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平均律对于音乐演奏校音和变调有重要的贡献。通过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和科学音阶等的比较,分析其物理原理,对于了解驻波理论有较大的帮助,对于音乐爱好者也能够加深对于音律和校音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乐器性能、演奏技巧、乐律与音准质量的关系。具体阐发了调弦方法、琴弦质量、琴码安放以及指距、换把、揉弦等技巧对音准质量的影响,剖析了五度相生律、纯律、十二平均律三种主要律制对音准质量的制约作用,揭示了把握二胡音准质量的规律性(或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三分损益律和五度相生律作为中国和西方的"乐律之祖",既有相同也有相异的地方。本文拟采用比较学方法,对其生律法、名称、内涵等方面做一些考析。  相似文献   

4.
“十二律内自由旋宫转调”问题曾困扰中国的律学家长达两千余年,朱载熟悉中国传统数学并痴迷于律学研究,1584年在其《律学新书》中,他用122为等比给出了“十二平均律”所有各“律”的计算公式,略早于西方音乐史上第一次提出相同理论的比利时数学家斯蒂文.朱载没有对“平均律”作出更深入的数学或理论解说,这与中国的数学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5.
我们把音与音之间的关系称为“音关系”。学好《音乐基础理论》的关键在于搞清楚音关系。音关系建立的基础音程为纯五度 ,即 :调是按纯五度关系循环产生的。如果按音关系产生的法则 ,将构成调的音 (一般不超过七个 )中的某一个音作为主音便构成调式。调式中的七个音从低到高 ,由主音排列到相距八度的主音便产生了音阶。  相似文献   

6.
合乎自然法则的“因子”决定着“细胞”构成的唯物主义思想,将给音乐的创造与发展注入新机。我们在辨析律制的前途发展时,要与表现民族传统音乐思维,多声部音乐的谐和或移调、转调等固有特性比较结合起来,并注重音乐实践的重要作用,使律制与音乐创作的研究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琴律就是古琴音乐所用的律制,律制的产生总是与生律法联系在一起的。古琴在乐器构造上具有七弦十三徽的形制,而它所用的律制既有三分损益律也有纯律。本文对多年来音乐家对琴律的研究加以综述,对作者与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旨在对古琴音乐的发展和乐律学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音律是指乐音音高的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对大自然无穷尽谐音列体系(Harmonic tone series)认识的结果。音分(cent)是描述、记录音律最为方便、准确的方法之一。本文以音分为手段,穷尽各种算法,对三律之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纯律中各律十二音共同音分值结果罗列出了多种计算方法,且对三律之总的生律方法、运算共性做了十三种解读,力图通过多种解算思维,有助于实践律学在乐器制造、乐器调律与实际演唱演奏中得到开发运用。  相似文献   

9.
贵刊1989年7、8期合刊第82页《这组数据的来历》一文中有:“中师物理教材中乐音音阶频率的关系不宜采用‘纯律’和‘五度相生律’确定的数据,建议采用‘十二平均律’确定的数据,即表2所提供的数据”,其理由是“十二平均律’较‘纯律’、‘五度相牛律’易学易懂”。应该肯定,文中对“纯律”和“五度相生律”的介绍和列出的音阶频率关系是正确的。文中说“十二平均律’是……将一个倍频程平均分成十二等份……”这就不甚确切,该文还按照学生提出的“十二个半音的频率  相似文献   

10.
“三分损益法”又称“五度相生法”、“五度相生律”、“隔八相生法”(指相隔“八律”),是我国古代计算乐律的方法,《吕氏春秋·音律》首先有完整记载,并以求十二律。《礼记·礼运》:“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已经透露略知三分损益法。《管子·地员》以求五音(亦称五声,即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讲以三分损益法这著名公式由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而《音律》则用三分损益法求十二律。有论著说三分损益法的记载《管子》比吕书为先。可是,相传《管子》是春秋…  相似文献   

