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太极拳家崔毅士系太极宗师杨澄甫入室弟子,北京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其所传杨式太极刀姿势纯正、动作朴实、舒展大方,刀法实用、柔中寓刚。太极刀亦称“十三势刀”,以十三句刀诀为衣钵,由劈、截、砍、斩、扎、撩、按、推、扫、带、揭、缠、裹刀法组成。刀形细长,既有刀刃,又有剑刃、剑尖,刀护手为S形,刀柄可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是一门柔性拳术,其劲路以柔为主,但也要求做到刚柔相济,所谓“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这所藏之“针”便是掤劲,如丢了掤劲,就成了没有骨力的“软手”,就难成一个好的太极推手者。在太极推手学习中,初学者大多以“硬手”为多见,所以教学上特别强调  相似文献   

3.
燕华  郑广昊 《精武》2004,(6):36-37
刀,系燕青门主要长兵器。燕青隐居清平山后,创编了这套刀法,故名“清平大刀”。此路刀法,在燕氏家族中流传几百年,通过祖辈的不断完善,集众家刀法、棍法、枪法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此路刀法主要技法有劈、扫、扎、压、按、挑、挂、推、砍、云、背、拨、架、撩等。其运动特点为灵活轻快,舒展大方,动如闪电,快如疾风。练习时,要求刚柔并重,窜蹦跳跃,形神兼备,吞吐自然,刀身合一。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操     
编操理念:继承和宏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让学生领悟古老东方文化的神韵,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刚柔相济的健身方法;依词编动、以动助歌、声动齐茂。  相似文献   

5.
连洋 《精武》2006,(3):24-27
鹤之象形取意鹤之形态鹤拳是五形拳中惟一以飞禽为模仿素材的拳法,所以鹤拳相较其它拳法而言,表现为拳意轻灵,动作舒展, 动静相间,刚柔相济。鹤拳之精“鹤之精在足”讲的是鹤拳对于足功的要求。鹤拳之精始于足下,故练鹤拳时,须在单腿独立的足功上多下功夫。鹤拳之神“鹤之神在静”讲的是鹤拳对于神意的要求。其拳法神意要独立静止,以得其神。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动变静,静变动,对动静呼吸一气间的体悟是该拳神意练习的重点。刚柔鹤拳鹤拳拳法以动静相间为旨,以刚柔相济为功,以急缓适中  相似文献   

6.
木子 《中华武术》2005,(1):39-39
太极拳是一门柔性拳术,其劲路以柔为主,但也要求做到刚柔相济,所谓“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这所藏之“针”便是拥劲,如丢了拥劲,就成了没有骨力的“软手”,就难成一个好的太极推手者。在太极推手学习中,初学者大多以“硬手”为多见,所以教学上特别强调“以松柔入手”。但是,如果一旦练不出柔中之刚而丢了拥劲,尽管外形柔顺有余,  相似文献   

7.
六合十二刀     
李俊德 《精武》2006,(1):36-37
此刀法是六合门中技击性较强的刀法,它分上四刀、中四刀、下四刀合计十二刀。它既可单动作练习, 又可连贯练习。它以攻待守、以守待攻,视彼应变,随意而变,出奇制胜,因而具有一定的实战性。此刀法在本门中属于高层次看家刀法,加之授徒严格秘不轻传,因而会此刀法者甚少,如再不整理就有失传的可能,现将此刀法进行整理以传世人。此刀法得于家父李志云,家父得于祖父李树亭, 祖父之师王殿臣,王殿臣之师李冠铭也。李冠铭沧州六合门祖师也。  相似文献   

8.
更正     
陈志强 《中华武术》2007,(11):47-47
太极即为阴阳。陈式太极拳中的刚柔相济、蓄发相变,也是在阴阳范畴之中。刚属于阳,是发放、进攻、击打、发力。柔属于阴,是合劲、蓄势、引化。太极拳中的刚和柔,既相互制约,互为转换,又互不可缺,变化无穷。要练好陈式太极拳,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刚柔之间的关系。拳论中讲:“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在练习太极拳中每招每式都要求做到刚柔相济。要想练好,必须先去僵求柔.然后再练柔成刚。  相似文献   

9.
双手刀,乃诸多武林人士酷爱之兵器,其刀法,更是众人追崇之著名传世刀法。武林中说法众多,练法各异,确有得其真传者,亦有以讹传讹、贻误后学者。双手刀法之秘不轻传的"连环十六刀法"今惊现沧州,实属武林之幸事!据史料记载,双手刀刀型是长条形、刀背凸出呈圆形,既增加了刀的强度又有  相似文献   

