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音乐教学正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和声课的教学在音乐专业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将和声分析不断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这对音乐教学及其实践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和声分析与写作"训练技巧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希望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创作力和综合能力。通过不断地实践与研究,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从而有利于提升教学的目的性与规范性。  相似文献   

2.
高职音乐教学的和声课教学效果、应用能力就多数来说至少是尴尬的,这和当前出版的和声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环节有关.从高职和声课的教学目的、实际应用、职业技能等出发、高职的和声教学应打破只强调"四部和声写作"和"作品和声分析"的二环局面,实行应用性教学的五环模式,以提高高职和声课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3.
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音乐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及学生的一系列心理现象.和声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应用.通过阐述音乐教育心理学以及和声教学的含义,就音乐教育心理学对和声教师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以及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做进一步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在和声教学中应用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音乐这个高雅艺术的领域中,合唱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表演形式,它能够将美妙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以及巧妙的和声融合在一起.在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合唱音乐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表演活动中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因此合唱音乐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合唱音乐与其他音乐相比较,具有较强的纪律性、团结性、组织性和艺术性等特点,一般对于表演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比较高.在学校开设合唱音乐教学和训练的课程,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增强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有益于学生形成正确、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和声学》作为高师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技术理论课程,已越来越显示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学,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及其运用,能分析一般中、小型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为编写歌曲伴奏、小型合唱曲及学习有关理论作曲技术科目和学生演唱、演奏音乐作品时的艺术处理打下基础,以适应中等学校音乐教学工作的需要。 《和声学》一般是指西洋传统和声学(惯指),是以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为代表的和声现象的理论总结,它只不过是人类多声部音乐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和声学与其它作曲技术理论范畴一样,始终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尽管近现代和声学的发展已处于斑澜纷呈的格局,许多音乐作品中的和声亦已突破了传统和声的许多规范,但是,当今国内外的和声教学仍旧以传统和声为基础,只不过是随着时代和风格的发展,而有某些衍化、发展。 既然和声教学仍旧以传统和声学为基础,那么和声学的教学必然没有全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多年以来,我们的和声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和声理论,学生课后做大量书面练习的教学方法,由于这种教学方法不符合音乐艺术的教学特点——结合实际音响进行音  相似文献   

6.
音乐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中开展音乐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还能让学生接触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个人艺术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鉴赏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音乐修养的关键.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质效....  相似文献   

7.
由于电子琴具有丰富美妙的和声,欢快多变的节奏,赢得了诸多少年儿童的喜爱.因此,在音乐教学中,电子琴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之一,它为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也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学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学生在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愉悦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不断地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使他们在接触音乐艺术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
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是传统和声教学中的两个重要手段。和声写作能够使学生系统掌握调性和声体系中的各种和声技法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和声分析则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和声技法于音乐作品中的运用,即大量音乐作品所呈现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和声手段,进而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音乐语言及其风格特征,二者相辅相成。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调性音乐中的增三和弦、平行和声以及音程循环等技术的运用几个方面,阐述和声分析对于传统和声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扩展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普通综合性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为普修课程之一的和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通常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传统大小调体系和声理论的基本音乐语言逻辑以及四部和声写作的技巧,认识到多声部音乐中主调音乐创作的和声语言,能分析出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中的各种和声现象。但是,现在许多普通综合性高校的和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实践相脱节。教学中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在实践中的应用。如何把所学的和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就必须认识到和声分析的特点及在普通综合性高校和声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音乐艺术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以培养学生听懂音高、节奏、力度、速度、情绪、调式、调性、和声的描绘音乐形象及主题内容中所起的变化与作用.我在上音乐欣赏课时,通过分析音乐要素在描绘形象中所起的作用,让学生听懂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想象美,创造美。我在初三欣赏课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领会、体验、感受、想象,适时地对学生实施美育。一、了解曲情,激发欣赏欲望。了解欣赏曲目的内容、形式、艺术价值是实施美育的前提。《春江花月夜》是我国民族音乐作品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2.
秦艳 《华章》2011,(10)
"倾听"习惯和技能的发展是所有音乐教育的一致目标,只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重视"倾听"习惯的培养,发展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不断地探索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每一节课都锲而不舍地坚持,学生音乐艺术审美能力一定能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中,我们应自觉地发挥教学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作用,音乐以美的音色、美的节奏、美的旋律、美的和声,构成美的形象,振奋人的精神,提高审美情趣,音乐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审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对审美意识的关注和培养是音乐理论课程的重要环节.作为高师和声课教学,也应重视对审美意识的培养.本文分析了高师和声课教学的现状以及新世纪对未来音乐教师提出的要求,并探索在和声课教学中加强音乐审美意识的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音乐欣赏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欣 赏课是广大中学生了解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的主要渠道. 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有了兴 趣,学生就可以在积极愉悦的欣赏过程中,获得丰富的音乐文化知 识,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因而得到进一步发展,情商和交往能力得 到有效提高,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整个教育界的不断发展,视唱练耳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开始不断地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在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教学主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旋律感,对于力度感和和声感来说也需要学生进行一定量的掌握,因此本文在探讨视唱练耳教学法的基础上对音乐能力如何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18):158-159
对于音乐艺术来说,创造是其灵魂和艺术源泉,无论是音乐的综合性演奏还是艺术的全方位展示都与音乐创造这一活动息息相关。因此,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过程中,即兴创造给予了学生走进音乐、了解音乐、参与音乐的途径,培养了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探索即兴创造在音乐歌唱中的教学应用对于音乐教育模式至关重要。本文从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角度入手,根据即兴创造的理论知识,专业性的制定教学策略,开拓音乐歌唱思维,锻炼音乐歌唱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叶秀芬 《儿童音乐》2013,(11):50-51
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提高审美能力,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入手.  相似文献   

19.
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音乐能力、尤其是少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笔者不仅分析了音乐能力培养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从音乐感受力、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0.
音乐剧与高中音乐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音乐剧可以促进高中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音乐剧对促进高中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应该注重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利用音乐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表演能力,利用音乐剧提高学生的声乐审美能力,积极组建校园音乐艺术社团,完善特长生培养,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