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西安市西郊出土的《唐故回鹘白夫人墓志》记载墓主白氏为阴山贵族之后、突厥可汗之裔,其夫为回鹘可汗,名讳信息等均未记载。结合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白氏之父很可能为白道生,祖为白崇礼,曾祖为后东突厥汗国第三代君主毗伽可汗。734年,突厥帝国出现宫廷政变,白氏家族成员脱离突厥而投奔唐朝,改原姓阿史那为白姓。白夫人所嫁可汗很可能为漠北回鹘汗国第三代君主牟羽可汗,在夫于779年被杀后回归长安,于815年亡于长安。白氏生于后东突厥汗国与漠北回鹘汗国交替之时,卒于回鹘汗国末世,见证了回鹘的兴衰历史,其墓志反映了唐与回鹘关系之大背景。  相似文献   

2.
对岑参在北庭期间创作的"西征诗"所涉及史实,诸家论述多有分歧。根据现有史料,西征的对象应是葛逻禄东支。西征顺利解决了由漠北进入北庭的葛逻禄东支的问题,使葛逻禄汗国、回鹘汗国及唐朝在西域的利益得到协调,对盛唐以后北庭地区的安定,回鹘与唐关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富学 《家教指南》2011,(3):106-113,132
摩尼教于763年传入漠北回鹘汗国以后,迅速发展成为回鹘国教,其影响渗透到汗国社会、经济、外交及文化的各个方面。9世纪中叶,回鹘汗国崩溃,部众四散,其中迁入河西者以甘州为中心建立了甘州回鹘王国。由于受到当地流行的宗教文化的影响,回鹘宗教信仰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被奉为国教的摩尼教虽继续流行,但势力越来越弱。在漠北时期并不流行的佛教,却异军突起,取代摩尼教而成为甘州回鹘国最为流行的宗教,同时萨满教遗俗继续存在。这些成为甘州回鹘宗教信仰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当时生活在中亚的回鹘人(包括鄂尔浑回鹘汗国)凭借其强大的骑兵正规军平定公元763-765年唐朝安史之乱、收复唐朝首都 长安和 洛阳、展示其极其英勇无畏精神的历史事实,论述鄂尔浑回鹘汗国在我国和中亚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回鹘民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840年漠北回鹘汗国灭亡,回鹘部众大部分向西迁徙。西迁后回鹘民族的生活文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tngri"崇拜在阿尔泰语系诸部落、民族的原始崇拜观念中普遍存在,是古代漠北游牧民族共同的精神信仰。以古代突厥汗国和漠北回鹘汗国时期主要的七件碑铭文献为基础材料,运用文献学的理论和方法,检索出古代突厥人和回鹘人关于"tngri"崇拜的信息,再以碑铭篆刻年代为依据,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进而探讨古代突厥人和回鹘人关于"tngri"信仰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新近刊布的几方唐代回鹘墓志资料内容宏富,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如《仆固氏墓志》证实唐对回鹘仆固部之羁縻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仆固部世代效忠唐朝,履行朝贡之责,出兵助唐评定叛乱,系唐朝控制漠北的一支重要力量。《回鹘葛啜王子墓志》《回鹘米副使墓志》和《史孝章墓志》等反映了唐文化在回鹘中的传播与影响,表明中原文化儒家在唐代已被回鹘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并传播,从思想上和生活上主导着人们认知的流向。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贯穿甘肃省全境,敦煌、张掖等地是中西交通的枢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丝绸之路上的各个民族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善于经商的粟特人、回鹘人,曾是丝绸之路的主宰者。漠北回鹘与吐蕃为争夺丝绸之路,征战不断;甘州回鹘统一河西走廊,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党项族抢掠丝绸之路,其西夏政权灭甘州回鹘,控制了整个河西。蒙古四大汗国中的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在丝绸之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6,(3):21-27
自763年始,摩尼教成为漠北回鹘汗国的国教。840年,回鹘汗国崩溃以后,部众西迁,其中一部分迁至今河西走廊地区,以甘州、沙州为中心建立政权,史称甘州回鹘与沙州回鹘。由于受河西地区长期流行的佛教的影响,回鹘民众大多皈依佛教,但回鹘王室仍以摩尼教为奉,如同漠北回鹘一样,河西回鹘的统治者非常敬重摩尼教,任用摩尼教高僧作为使臣出使中原王朝。对摩尼教在河西的流行情况,汉文史书记载鲜少,但敦煌发现的回鹘文文献、汉文对此却有不少反映,波斯文史料也有一定记载,可填补汉文史籍的空白。从中可以看出,自9世纪中叶至11世纪中期,摩尼教在河西回鹘中是相当流行的。  相似文献   

10.
公元840年,回鹘汗国的灭亡,是它的大批居民从其故地溃退,并散布在从东部长城至西部的库车和乌鲁木齐广大地区的原因。回鹘居民的迁徙分两个阶段:840年回鹘本部和它最亲近的同盟者溃逃,而在866年回鹘汗国的两部地区脱离其余的铁勒部落。在回鹘居民迁入前夕,移民的大部分定居的河西和天山东部地区的形势是复杂的。问题在于:当时中亚三个最强大的国家——唐帝国、吐蕃王国和回鹘汗国都在争夺这块领土。为  相似文献   

11.
公元840年,由于内部争斗、外族入侵,加上自然灾害,漠北回鹘汗国分崩离析,部族向西、向南迁徙.其中,"葱岭西回鹘"和"高昌回鹘"这两个源于同一文化母体的回鹘分支,由于不同的历史环境导致文化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但后来又逐步融合.  相似文献   