10.
三皇炮捶拳属于内家拳,传入北京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这门拳术是技击与气功相结合的拳术,强调“以气为主,以理当先;上步有情理,脚下有圈劲”。沉稳刚劲,内力充实;快猛巧捷,飘忽轻灵。发力气劲合一,刚柔相济,气势勇猛。归纳起来有四大风格特点: 一、简练朴实。大道至简至易,合于阴阳天地之道。简练朴实,舒展大方更显其高雅。外表虽是粗拳笨腿,内情却精微异特,朴实无华,刚柔相济,阴阳变化之妙,非师授加实践揣摸不可得。 二、沉稳刚劲。要求桩功实,两腿稳健有劲,机体松静自然。提携天地,天人合一,沉稳放松,有利于天地…  相似文献   

11.
2005年2月1日发行的《杨家埠木版年画》,被设计成扑克牌式。木版年画创作,首先要求作者的刀法刚健、锋利,如果没有较深的艺术造诣,是创作不出好版画的。杨家埠年画中讲究了画面的色彩旋律和刀法;注意对比,使人物形象突出、醒目,形成木刻画面的色彩旋律美。在版式上,由凸版与凹版套印,刀法上采用了阳线刀法。其次,传神是美术中最为讲究的一点。  相似文献   

12.
攻防是武术的共性特点,它是练武的宗旨,太极拳也不例外。不过,太极拳攻防有它的独特风格。其风格为:以太极为本,“刚柔相济”,阴阳双修是太极拳达标的手段。因此,不论练拳,还是推手较技,都应先学柔化,而后练刚发。最终到达“刚柔相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董海川先师所传八卦掌以其独特的技击著称于世,其招法出神入化、奥妙无穷。技击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刚柔相济 刚柔相济是拳术的精髓。八卦掌是刚柔相济的拳术。有歌诀: 刚在先兮柔内藏,柔在先兮刚后张;  相似文献   

14.
肖春明 《中华武术》2004,(11):36-37
苗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足闻名中外的传统刀技。它刀身修长,长五尺(刀身长3.8尺,刀柄长1.2尺,全长5尺,故又称五尺刀),兼有刀、枪两种兵器之特点,既可长兵短用,也可短兵长用;既能发挥远距离的单手撩剌,又能体现近距离的双手劈砍。其刀法朴实,势法精粹,剽悍雄健,步法疾速,灵活多变。用于技击,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国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重要资料《苗刀考证》中这样写道:“苗刀用以冲锋陷阵,远胜单刀及其他短兵。诒明代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夺旗,赖以刀法,威震华夏。”  相似文献   

15.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其认识论、方法论与道家思想发生了直接联系,形成了“以静制动,动静自如”;“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后发先至,崇下尚退”的战略理论。道家思想被认为是武术文化的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6.
梅花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千百年来梅花拳以其特有的功法,博得广大群众的喜爱。梅花拳刚柔相济,以刚为主,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练习时要求动作连贯,迅猛有力,将手、眼、身、步、意、神浑为一体,才能起到良好的健身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少林禅功柔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林功夫在中华武术之中,是系统、庞大、完善的一种体系,它集禅武为一体,独具一格。它不仅有刚劲的外功拳,而且有柔和的内功拳。外功拳主刚,内功拳主柔,正如少林拳谱讲:“柔中之刚为真刚,刚中之柔为真柔。”禅功柔拳则刚柔相济,内外兼修,它以修身养性为宗旨,以养气修心的禅功为始终,以练气修身的柔道为造诣,以拳贯禅机,禅拳归一为极至,回归自然、随心所欲。小则有防身自卫之安,大则有强筋壮体、健神清心、延年益寿之效。  相似文献   

18.
著名太极拳家崔毅士系太极宗师杨澄甫入室弟子,北京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其所传杨式太极刀姿势纯正、动作朴实、舒展大方,刀法实用、柔中寓刚。太极刀亦称“十三势刀”,以十三句刀诀为衣钵,由劈、截、砍、斩、扎、撩、按、推、扫、带、捛、缠、裹刀法组成。刀形细长,既有刀刃,又有剑刃、剑尖,刀护手为S形,刀柄可  相似文献   

19.
潘双喜 《精武》2004,(4):38-39
中国武术对劲力的认识,多行之于刚柔相济,即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对刚的要求多表现于脆快,对柔的要求多表现于绵软。截拳道抽掌的劲力,是由内在的绵软劲转化成外在的脆快劲,由柔至刚,内外合一,刚柔相济。冷则指乘敌不备而攻之。故冷、脆、快是抽掌技法劲力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20.
潘双喜 《精武》2004,(9):30-30
三晃膀为武当洪拳中颇具代表性的套路,其动作朴实无华、刚猛暴烈,大有"晃膀撞倒山,跺脚震九州"的气势。其劲力以硬脆快猛、刚柔相济为法则,技法强调顾打合一、攻防兼备。其代表动作有托枪式、顺风捶、跃膀捶、连三捶,其中每种打法均可单练,更可举一反三,用于实战。动作演练时,要求舌抵上腭,气沉丹田,晃膀发力,劲至梢节。本文主要介绍顺风捶的单练方法及格斗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