访对象两方在采访过程中互相协调配合,提高采访工作效益,达到圆满的采访目的。 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非常活跃,而这种活跃的程度又与采访对象在新闻事件中所处的位置有很大关系。有的新闻同行把它称为“新闻座位”,按采访对象在某一新闻事件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中心人物、边缘人物;局中人物、局外人物;素材提供人、素材佐证人;顺意人物、不顺意人物等。座位不尽相同,意愿不相同,会导致他们临访心理活跃程度,乃至接受采访的意愿。显然,批评报道的采访对象,除了素材提供人和部分佐证人外,作为报道对象的采访对象,本身就是批评的对象,难免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所以新闻素材必须到现实中寻找,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通过新闻采访搜集新闻素材,有时“踏破铁鞋无觅处”,有时却“得来全不费工夫”,机遇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采访中的机遇,可以理解成能获取高价值新闻的机会,如:采访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突发性事件,采访重要人物的活动和典型人物的事迹等等,能有这样的机会并将之成功地报道出来,对记者来说是一种幸事,它有时可以让人“一炮打响”。  相似文献   

9.
孙茜 《记者摇篮》2008,(4):24-25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能否及时抓住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和事件,并把它报道出来,决不是件易事。因此,在新闻采访实践过程中,捕捉新闻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在新闻摄影中,专题摄影是新闻摄影的一种报道形式,它通过作者的跟踪采访所取得的采访事件或人物的不同时段的影像组成的系列画面,用最简练的文字讲述图片背后的故事,用一个个最经典的瞬间刻画展示事件及人物的现象或精神风貌,以主题图片展示新闻摄影报道的思想内涵和它的社会意义,以情感人,激励和鼓舞读者。一、专题新闻摄影强化观察力走进现代生活,众多的摄影记者们把镜头对准专题摄影题材,但新颖独特的视觉及好的选题并不  相似文献   

11.
葛蕾 《东南传播》2013,(6):70-71
电视人物专访按照主题可以分为个性类人物专访、话题类人物专访以及事件类人物专访三种类型。其中事件类人物专访是指针对某一时间段发生的某个新闻事件,为了了解事件的深层原因、还原新闻真相,主持人对当事人或其他相关者进行采访的一种节目类型。事件类人物专访与调查性电视节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侧重的是通过对人的采访来还原事件的本质。为做好事件类人物专访,笔者从选题、采访对象、主持人的采访水准以及场景布置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翟旭瑾 《今传媒》2013,(6):153-154
本文从新闻职业道德角度来审视各媒体新闻记者对北京市5岁白血病男孩帅帅父亲"拒捐骨髓"这一事件的报道。与之前对杨丽娟追星事件、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未成年人、联防队员入室强奸案等人物和事件的报道相比,各媒体的报道普遍更为进步和成熟,许多方面都与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更为切近。然而,却仍旧在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独立性、保护未成年人、坚持"最小伤害"原则等方面存在不足和瑕疵,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3.
时政新闻发生主体应该是时事政治的中心事件、人物以及这个新闻事件作用波及到的人群的连锁反应。以往,人们常常都在探究怎样把时政新闻本身报道得更精彩。而随着执政为民理念和民生意识的提升,新闻报道.尤其是时政新闻的报道的民生意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地方的时政新闻如何表现民生意识?在近年的新闻实践中笔者初步探寻认为采访时政新闻要重视与表现民生态——即民众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通讯是记者必须掌握的重要新闻体裁之一,重大的新闻事件常常在消息报道之后配以通讯进一步反映,做深度的报道,这也是通讯更需要采访艺术的原因之一。通常根据内容的不同,通讯分成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  相似文献   

15.
崔宏 《青年记者》2002,(6):36-37
所谓现场采访报道,就是记者在新闻现场以直面采访的形式,直观地对新闻事件或人物进行现场报道。其主要特点是部分或全部地通过现场采访反映报道主题,听觉、视觉双渠道传输,增强了节目的可信度和感染力,成为目前电视宣传中常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6.
人物新闻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新近的行动和思想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如何避免人物新闻的同质化?一些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注重策划、改变报道方式、修改记者考核标准等。但笔者认为,这些只是避免人物新闻同质化“治标”之招,而非“治本”之策。重视对人物在“第一现场”中的采访,才是走出人物新闻同质化怪圈的最根本方法,然而这个方法却被一些人给忽视了。那么,什么叫对人物“第一现场”采访?笔者认为,就是将被报道人物置于其工作学习或生活的现场环境中所进行的采访。这样,才能提高新闻稿件的质量,从根本上走出人物新闻同质化的怪圈。  相似文献   

17.
出镜记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主要针对新闻事件,如日常消息报道、直播和连线报道等等;一种是"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8.
人物报道是受众较为关注和感兴趣的新闻体裁,办好人物报道栏目对媒体来说甚为重要。人物采访是做好人物报道的重要环节,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人物采访工作?笔者结合近年来人物采访工作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写新闻要用事实说话,是在记者判断这一事件或人物可以作为新闻报道的前提下进行的。这就是说,记者对新闻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的采访,搜集了大量的、生动的事例和材料,但因新闻篇幅有限,以及主题的需要,许多事例和材料不能一一报道,这就要对事实进行推选。一般说,应注意推选如下五种新闻事实: (一)选取“以一当十”的典型事实。我国有句古话:“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孙子兵法以一当十”。这两句话用来衡量记者的采访与写作是很恰当的。记者采访时,应有“韩信点兵”的态度,采访的材料越多越好,目的是写新闻报道时有挑选的余地。  相似文献   

20.
尹平桂 《新闻三昧》2006,(11):50-51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这样解释非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是与事件性新闻对立和相区别的新闻。它的常见形式有:解释性新闻、专题新闻、综合报道、述评、工作通讯、工作研究、人物通讯、记者来信、调查报告、采访札记等。它所报道的多为实际工作、社会问题。其事实具有渐进性、广泛性和常见性,其存在空间比较宽阔。与事件性新闻相比,作者对其更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在客观报道的前提下有更多的开掘余地。在全球信息共享媒体竞争深入发展的当今,要获得独家的事件性新闻报道已经非常困难,而把非事件性新闻做大做深做出特色则成为媒体竞争的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