12.
于阗王国与瓜沙曹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于阗王国与瓜沙曹氏荣新江公元九世纪中叶,漠北回鹘汗国被黠戛斯破灭,部众大批西迁。青藏高原的吐蕃王国内乱并迅速崩溃。这两大政治势力在其所占领的西域与河西广大地区统治秩序很快瓦解,而原曾据有此地的唐王朝也走向衰落,无力西进。西域和河西地区的政治真空被当地...  相似文献   

13.
西州回鹘前期历史考索玛丽亚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漠北的回鹘汗国在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中崩溃,其中有十五个部落的回鹘民众在首领庞特勤的率领下西迁,在焉耆建立了安西回鹘国,后经分化、演变和发展,形成了西州回鹘国。因其国都设在高昌城(今新疆吐鲁番高...  相似文献   

14.
回鹘为我国汉文史籍对唐代游牧于漠北高原一带的古代维吾尔族的族称。公元744年,回鹘人曾在漠北高原建立了回鹘汗国。这时回鹘人长期过着“居无恒所,随水草流徙”的游牧生活,使用古代突厥文(又称古代突厥——如尼文或鄂尔浑——叶尼塞文)。公元840年,由于自然灾害和内乱以及黠戛斯人的入侵,回鹘汗国灭亡。回鹘各部除一小部分留居原地外,大部分分三支西迁。其中重要的一支迁到吐鲁番盆地,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史称西州回鹘。这一支回鹘人在与当地土著居民接触、融合后形成了今日新疆的维吾尔族。另一支迁到了甘州(今甘肃张掖),史称甘州回鹘。他们是现今裕固族的祖先。还有一部分迁到了长城附近,后逐渐与汉族和其他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15.
从西汉至840年回鹘南下之前,一直有突厥语族群栖息于河西地区。正为此,漠北回鹘汗国破灭后,其一支才南下河西。甘州回鹘是于875年正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集团出现于历史舞台的,毗伽可汗(875-885年在位)是其第一任可汗。甘州自884年底开始为回鹘所控,汗庭是900年或稍后不久由合罗川迁往甘州城的。其辖境,最盛时东达秦州,东北至贺兰山,南以祁连山为界,西止于沙州,北至合罗川下游。甘州回鹘几乎从南下河西后便注重学习汉文化,重视保持并发展同中央王朝的关系。这也是其最终能发展成一个受中央王朝重视、使归义军政权不安、令安西回鹘汗国无奈的独立政权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从西汉至840年回鹘南下之前,一直有突厥语族群栖息于河西地区。正为此,漠北回鹘汗国破灭后,其一支才南下河西。甘州回鹘是于875年正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集团出现于历史舞台的,毗伽可汗(875~885年在位)是其第一任可汗。甘州自884年底开始为回鹘所控,汗庭是900年或稍后不久由合罗川迁往甘州城的。其辖境,最盛时东达秦州,东北至贺兰山,南以祁连山为界,西止于沙州,北至合罗川下游。甘州回鹘几乎从南下河西后便注重学习汉文化,重视保持并发展同中央王朝的关系。这也是其最终能发展成一个受中央王朝重视、使归义军政权不安、令安西回鹘汗国无奈的独立政权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由四部分组成,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根据有关文献资料阐述了公元七世纪中叶至九世纪中叶鄂尔回鹘汗国瓦解之前的七河流域,准噶尔和塔卫木河流域的历史及民族状况;在第二部分探讨了所旧的“回鹘西迁”的问题以及史料中所记载的回鹘的一支“西奔葛逻禄”的说法,根据相关史料指出,七河流域、准噶尔和塔里木河流域实际上归鄂尔浑唱回鹘汗国统辖,叫鹘人是迁往本民族自古以来生活的地区。第三部分中.描述了庞特勤率回鹘人翻越阿勒泰山,从别失八里向南推进,先至库车地区,后在焉耆建立西回鹘汗国的过程。在第四部分,探讨了庞特勤与仆固俊的关系、西回鹘汗国与唐朝的关系以及西回鹘汗国为仆固俊所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回鹘的部落联盟与回鹘政权的建立回鹘(音hú)原来称回纥(音hé).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四年),回纥首领蔼道曷里禄设弭施合昆迦可汗遣使诸求唐朝允许改为回鹘,取义为"回旋轻捷如鹘".回鹘是铁勒族的一支,是南北朝时期敕勒(即随唐时之铁勒)六氏之一的韦纥氏的后裔.唐初,漠北有九姓铁勒,即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拔悉密、葛逻禄;回鹘(回纥)即其中之一.回鹘部落联盟由九个部落组成,即药罗  相似文献   

19.
从西汉至840年回鹘南下之前,一直有突厥语族群栖息于河西地区。正为此,漠北回鹘汗国破灭后,其一支才南下河西。甘州回鹘是于乾符二年(875年)正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集团出现于历史舞台的,毗伽可汗(875~885年在位)是其第一任可汗。甘州自唐中和四年(884年)底开始为回鹘所控,汗庭是于光化三年(900年)或稍后不久由合罗川迁往甘州城的。其辖境,最盛时东达秦州,东北至贺兰山,南以祁连山为界,西止于沙州,北至合罗川下游。甘州回鹘几乎从南下河西后便注重学习汉文化,重视保持并发展同中央王朝的关系。这也是其最终能发展成一个受中央王朝重视、使归义军政权不安、令安西回鹘汗国无奈的独立政权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在建立甘州回鹘政权的过程中,对于公元840年以前陆续迁入河西的回鹘所起的作用,一向被人们所忽视。虽然近来许多研究者对此已有所重视,其中有的研究者把这种作用概括为:给公元840年漠北回鹘汗国灭亡后向河西迁徒的回鹘找到立足之地的“铺道者”作用。但这似乎仍不能充分揭示和肯定原居河西的回鹘,在建立甘州政权中所起的奠定基础和主体作用。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