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电视自产生起就是通俗文化的代表形式。电视无论是作为实践性的传播手段或者成果性的传播内容,都深深地打着通俗文化的烙印。这是电视本身所无法选择的客观现实。因此,对于电视工作者来说,应该接受和适应电视的这种文化特质,充分发挥电视作为通俗文化形式的优势,为电视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电视文化是伴随着电视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随着电视机的普及,收视率的提高,这种文化形态对幼儿的发展及教育的影响日渐广泛。本文分析了电视文化之所以成为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之原因,阐述了电视文化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并就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电视文化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提出了“控制性原则”、“指导性原则”以及“利用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电视文化这种文化形态伴随着电视的产生、发展、普及,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日益广泛。电视文化对幼儿语官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负面影响。家长和教师应处理好电视与幼儿的关系避免负面影响,更好地促进幼儿语官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传播的意义上说,电视是文化传播的革命性变革,电视文化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任何其他文化形态,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力量.韩剧近年在中国内地的流行,使韩国文化借助电视这-媒介,大规模地渗入中国内地,对我们的消费趣味、情感表达、审美风格、价值认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电视娱乐节目是近年来中国电视重要的节目类型之一,它的迅速发展致使其成为了中国媒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意识形态的深入分析及探讨,以及从电视娱乐节目的对抗性和由对抗产生的过度保护作用、强者定律、失败主义教育等方面如何产生和强化挫折感探析电视娱乐节目对收视目标人群抗逆力的影响,达到反思中国当代电视娱乐节目,探求健康娱乐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新民俗文化是民间文化和现代生活结合面形成的一种文化,一般存在于家庭文化、电视文化、体育文化、服饰文化、旅游文化、社团文化、歌舞文化、花卉文化之中。潮汕新民俗文化,是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面而产生的一种新文化。这种文化在潮汕的社会生活中已显示其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应予足够重视。本文主要从功能文化学角度分析其产生的根源、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18,(1):42-45
随着各类"真人秀"海外版权在国内的"遍地开花",中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近年来可谓风起云涌、热闹非凡。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引起了管理层以及学界的高度注意。"真人秀"节目样本的文化意涵牵动了全社会的敏感神经,也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媒介研究范例。本文从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属性出发,在文化传播、消费文化和价值回归三个方面对电视"真人秀"节目文化与消费的特征进行深入剖析,试图在寻求解决"真人秀"节目的潜在问题上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这个时代,各种各样的文化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不管是文字、图片还是音像,不管是书籍、电视还是网络,每天有无数的信息摆在你眼前。文化,不管是好的或坏的,精细的或粗糙的,有价值的或没价值的,饕餮大餐或残羹剩饭,都在这个忙碌的世界里穿梭,最终,等待你采撷。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电视对文化的影响.分析了电视大众化的原因,指出了如何寻找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结合点来提高电视文化的品位。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文化是文化观念视域中的类存在,其观念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电视文化是作为历史的世界的标志,有进步的发展态势;二、电视文化是人类生存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的系统;三、电视文化具有一般文化的特征且表现为无所不在、个人性与群体性的统一、具有可探寻的规律性、有时代与区域性差别、有变异性和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11.
王威 《学周刊C版》2014,(11):218-219
电视节目逐渐成为文化的一种主要方式,而电视节目名称或多或少也反映了文化的特点.电视节目名称成为观众对电视的第一印象,可以给节目锦上添花.中文电视节目名称与英文电视节目名称因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相似也有不同.因此,节目名称会使用各种修辞方法增加美感,而英文节目名称的翻译则应当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以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和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文化有三种基本形态 :一是作为一般文化形态的电视文艺。在适应观众心理需求的意义上 ,电视文艺是通俗文化和雅文化的合成性变异 ;二是作为选本文化的电视教育形态。选本是一种互动的文化形态 ,其主要特征是选本与反选本的统一 ;三是作为商业形式的电视文化。其存在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态 ,且表现为直观性、伴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影视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影视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影视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强调了应从多方面把握影视鉴赏课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影视教育的引领作用,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湖南电视现象”是指湖南电视在新的体制下所形成的竞争格局,是通过市场运作整合注意力资源而形成的一种电视品牌效应,是大众文化潮流和消费时代催生的一种审美文化。从娱乐大众到大众娱乐,湖南电视取得了引领时尚的显赫地位。湖南电视现象的产生有着实用主义的哲学基础、虚无主义的社会心理背景、境外媒体文化的影响。其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以传播学的视角展开对电视文化的认识,探讨电视这一媒介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的特性:本文认为电视创造了人与外界交流的全新方式,它以视听语言的形式发展了人类新的语言平台;电视文化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兼容性、即时性和普及性、巨大的社会教育效果与示范性导向性。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的冲击和媒体的市场化导向,使精英文化传播淹没在大众文化传播的潮流中。电视媒体作为中国受众接触最多的媒体,其精英声音的缺失比较突出,凤凰卫视在精英文化的成功传播和特点,对电视媒体的精英文化传播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电视小说”作为一种化文字形态为屏幕艺术特质的文学形式,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60年代我国也产生了自己的电视小说,80年代进入“成熟期”。“电视小说”表现出其特有的审美性、再现性、具象性、假定性等特征,因而与“电视剧”有形同而质异的区别:即一个注重突出“文学性”特征;一个注重追求“戏剧性”效果。因受多元化影响,“电视小说”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在艺术风格上均应有灿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从电视媒体多年来“新闻立台”或“娱乐立台”的媒体实践看,两者皆持之有据,“娱乐立台”功不可没,不宜把“新闻立台”视为整个电视业及其主流传媒的规定动作。电视界和电视业以“文化立台”具有多重现实意义,其关键在于持有文化本色、文化“三量”和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9.
传播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样离不开传播.电视作为传播旅游文化的媒介,从很多方面上都影响着旅游文化的传播形式和表现形态.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思考电视传播对旅游文化的引导,实现电视旅游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和旅游开发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