11.
从数学和音乐的关系看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与音乐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关系,在早期数学发展的历程中,音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在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中国的律数学里体现得最为明显。本文将就数学和音乐的关系问题展开一些讨论,并指出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12.
正一、五声性调式与西方音乐大小调式特点不同,中国音乐属五声性调式。西方音乐为七声音阶,中国音乐为五声音阶与五声性七声音阶共存。中国音乐中五声与七声的关系是:五声是以七声为背景的五声,七声是以五声为骨干的七声。(1)五声音阶的五个音分别是宫、商、角、徵、羽,一般情况下,此五音可理解为1(do)、2(re)、3(mi)、5(sol)、6(la)。五个音均可作为调式主音。五声性七声音阶即表面上其音阶形式由七个音构成,但实际上  相似文献   

13.
苦音调式音阶是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就其来源、律学、特性音的标示法及其音阶的属性和调式判别等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传统音乐形式,苦音音阶在西北地区的广泛运用正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特点,而有关苦音的研究成果则对中国传统乐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近二十几年国内有关苦音的研究做一番梳理,并对重要的争议问题做了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4.
《考试》2011,(1):64-64
众所周知,西方音乐中有do、re、mi、fa、so、la、ti七个音,而中国古代音乐是五声调式,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其实,它们都起源于数学,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德国伟大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诞生320周年。约·塞·巴赫(以下简称巴赫)在世界音乐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被人们尊之为“音乐之父”、“十二平均律之父”。其实在他之前,世界各国音乐就已经有了几千年历史,也出现过许多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例如中国明代的朱载(1536—1610)。就曾经用数学和历学的方法,首创“新法密律”学说(即“十二平均律”),著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等音乐理论书。但他只是在音乐平均律的理论上作了些研究,并没有运用在音乐创作中。是巴赫在他的《平均律钢琴…  相似文献   

16.
魏汉津为北宋后期雅乐乐律的制订者,根据其雅乐乐律所制作的雅乐当时称之为《大晟乐》,又被以其名字命名为“魏汉津乐”,具有极高的地位。其雅乐乐律理论主要有两点,一是“身为度”,二是“中正律”。其雅乐乐律理论不仅受到当时一些人的批判,也受到后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音体系包括音律、音阶、调式、调性等诸多方面,探究中西音乐的不同,需要从生律到音阶的建立再到调式的应该用这一整体出发。从律学层面、音阶层面、调式层面分别探讨中西音乐的不同,首先对这几个层面中的概念问题加以区分,然后从整体上加以比较中西音乐的不同,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相似文献   

18.
<正> 三分损益律学规律揭示前,必然有一个较长时间的音乐实践过程和音与数的结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律学思维便是本文探索的内容.一、早期律学思维与数理思维的同步性《吕氏春秋·大乐篇》:"音乐之所由来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所谓"度量"即用数学来规范音高之意.所谓"本于太一"即指神秘莫测的自然界(宇宙空间).由此可见,先秦典籍已阐述了音律的本源,即来源于数学和客观存在的自然界.我国明朝数学家、音乐家朱载堉也认为:"律也者、数度之学也."(《律吕精义序》)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则认为,音乐是由数字表现的音响,音乐和谐是由头四个整数(即1、2、3、4)构成简单整数比而产生的.如同度1∶1;八度2∶1;纯五度3∶2;纯四度4∶3.虽然毕氏学派过于强调了数学在音乐中的作用,但音乐与  相似文献   

19.
采用唱名读音与各乐音音级之间高关系相到对应的命名原则,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而创立的“新唱名”,克服了传统唱名不适应当代音乐读谱唱音要求的主要缺陷。利用同主音大小调式之间音阶结构相互渗透的变化规律,以变音产生的内在逻辑为理论依据,通过逐步引入调式变音从而自然导入调号变音的“调式对比法”,具有逻辑清晰,重点突出,易于操作,效果显著的应用特点,将二者结合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调式,调性感觉混乱,变音,转调视唱困难等长期困扰视唱练耳教学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20.
清角为宫是指将调式的旋律直接译为简谱,利用首调的概念加以分析。调式中较多出现清角,也就是“4”音,而较少出现角音“3”,那么较多出现的清角“4”这个音,就是这个调式的宫音。也就是说,“清角”成为下方纯五度官系统中的宫音,这种情况称为“清角为宫”。变宫为角是指将调式的旋律直接译为简谱,利用首调的概念加以分析。也就是说,调式的旋律中较多出现变宫“7”音,很少出现宫音,这样,变宫音为这个调式的角音,也就是旋律中的变宫“7”成为上方纯五度宫系统中的角音,这种情况称为“变宫为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